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关键三宝”是修道的基本方法,是工夫的原理 。
老子说他有三宝 , “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看来也像是讲政治原理,实际上同修道都有关系的 。
“慈”,心能够养成仁慈,有慈悲心才能修道 。
“俭”,一切都不浪费,精神也不浪费 。
“不敢为天下先”,不要故意去造作 。
道家说的三宝,和老子的三宝不同,佛教进入中国后 , 也采用了这个名字,把佛、法、僧合起来叫做三宝 。
三宝本来是道家的名称 。
“此章,言关键三宝,内真外应,乃养性之要功也”,
虽然讲养性,注意性命双修 , 懂得了养性,命在其中矣,命功就在性功里头 。
“耳目口三宝 , 闭塞勿发通”,眼睛、耳朵、嘴巴 , 这是外三宝 。
“闭塞勿发通”,就是修道人不准讲话,开口神气散,多讲话伤元气 。
现在讲外三宝,眼睛闭起来,耳朵回转来,心念不妄动,嘴巴当然闭住了 , 舌抵上颚,大家打坐都知道 。
修道之士, 有内三宝 , 有外三宝 。
“元精、元气、元神内三宝也 。”
内三宝是我们自己有的,不是靠外面呼吸气来的,做气功不是真的气,外面呼吸之气,是有生灭的 。
人死亡时,生命一口气不来,不是空气不来,是内在元气没有了 。
因怕大家以为空气这个气就是真的气,所以魏伯阳改个名字叫“元精” 。
元精、 元气、元神,这是内三宝 。
嘴巴、耳朵、 眼睛 , 这是外三宝 。
“欲得内三宝还真,全在外三宝不漏”,他说要想达到内三宝还真,精、气、神各归本位,还到原来的境界,
做工夫的开始必须是耳、目、口不漏 。
因此《阴符经》所谓,“九窍之邪,在乎三要是也”,这是《阴符经》的原文 。
《阴符经》分两种 , 一种道家修持的,所谓黄帝传下来的;
一种是兵法,但是同修道也有关系的 。
所谓姜太公传下来的《阴符经》,讲九窍,我们人身上的九个窍,头上七个加下面两个 。
“九窍之邪”,“邪”是指它不是元精、元气,都是假的,
“在乎三要”,就是元精、元气、元神三个重点 , 必须先要把耳、 目、口关闭起来 , 这是修道的初步 。
“下手之初,必须屏聪黜明,谨闭兑口,真元方不外漏 。”
所以我们修道打坐要闭起眼睛 , 垂帘,不是全闭 。
不过现在我是主张全闭 , 现代的人用眼睛太多了 , 所以闭着才是养神之道 。
这个“屏聪黜明”是一切聪明用不上,思想都用不上 。
“谨闭兑口”,“兑”是卦名 , 这个符号代表了人的嘴巴,不要说话 。
这样耳、目、口三宝关闭起来,“真元方不外漏”,真正的元神才不外泄了 。
“故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 。外窍不漏 , 元神内存 。”
文章插图
现在讲理论方法就是如此,不是道家讲的守窍 。
譬如今天有位同学讲,过去学过修道,因为守上窍的习惯 , 观想精神都在上面,头就很重,很闷,下不来 。
一般修道家叫你守窍,随便你守哪一窍都有感觉,不要认为是道的工夫,这是很普通的道理,因为人体注意力集中到那一部分久了 , 那个部分神经就起反应 , 气血也必定集中 。
正统道家没有告诉你守窍,现在告诉你这个理论,到了“外窍不漏 , 元神内存”,外面关闭了,我们内心的那个灵知之性,又不睡觉,又没有乱想,儒家形容是“一点灵明自在”,理学家形容四个字“昭昭灵灵”,你里面很清楚 。
所以前后会合,里外自然融为一片,定得久静得久了,元神自然而然就安住了 。
不过你静不住,眼睛又想张开,耳朵又想听外面,这就不对了 , 是习惯的走漏 。
所以佛学讲“无漏” , 就是六根不外流,归到内在归元了 。
如果把炼元神、炼元气、炼元精的各种方法统计一下,那很多 。
据我所了解的,就算练气功吧,有两百多种方法,包括印度的瑜珈术,中国的气功,各种各样 。
我说人真奇怪,就两个鼻孔,一个嘴巴,同样呼吸的气,会产生那么多的花样,每一个方法都有效 。大效有没有?不见得有,一个方法做到底,不晓得变通就成问题了 。
真正的元气不是靠这个,是内在自己本身生命来的,原理是如此 。
我们身体上这个小天地,同天地宇宙的法则一样 , 本身那个真元发动起来 , 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 。
南怀瑾(我说参同契)
文章插图
【南怀瑾 舌自心念什么】了解更多
- 三个 舌自心念什么
- 怀瑾握瑜风禾尽起什么意思 怀瑾握瑜风禾尽起的解释
- 最美乡村女教师曹瑾_曹瑾 最美乡村女教师
- 泥犁拔舌自担当的意思 泥犁拔舌自担当的释义
- 泥犁拔舌自担当的意思及全诗出处 泥犁拔舌自担当的意思是什么及全诗出处
- 超瑾的寓意
- 好听的微信昵称
- 瑾字怎么读 瑾的读法介绍
- 瑾瑜怎么读 瑾瑜怎么念
- 本焕长老舍利,南怀瑾是什么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