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_如何让说明文阅读课堂更有趣味性

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阅读《生物入侵者》】: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 。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 。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 。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
③如果一种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殖 。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软体动物)被一艘货物带到北美大陆 。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
4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二战期间 , 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 , 偷袭鸟巢,吞食鸟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 , 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岛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殖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罪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 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的目的的 。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 。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 , 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为害一方 。
⑥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殖,其数量将很难控制 。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
⑦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 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 。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 。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8)目前 ,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例如,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 , 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
【习题及答案】:
1.根据第①自然段内容表述 , 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
答: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
2.第①自然段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答:解释说明 。
3.根据第②段内容,试推断“生物入侵”是怎样造成的?
答:交通工具的发达导致 。
4. ③段中举斑贝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为了说明“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 , 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给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失 。”
5.文中”到目前为止......数十亿美元“中的”到目前为止“能否去掉 , 为什么?
答:不能,“到目前为止”强调人们至今还在遭受入侵物种的危害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
6.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句子中的“数”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够,如果删去,说明人们在清理和更换管道上只花了十亿元,与实际情况不符,反之,更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
7.文中”来自亚洲......传播疾病“的”前者“和”后者“分别指什么?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
答:分别指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说明物种入侵现象严重 。
8.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答:因为他们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
9.这③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文中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作比较,突出说明其危害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 。
10.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过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十分生动形象 。
11.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12.阅读第④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答:①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
13.针对“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
答:①加大宣传人们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 。②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 。
14.文中提到的生物物种的迁移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完全一致吗?
答:不完全一致 。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常态下的物种迁移是纯自然的,不依赖外界的力量,而文中提到的这种生物物种迁移则是被人为力量造成的不符合正常的自然界物种繁衍的法则与规律 。
《生物入侵者》的阅读题答案《生物入侵者》(梅涛)阅读答案
(1)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 。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 。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
(2)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 , 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
(3)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 , 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1988年 , 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当时 , 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
(4)“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 。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
(5)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 , 如地中海果蝇等 。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的数量较大 , 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6)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 。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
(7)目前 ,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
1.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
(1)归咎:
(2)束手无策:
2.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 , 为什么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不良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 , 请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再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的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
材料(l):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 “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 , 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
材料(2):2003年 , 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 , 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 。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
______________
解析:这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入侵”对人类的危害 , 提醒人们关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从试题设置来看 , 第1题考查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的能力 。第2、3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4题考查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第5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第6题为开放性试题 , 加强学生对物种迁移这一课题的认识 。
答案:l. (1)归罪
(2)比喻没有办法
2. 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 , 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3. 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
4.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 。
5. 说明语言特点:
(l)生动形象;
(2)准确;举例略
6. 能联系材料和选文,谈出自己对外来生物物种迁移的认识 。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
阅读下列语段 , 完成问题 。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 1.①人类不应过多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 。②自然调节的过程非常漫长,不能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 。
2.使本土物种绝种 , 破坏物种的多样性,给人类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 。
3.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
4.逻辑顺序生物入侵将造成自然界失衡,使本土物种灭绝,物种多样性受到

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_如何让说明文阅读课堂更有趣味性

文章插图
严重破坏,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因此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 1.捕食;偷袭;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 。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 , 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 , 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 。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 , 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  
4.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 。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 , 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 
 5.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不是重复,不能去掉 。这句话是说“生物入侵者”不仅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构成威胁,而且对“物种的多样性”也造成威胁,使生物界的物种种类日趋减少 。

如何让说明文阅读课堂更有趣味性【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_如何让说明文阅读课堂更有趣味性】课标中对于说明文的描述甚少 , 在阶段目标中仅有一处“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新课改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淡化文体知识”,因此 ,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呢?此次活动为改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尴尬处境,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通过本次活动,我以为要形成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努力:
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 , 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课堂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 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大赛 , 所有参赛老师都在这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或运用图片,或运用故事 , 或运用音乐,都在一开课时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这些教师导课时,都紧扣文本内容,通过各种形式 , 使学生一开课就对文本产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荆州市沙市区第九中学赵春云老师执教《楚人的图腾》开课时,给同学们展示2008年荆州市奥运圣火起跑仪式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凤”的元素 , 再配以老师的激情解说 , 激起了学生探求答案的热情 。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陈建老师在执教《汉字之美》时就巧妙的引用了《太平广记》里的一则故事,引发了学生对汉字之美探寻的欲望 。
2、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 , 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 , 探寻一点规律 。此次大赛所有执教老师都突出了这一点,如武汉市七一中学邓均老师在执教《椅子改变中国文化》一文时,用抓文中的过渡句,教给学生理清结构的方法;用抓文中带有标志性的中心句 , 去粗取精,抓关键词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的方法……襄樊市三十五中周晓岚老师在执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就让学生在找——读——品的过程中 , 感受了说明文中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妙处,用删除比较法,让学生领悟到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荆州市沙市区第九中学赵春芸老师在执教《楚人的图腾》一文时,抓住文中生动性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 ,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品味,进而让学生学到了品味语言的方法……
3、抓住对象,学习方法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 但是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让学生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 并分析其作用,但是如何分析其作用呢?我们往往没有作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次观摩 , 我以为要弄清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首先要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时候一个地方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时,还要考虑为什么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还能不能用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 。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这句话,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其说明对象,单就这句话,我们只能看到此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们也就只能看到这个句子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说明对象 , 我们就不难看出 , 这里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且知道了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方法的作用 。
4、依据文本 , 学习语言 。任何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教学 。人教社孟苓荃老师曾经这样说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半,还要继续下一半的理解过程,即对文章的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理解过程 。阅读教学,只有把理解课文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理解课文和语言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 。”说明文语言教学应如何进行?从这次大赛中,我感受到,说明文语言教学,要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侧重点 。此次大赛的各位教师在语言教学这一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如赵春芸老师在执教《楚人的图腾》一文时 ,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宜昌市第九中学潘灯老师在执教《说“帘”》时,则是让学生反复揣摩文中所引用的诗词文句,并展开想象,从而体味本文语言的诗意美及帘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她们都是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决定语言教学的重点,而不是笼统的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
5、灵动机智,生成课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 , 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灵动的课堂 。此次大赛各位选手充分显示了各自的教学机智,从而使每节课显得灵气而生动 。如周晓岚老师在执教《生物入侵者》时,当学生说到“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这句话让他读出了美国人对天牛和红蚂蚁的不喜欢时,教师没有强硬的指出作者的意图 , 而是让学生再读一读,读出这种不喜欢,再逐步将课堂引向深入 。
6、读写结合,促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能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 , 在教学过程中 , 语文教师要努力探求一些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这句话道出了读写结合训练的目的所在 。此次大赛的不少选手采用了这样一种形式 ,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赵春芸老师在最后让学生写一句话表达对凤的理解,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有周晓岚老师设计的《探索发现》栏目约稿环节,也同样受到了双重功效 。
7、开发资源,丰富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需要 , 充分开发教学资源,以丰富我们的课堂 。对于这一点,此次大赛的各位选手都在这方面都有充分的展示 。如赵春芸老师充分的利用了荆州丰富的文物资源;陈建老师上课时也巧妙的利用了荆州“江陵碑苑”这一文化资源,让学生感知汉字之美;潘灯老师则充分利用了中国建筑装饰方面的中国结、大红灯笼等来丰富自己的课堂……
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愿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寻,努力追求,力争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而高效,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得到生命的发展与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