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章 爱和自由读后感_爱与自由读书笔记300字

爱和自由 第二十章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读...爱,是包容 。他要我们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孩子的一切错误与失败 , 接纳他们所有的创造与破坏 。
爱 , 要不忘初心,学会等待 。等待孩子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自我成长、自我蜕变 , 完成生命的自我创造!
爱 , 是理解与尊重 。正如孙瑞雪在他的《爱和自由》中所说:“我爱孩子们 , 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 。”她用“仰视”一词将对孩子的尊重与理解推向至高无上的境界 。
爱 , 是相信 。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 是不可复制的,是有能力成长的,是比我们更强大的!
爱 , 是平等 。我们没有权利命令与干涉,即便是我们的孩子 。从他生命诞生的那一天起他与我们就是平等的,他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而不是附属于某个生命 。要尝试着蹲下来感受孩子的世界,不要让孩子仰视我们 , 请相信我们的每一个或好或坏的举动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 。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无论你知不知道什么是爱,它就那样简单而又复杂的存在 。我没有更多的财富留给我挚爱的尚尚,我这一生唯一能给予他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爱和自由第五章读后感《爱和自由》这本书我读得很慢,经常读到后面,还会重新翻回去看前一章节,但是,好像这样让我对书的内容能够领会的更深些 。
我看书的毛?。?常常是觉得一本书句句都不错,但是浮光掠影的 , 很少总结和归纳,这本书的归纳,让我感觉阅读更深入了 。
有空闲的时间,会把这本书拿来看上几段,或几章,但没有笔记,想到要写博客的时候,就又重新把看过的章节又重新回顾下 , 标出重点的内容,下面是对几个章节的体会 。

第五章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这是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决定的 。
第六章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这是儿童心智发展的需要 。
“儿童的感觉、思绪、智力、思想的最初发展需要的时间比较多,而且需要多次反复 。蒙特梭利说:‘如果反复进行练习,就会完善儿童的心理感觉过程 。’”(P34)
智力教育是引导孩子从感觉到概念,从具体到抽象 , 到概念之间的联系的过程 。
儿童可以通过名称建构他的意识活动 。这个活动是需要时间的 。
第七章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
心智的发展表现在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的归纳和演绎能力和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三个方面 。
第八章感觉训练—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感觉是认识、吸收、消化、运用的基础 。
成人可以给儿童提供感觉训练的条件,但是,感觉训练达到的效果却是由儿童自我教育达到的 。
感觉训练的两个要点:一是隔离;二是比较(把相对的内容放在一起去感知) 。
第九章爱是土壤,爱是阳光 , 爱是儿童的一切——建立在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 。
“爱是什么呢?‘爱是忍耐,爱是慈祥,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 不做无礼的事,不求已益 , 不动怒......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是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等待’ 。”(P78)
第十章从爱走向独立——真正的爱让儿童精神上独立,免受奴役,从而获得自由 。
“爱,首先是一种感觉,一种的情感,一种心的投向和归属,那投向中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觉 。爱,其次是一种给予的幸福,因为你曾感受过爱,知道被爱的感觉 。而给予,就是独立的内涵 。”(P84)
第十一章“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我很想知道,怎么样的“教”才不算奴役?
