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商务推出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1958年出版社业务分工 , 学术出版成为商务(商务印书馆)主要方向 。 历史上 , 商务开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先河 , 曾邀梁启超、林纾等翻译出版外国文学名著 , 风靡一时 。 目前 , 文学翻译出版的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 而且范畴较狭窄 , 只盯着经典中的畅销书 , 所以商务应该做些事儿 。 ”10月24日 ,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第一辑)出版座谈会上 , 商务印书馆执行董事顾青开宗明义 , 谈及丛书的缘起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40周年之际 , 商务印书馆推出了“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第一辑)30本 , 按体裁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传记五个门类 , 以封面颜色区分 。 有《培根随笔全集》《战争与和平》《德伯家的苔丝》《鼠疫》《局外人》等外国文学经典 , 也有偏冷门的《托尔梅斯河的拉撒路》《孤寂深渊》 。
从顾青讲到的出版主旨看 , 这套丛书显然是准备下一盘大棋 。 顾青认为 , 世界文学史上值得译介的外国文学名著有上千种 , 目前大部分尚在遗珠之列 , 为国人所不知 。 商务印书馆不参与对排名前100的外国文学畅销经典进行的内卷性竞争 , 而是准备扎营寨、打硬仗——只要是文学史上确有定评的经典 , 不论所属国家、语言 , 不论体裁 , 皆在收录之列;只要译笔精当 , 不问译者背景、资历、年龄;不论需要何种付出 , 不管做50年还是100年 , 力求成就一套完整呈现世界文学经典全貌的汉译精品丛书 。
【丛书|商务推出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这个富有使命感的规划令人振奋 。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等高校和机构的与会外国文学专家和译者祝贺之余 , 纷纷为丛书出谋划策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赵振江表示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文学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沟通的桥梁 。 商务印书馆此次出版“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 视野开阔 , 志存高远 , 诸体皆收 , 名作无遗 , 必将大有作为 。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将来有必要考虑以语种分类 。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文飞表示 , 各语种都有自己鲜明的语言传统和翻译风格 , 分野明显 。 北京大学教授、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谷裕认为 , 德语著作内容皆与思想、文化、历史相关 , 有强烈的语种特征 , 必须加以注释才方便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 。
关于丛书的书目选择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世界文学》前主编余中先以法国的《理想藏书》不断淘旧纳新为例 , 提出丛书可以是开放的、动态的 , 同时要有序引进年轻一代译者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表示 , 翻译具有思想性才有传世价值 , 要符合当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心理 , 强调图书的教育价值 , 常翻常新 。 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董强认为 , 丛书不能放弃对现代的思考 , 要针对现代读者进行经典重组 , 输入新的理念 , 体现出40年来的提高和变化 。 译者会受到时代的限制 , 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翻译 。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葡意语系主任范晔则建议 , 可以围绕丛书的不断推进建立一个平台 , 召开形式多样的小规模座谈会 , 以问题为导向 , 探讨信达雅的现代界定、译名的纠结(神父还是神甫)、语种板块、跨语种的流浪汉小说、翻译与国内创作的文学比较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