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桥&王之涣的这首诗,短短4句,便把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虽然在贺知章的笔下,我们领略了杨柳娉娉袅袅的风姿。但是在古典诗歌中,杨柳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她涵蕴的离别情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杨柳的依依之态就和离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了一起。汉代以来,以折柳表惜别,更是成为了一种习俗。
文章插图
当时的热门笛曲《折杨柳》,便是以吹奏的形式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到了唐代,“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杨柳成了一种意象,被广泛运用在送别诗的创作中。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送别》,便是此类诗歌作品中的一首佳作。
《送别》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之手,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据史书记载,王之涣的友人要向东行离开长安,诗人便来到东门为友人折柳送别,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虽然王之涣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语言也朴实无华,但是它言浅意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早已跃然纸上,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文章插图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即春风中一株株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片绿色。这里的“东风”,有的版本作东门,即长安青门。“御河”,即京城护城河。由此可见,王之涣在开篇就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当然,“杨柳”本身就让人想到离别,所以杨柳愈是青青,渲染出的离别情绪就愈加浓厚。
文章插图
然后,诗的后两句“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即最近此处的杨柳攀折起来不是那么方便,应该是因为这里离别人太多的缘故。其实根据王之涣诗中对送别之地的描绘,我们可以猜测是在长安城东的灞陵桥。唐代灞陵桥的两边杨柳掩映,也是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如李白的《忆秦娥》中,便有“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之句。
文章插图
后来逐渐还有了“灞桥折柳”这一送别典故。因为大家都在此处送别,所以也就都在此处折柳,于是便有了王之涣的“近来攀折苦”,即杨柳快被他人折完了,诗人自己当然就感受到了不便。而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既是王之涣攀折杨柳的不便之苦,更是他与友人的离别之苦。可见它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无论诗人折柳,还是他人折柳,都有着浓厚的离别情绪。
文章插图
纵观王之涣的这首送别小诗,虽然不及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名,但是它言浅意深,款款流露出的依依惜别之情,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总的来说,王之涣的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却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 灞陵桥&王之涣的这首诗,短短4句,便把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