第十二章应该怎样理解孩子——让孩子充分享受到爱,当你无法理解孩子的时候,就随他 。
心理学家认识为在儿童期间,一是建立儿童完整的人格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另一点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审美观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道德观) 。
长久的观察也是一种专注,而专注是科学家的品质 。其实,一个人无论有任何成熟,都需要专注这个品质 。
第十三章自由和纪律——纪律是自由和尊重的结果,自由和纪律都是快乐的 。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 , 充分认知的自由 。
纪律应该是人的自我控制能力
“当一个人不能成为他自己时,就会出现矛盾和挣扎 , 痛苦就产生了 。”(P108)
“蒙特梭利所说的生命的纪律是指秩序,智力的纪律是指专注,行为的纪律是顺从,儿童能遵守事物的法则,也就是能顺从规则 。有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P110)
第十四章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了解儿童生命发展的过程,并且为这个生命发展的过程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
第十五章发展心智与掌握知识——幼儿期最重要的是让儿童自己发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认知能力、认知技巧 。
第十六章“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
1、儿童的审美高于成人 。
2、让你说的每句话都算数 。(不说一句废话)——简洁——“三段式”方法 。
3、客观
第十七章因为有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第十八章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半顺从阶段,能够顺从,但并非总是如此 。三岁以前的儿童是不懂得顺从的,除非和他的冲动一致 。
第二个阶段 , 儿童不再缺乏因控制而导致的障碍 。
第三个阶段,顺从真理 。儿童会渴望顺从 , 这时顺从只转向他认为优秀的人 。
第十九章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让儿童完全自由地听从内心的驱动去做他的事 。
第二十章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发展自身
第二十一章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儿童有选择吃的权利
爱和自由 第六章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读后感现在,我明白了 。就像那一则寓言里的狐狸于狮子一样 , 就算狐狸一胎生五六个,可看着一头狮子,还不照样都得点头哈腰、毕恭毕敬的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只是盲目地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心不在焉地学习 , 学那么多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
我认为,学习不在于学的科目的多少,比如学绘画、学舞蹈、学提琴,若你什么都学,而什么都浮于表面,不深入下去,还有什么用呢?而如果精于一门,在一门上下功夫,在完全掌握了一门后再学另一门,也未尝不可 。或者 , 就专于一门 。比如只研究数学,当一名数学家;只研究音乐 , 当一名音乐家;或只现就科学,当一名科学家 。做任何一件事都深入下去,功到自然成 。
以后,无论学哪一门课程,我都要深入地去学,而不仅仅是学一些肤浅的东西 。这样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 。当然,那本《伊索寓言》我一定会好好地珍藏,它将使我终生受益 。
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的读后感,不少于600字让儿童在爱和自由中飞翔
——《爱和自由》读后感
由于职业性质的关系,对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也自然特别上心,读大学时看了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一书,书中鲜明的例子帮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言行举止的含义,而今又看了孙老师的《爱和自由》这本书,同样深有感触 。
孙瑞雪老师是国内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创办者 , 2003年10月举行的首届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上,作为全国幼教领域唯一的大会发言人,孙老师做了“爱和自由”的主题演讲;仅在2003年期间,孙老师就作了数十场育儿讲座,这些讲座改变了千万个家长的育儿观 , 也改变了千万个孩子的人生 。《爱和自由》来源于一部演讲稿,最初有学员们根据录音整理出来,在家长中、在网上广泛流传,后经作者整理,2000年8月出了第一版 。正如书名所写,本书致力于诠释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爱和自由,书中用精辟的理论和大量实例深入说明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自由,纠正了成人对于爱和自由的一些错误理解 。而爱和自由的重要性更是被提高到对中国人来说史无前例的高度,纪律、独立、智慧、道德……这些我们期待的品质 , 都取决于我们给孩子怎样的爱和自由 。书中的每一章讲解了一个观念,并辅以生动的例子,这些思想和观念引领我重新检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也帮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爱、自由和规则 。我懂得了怎样的爱才是真正为儿童所需要的 , 儿童渴望的是一个自由的环境,而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自由和规则并不相矛盾,而是互相依存的 。
关于爱: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最大的真理就是爱 。
