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装饰#文明交融下的蓝釉陶瓷:驼铃与铁蹄带来一抹幽蓝,成长于华夏沃土

早在唐代,青花就先于伊斯兰国家的青花陶发展而来,由于国内外需求的合力推动促成了本国瓷器发展的总体大趋势,在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艺术文化有了更丰富更多元的视野。我们就要依据这种微妙的关系不断的去摸索,不断的探究中国青花瓷绘制技艺的最高峰以及那些伊斯兰风格影响下如山间彩云般的装饰艺术所带来的最美好的艺术情境与人文关怀。
伊斯兰装饰#文明交融下的蓝釉陶瓷:驼铃与铁蹄带来一抹幽蓝,成长于华夏沃土
文章插图

一、 经济、宗教、文化的交融发展
1、经济贸易的频繁往来
穆罕默德所说:“商人就好似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可信赖的奴仆”,“诚实的商人在报应的日子将坐在主的影子之下”。由此也可见经商是阿拉伯国家人民所认为高尚的职业,是真主所肯定的!经商方面的内容在《古兰经》中也提到过几十处。
中国的对外交流最早还是要追溯到六朝时期,直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陶瓷已经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陶瓷上面的一种种多样的装饰手法就是一次次与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火花。
中国瓷器的订单外贸是把中国瓷器推向世界的一个巨大动力,通过河西走廊,海上航运从泉州出发经东南亚直达波斯湾。在较大的货运压力下进入西亚腹地,最终使得元代青花瓷在十四世纪中后期传入西亚,至今土耳其和伊朗还是世界上元青花藏有量最大的国家。
自元代以来,中国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曾经统治这条丝绸之路的主角丝绸的光辉不及从前,青花瓷的位置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元代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而且在建国之初就与西亚伊斯兰国家有了多样的贸易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其发展原因还是在于那时由于陆路运输从某些方面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不便,比如路途中要穿越无尽的沙漠戈壁,通过各个国家所需要的文书或因战乱中途可能导致的停滞不前等等,这条商路在唐宋时期达到其最高峰。
海上丝绸之路商队携带大量贸易物资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南海、波斯湾、红海,将物资运抵亚非欧等国家地区,换取当地特产,如矿石、皮毛等,在日后我国与世界的贸易反馈中可以看到其中所引进的低锰高铁的进口钴料,使元青花的装饰艺术有了质的提高。
2、宗教思想的广泛传播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隐含着这个时代的信仰背景,是这个时期人们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陶瓷装饰艺术也是一样,佛教就是一例,稍有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件元青花瓷上的装饰内容都多少与藏传佛教有关,比如常见于西藏佛画和《法华经》当中的藏传杂宝纹饰等一个个佛教代表纹样不断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大背景。
元代以藏传佛教为“国教”,后期对于宗教兼容并包的政策促成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回到今天再看造型和装饰方面都能看出宗教对于当时青花瓷的影响,如盖子的佛塔式造型。狮与象这样的宗教符号的应用。
到明代,这个时期一直使用着回历,明代陶瓷中伊斯兰装饰风格纹样的出现也多源自于明朝帝王的伊斯兰情节,不仅当时“厚来薄往”的外贸方向吸引着大量西域人的归属,而且在社会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如建立大量的清真寺等。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伊斯兰陶瓷艺术是一种集阿拉伯书法艺术与图案艺术外加制瓷历史于一体的典范,在此之前伊斯兰的陶瓷受到来自中国的影响也很多,首先就是仿制唐三彩的造型和装饰,其次是仿制出了白瓷,不同于中国,伊斯兰的陶工制作的白瓷的手法更多的倾向于“化妆土”的运用,利用锡釉覆盖住粗糙发黄的胎质以满足人们对于白色光洁瓷器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