书法|中国书法的历史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 , 被宗白华先生称作“中国政治上最混乱 , 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 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 , 极开放 , 最富于智慧 , 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 这一时期 , 士人们的思想却是异常活跃 , 谈玄论道 , “礼玄双修” ,玄学思想大盛 , 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处世作风较东汉名士有着很大的改变 , 表现出了对人性的思考 , 人性的主体意识被不断地得到加强 。 他们在苦难中以坚强与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 由于政治的分裂形成不同地域 , 书法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异 , 而且各种书体异彩纷呈 , 书法中的五体到这一时期已全面具备 。 尤其是东晋 , 时人崇尚流便的新体 , 楷、行、今草得以齐头并进 , 不断成熟 , 书写不仅成为实用的需要 , 更可以成为表现人格魅力与心性流变的载体 。 另外 , 纸张的广泛使用 , 更助推了书法具有表情达意的艺术功能 。 这一时期 , 主要以魏晋书法最为辉煌 。 由于楷书、行书、今草等新体得到了社会的确认 , 掀起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高潮 。
书法|中国书法的历史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本文图片

这一时期的主要楷书作品有三国钟繇的《宣示表》、东晋王羲之的《黄庭经》等 。 从形体来看 , 已经完全成熟为具有横、竖、撇、捺等不同形制特征和多样变化的招体 。 虽然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但它丰富了汉字书写的艺术表现力 。
东晋时期行书全面成熟 , 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行书范式 , 也成为了千古传承的经典 。 魏晋时期的名家行书真还现存的只有王珣的《伯远帖》 。
书法|中国书法的历史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本文图片

西晋时期 , 人们通行的草体还是以章草为主 , 如陆机的《平复帖》 。 到了东晋 , 在章草中的连贯笔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变革 ,往往去波磔 , 去隶意 , 笔画间的顺势连贯得到加强 , 有时以引带来串联独立的字与字间的关系 , 形成气势贯通、上下一气的书写格局 , 如《十七帖》等 。
晋室南渡 , 文化的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 以世族思想文化为底蕴的书法风流 , 基本以流便、新研的书风为主导 。 随后的南朝书法也基本传承了”二王”的遗风 , 出现了羊欣、王僧虔、萧子云等书家 。 与之相对应的北方十六国 , 兵祸不断 , 无暇演习文字 , 遑论的法 。 不过 ,北魏的孝文帝以南征的名义举都洛阳以来 , 文化得以恢复 , 书法也能形成自己的规模 。 总的来说 , 北方主要以质朴的魏碑体及王公贵族们的墓志、摩崖、造像、写经等为基调与南朝妍媚的书风遥相呼应 。 代表作有《始平公造像》等 。 不过 , 北方的书法始终不如南方兴盛 , 也没有产生与南朝比肩的书法大家 。
书法|中国书法的历史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本文图片

【书法|中国书法的历史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空前繁荣 , 尤其是两晋时期 , 书法的实用与寄兴的书写渐渐明显 , 于是对书法的艺术性、表情性等有关各种书体的美感引起了注意 , 对意、势、力 , 以及肥与瘦、骨与筋等的相关论述也不断涌现出来 , 如卫恒的《四体书势》、王羲之的《自论书》和《笔势论十二章并序》等等 。 南朝的书论无论数量、还是涉及的面都胜于两晋 , 如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虞龢的《论书表》、王僧虔的《书赋》和《论书》、庾肩吾的《书品》等等 。 它们对书法的实践起着引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