如果问:你爱孩子吗?所有的父母都可以马上给出坚决而肯定的回答 。但如果问:你会爱孩子吗?也许就需要我们认真想一下了 。我们可能觉得爱是简单的,只要发自内心就行 。但这是主观的误区!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 , 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 。”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精神世界,就无法给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所做的只是一些我们认为正确的、我们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 , 但是那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孩子需要什么我们真的明白吗?当这些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时,我真的感到很可怕,原来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不是真正的爱,那只是我们认为的爱,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爱孩子 。对于爱的理解,书中提到应涉及这几个方面:爱的语言、爱的行为、爱的心理和爱的关系 。
言行是最直观的表现方式 , 对于儿童来说这也是主要的爱的表达方式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的语言和爱的行为呢?这从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可以看出 。一次在英语活动中 , 我们班的均均因为没有被老师请到就大哭起来,在一旁的我便走过去请他耐心等一会,老师待会会请到他的,然而均均还是大哭不止 。这时,我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想被请到,但是我们要学会等待 。”非爱的行为是站着并批评他,而真正的爱的语言和爱的行为应该是用包容的心理解儿童的心情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
爱的心理是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最优秀的 。每个孩子是不同的,你不应该过多得拿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去比较,你只需要坚信,你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就好了 。这是一种坚持,一种信念,正如爱因斯坦的成功源于他母亲的坚强信念 。从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得出:横向比较是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主要方式 。经常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画画怎么样,某某小朋友画得怎么样;某某小朋友皮球拍得这么好 , 我家孩子却只会拍几个等等,这样的话是我们随处听得见的,甚至有些幼儿教师也经常这样评价孩子 。横向评价是需要的,但并不是主要的,我们也应该重视纵向评价,把孩子的表现和他自身的过去做比较 。人的独特性要求我们必须把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合起来,并且坚信每个儿童都是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 。
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 完整的爱还必须给儿童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 这就要求我们成人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关系,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绝对不会去欺负别人 。芯芯一家四口是甜美和睦的一家,无论是平常所见还是从幼儿成长档案中看到,芯芯一家都是充满幽默、欢笑的 。在幼儿园里芯芯也向一个小姐姐一样处处关心小朋友、关心集体,在她身上看到的是关心大家为大家做好事的表现 。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能看到家长的身影,也就是说家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 。
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爱不是妥协、爱不是纵容,同样 , 爱也不是束缚 。爱是为儿童建立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爱是当儿童需要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关怀 。
关于自由:爱,就要给儿童自由,自由是爱的核心 。
自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 自由指儿童的身体、情绪、感觉、认知、心理、精神、心灵不受外力支配和压迫 。人们总是担心,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得到了过多的爱和自由,他就不再拥有走向社会的心理力量,他就自然成为一个弱者 。关于自由这部分 , 一开始孙瑞雪老师就告诉我们:孩子是来自天堂的,在他的内心,与生俱来有一个神性的精神胚胎,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这个精神胚胎会通过孩子的身体、感觉、情绪、认知、头脑和精神,不断地自我学习、成长,最终成长为一个完整的“自我” 。如果不能让孩子自由的成长,最终他只能成为一个有“缺憾”的人 。当儿童专注于玩沙时,我们在一旁唠叨,不要把衣服弄脏了;当儿童按自我意愿绘画时,我们拿过画笔说不是这样画的,应该这样画;当儿童想要端起杯子时 , 我们赶忙抢下来说 , 你会把杯子摔碎的……太多的不许和要求让儿童失去了自我 , 变得不知所措 。在幼儿园中,我也经常听到孩子说,我妈妈不让我擦桌子;我妈妈不让我自己叠衣服;我爸爸不带我去超市……他们的意愿得不到满足,他们只能在成人的影子下做着成人允许的那些事 。那么怎样才是给儿童自由呢?
孙老师说,自由应该是:1、儿童拥有能从环境中选择(行为的自由,进出教室的自由等)吸引自己事物的自由; 2、拥有他需要安静时就能不受干扰的自由(独处的自由,选择空间的自由等);3、拥有自己去发现解决事物或者问题的办法与计策,并且自己选择答案的自由(思想的自由);4、凭借自己的意志将他的发现与人交换及分享的自由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常常以这四条原则来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自己的决策和这四条原则相背离,那么就重新修改到符合这四条原则 。我们幼儿园每个星期每个幼儿至少要轮到两次区角活动时间,而区角活动时往往很是让我头疼,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着制定区角规则 。儿童由于年龄、经验等的限制,我事先想好了三条规则:1、操作时不能打扰他人工作 。2、区角满5个人后就不能再进这一区角了 。3、将自己的操作材料归位 。孩子们经过商量以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如果打扰他人工作了怎么办?如果区角满5个人了还是很想进这个区角玩怎么办?如果有人没把材料整理好怎么办?针对这些问题,我又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解决的办法 。于是又有了钱三条规则的二级规则:1、若打扰了他人工作 , 先提醒 , 如果不听,终止此次区角活动 。2、若满5人,可以和这5人中商量可否交换区角玩 , 得到应允方可交换 , 如果每人愿意交换,那么只能到别的区角玩 。3、若材料未归位,先提醒,如果还是不整理就取消他下次玩这一材料的资格 。孩子们对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规则都很满意,由于是大家自己的决策,所以在区角活动时每个人都很遵守规则,并且会提醒犯规的孩子 。自由,不仅仅给予孩子行动的自由,也要给予孩子决策的自由,自由的孩子会把握好自己,会为自己负责任 。
关于自由和规则:那么自由是完全不管不顾、任其随意发展吗?当然不是 。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 , 这样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自由和规则的关系是最让我困惑的问题 。自己的内心是渴望给予儿童自由,但却常常担心这种自由会破坏活动规则 。孙老师说学校的规则应该是粗俗的行为不能有;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请等待;请归位;请不要打扰别人;请学会道歉,并有勇气要求他人道歉 。想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法,这6条原则不也都一一体现了吗 ,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由和规则既界限分明又相辅相成呢?
1、不可以有粗俗、粗野的行为 。
只要幼儿没有不文明不礼貌的言行,就应该享有充分的言论行动自由 。
2、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
对于幼儿模糊的物权观,我们首先要坚决、温和地制止他的不当行为,然后明示物权观:班级里的物品是属于集体的,每个人都可以玩,而且应该互相分享;只要不是你的,就是别人的东西 。
3、请等待 。
培养孩子从容、不焦虑的品质 。谁先拿到谁先玩,先排好队的人先倒开水……这些就和谁先跑到终点谁就赢一样应该成为我们的日常规则 。
4、请归位 。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东西从哪里拿过来就要放回到哪里去 , 也就是归位的问题 。我班每次区角活动后物品都归位得很好,因为每个孩子都知道每样物品的所在位置 。就是说要想孩子学会归位 , 首先应该帮助孩子明确各物品的固定位置,帮助孩子建立起秩序感 。
5、请不要打扰别人 。
培养孩子体谅和照顾别人 , 并且让他人负自己的责任,不多管闲事,不干涉别人 。无论是吃饭睡觉,还是教学活动都不可以打扰别人,这应该成为每个人做人的行为准则 。
6、说“对不起” 。
培养道歉和要求对方道歉的勇气,不留积怨,化解愤怒和恩怨 。文化的改变首先改变在语言上 , 做错了事就应该说“对不起”,但别人做错了事也应该勇于要求对方道歉 , 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
规则是为了保障每一个人的自由,有纪律、有秩序的社会才是自由的社会 , 自由的社会才能成就自由的人 。这6条都是做人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规则,对于发展中的儿童只要遵守了这6条规则就应该充分享受自我发展的自由 。这样既可让儿童自由地发展又为他们成为社会人奠定了基础 。
结束时引用书中泰戈尔的一首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让儿童在爱和自由中飞翔吧!
孙瑞雪3—6岁读后感想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还没看过蒙特梭利的原著,先读了这本书 ,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由于是在网上看的电子版,结果好多版本都是从十五章后就是简短的书摘,没有具体的内容 。好在后来在摇篮网里搜到了完整版 。(其实看后面几章,孙老师一直在强调蒙氏幼儿园有多好多好 , 虽然收费也是好贵好贵 。俺只想说没钱上蒙氏的孩子她娘,你们伤不起)先说下几点心得吧:书中最强调的一个词就是"精神胚胎" , 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蒙氏教育相信6岁前的孩子是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精神胚胎"发展起来 。而且这是一种自然的 , 健康的发展途径 。所谓"精神胚胎",就是孩子自身的生长需求,就像一颗种子,它总是会要求发芽,要求长大 。孩子自身也有这种成长的渴望 。孩子依照着"精神胚胎"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付之于行动的过程,叫做精神胚胎的"实体化" , "实体化"对孩子的心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儿童的智力就是从"实体化"中发展而来的,读后感《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 。但在现实中 , 儿童的这种自由常因各种原因被遏制了 。比如,父母总觉得孩子还小,做不好一些事情,或者做了一些事情后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就阻止孩子或者代孩子去完成 。再比如,父母总是从自己的一些固有观念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事情,会因为自己的想当然而去干涉孩子的选择,也就是所谓的"上帝姿态" 。而这一切对儿童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掠夺 。为什么说要给儿童自由?因为很多时候,如果大人可以理解儿童的做法 , 他就可能会给儿童这么做的自由 。而如果他不能理解,甚至误解的时候 , 他就会阻止、会干涉 。而儿童依照精神胚胎所进行的活动,一直都是自发而有意义的,它不应受大人的理解程度左右 。因此在你理解不了的时候,相信孩子这么做总是有他的理由,相信孩子 , 给孩子自由,就是正确的选择 。给孩子自由并不意味放羊式的放养,相反 , 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更大的耐心 。因为父母不再是掌控一切的统领者,而是一个监护者,一个观察者--在孩子需要指导和帮助,爱抚和安慰的时候,他能适时地出现 。而这个适时,正是我们做家长的需要不断学习的 。
〔孙瑞雪《爱和自由》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 , 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爱与自由读书笔记(第一,第二章)300字【第一,第二章 爱和自由读后感_爱与自由读书笔记300字】 是的,读书只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开始 。
当我拿起孙瑞雪老师写的《爱和自由》的时候,我觉得抓住和把握一个儿童的前六年,真的太重要了,我们都以为自己很爱孩子,都可以想象自己很爱孩子,往往也便认为这就是爱孩子,但是,这和真正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 ,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听下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想法 , 是不是基于自己的恐惧 , 是不是基于自己的焦虑和习性 。
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 , 焦虑就是焦虑 , 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 。我有候就会觉得 , 我们真的要像孙瑞雪老师说的那样,学会从一切如是里面将爱剥离出来,那样的时候孩子才可以真的的接受到爱的礼物 。
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我听过一堂孙瑞雪老师关于《爱和自由》的讲座,那时候 , 对于一切还是很茫然,包括对于孙老师这个人都是一样的,充满好奇,可是,当见到她的时候,原来,她给人的感觉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大姐姐一样 , 朴实,真诚,让人很愿意去跟她靠近和沟通交流,突然让我想起,她写在书中的一首最爱的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 而又给你 , 光辉灿烂的自由 。
如果儿童要创造自己,他就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里,他必须拥有时间空间,必须拥有爱的照顾和支持,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就像儿童成长在自由当中,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你必须给他一样东西,那就是自由 , 只有把自由给他,他才能成为他自己,否则的话,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离,这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一句话,“你这一生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为你自己”,你要成为你自己,而你成为你自己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必须拥有自由 。
好多的家长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都觉得很庆幸,因为每一个人在育儿方面都有一些欠缺,而这本书里面又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每一阶段的成长期 , 敏感期的关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 , 我认为自己的内心会得到一个豁然开朗的答案,这真的是一本适合教育者以及家长去读有深度的好书 。
书中说:以爱的感情唤醒儿童成长的积极性 , 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的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 , 以规则的内化形式形成儿童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以平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 。的确,幸福和快乐感一定要在童年经历,经历了,体验了,感觉了,就会对幸福和快乐有了认识 , 将来就会成为这样,这正是幸福成长的内涵,幸福也是要成长的,所以之前所说的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这并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想做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识 , 执行自己的计划,你的计划不被任何人破坏 。
可能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遇到过很多头疼的事情 , 不妨每一天抽出十分钟,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看这本《爱和自由》 , 当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便会发现,这是一扇窗,发现儿童,亦发现自己 。
我想,我们一生能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