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柴静_柴静 穹顶之下为什么不能播放了

柴静的【穹顶之下】完整版?。。。。。?/h3>楼上的链接显然早已用不了,来这个吧 。
htt☆
密码: c5jh把五角星去掉,就是你要的资源,是超清的 。
下载之时别忘了给个,谢谢啦
如何看待柴静穹顶之下的病毒营销【穹顶之下柴静_柴静 穹顶之下为什么不能播放了】人们对于雾霭的认知不是一两天,然始终没有谁能站出来为雾霭做点事,此时,柴静站出来了 , 并花费了数百万元拍摄了一部关于雾霭的宣传片《穹顶之下》 。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 , 截止到目前为止,《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已经在2015年2月28日通过人民网进行了有效的传播,并火速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网络平台上获得了众多知名作家(如 , 韩寒和知名影星李小璐,黄晓明,大S等)的热评,纷纷支持柴静的纪录片,并引起国家环保部部长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该宣传片的信息如同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开来,并迅速获得数以万计受众的支持和评论 。
那么 , 该如何看待柴静穹顶之下的病毒营销?
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是成功的,那么该宣传片为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获得迅速成功 。
1. 选取一个良好的话题和素材
首都北京一直是雾霭的重灾区 , 2014年的APEC会议,在在受雾霾污染严重的北京举办,此后APEC蓝一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为雾霭的受害者之一,柴静对于雾霭有着深切的认识与体会,也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
2. 传播人物为知名人士或公众人物
柴静,早前做过央视知名采访人员,是一位知名且极具话语权的人士,良好的个人形象以及工作背景为该宣传片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
3. 准备传播的素材真实而有力
2014年从央视离职之后,自费百万在国内外的城市里关注国内外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如何看待及其解决办法,并提取大量真实、可靠、有效数据、亲身经历、权威人士、大量真实的图片、技术概念的诠释、国外的例子等等,通过系统性的思路、广泛的调查和生动多元化的语言让《穹顶之下》这部雾霭调查宣传片迅速感动了3亿人 。
4. 掌控宣传的时间和人群
2015年新年伊始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2月28日恰好是已上班或仍在家过春节人士的周末,一个大家都迫切需要放松且时间充裕的日子 。此时,通过国内知名人民网发出,并配合以大V的力量,迅速获得70万余点击量,并得到了来自国内知名作家韩寒和黄晓明、大S等明星的支持,此时无论是娱乐圈、文艺圈、政界圈还是其它圈子都广为流传并迅速传播《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 可谓是一炮走红 。
5. 学会借助知名媒体的力量
为何偏偏选中人民网首发而不是其它网络媒体平台 , 这里面大有学问 。众所周知,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以新闻的传播速度为最,人民网作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以新闻取胜,是国家重点的新闻网站 , 其传播性之广、信息真实性、来源可靠性都毋容置疑 。当然一般人士是很难借助到这些平台的力量的,我们通常也只能借助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平台来发发新闻 。
6. 引发较有影响力人群的关注
想要吸引这类人群,你所准备的话题和素材最好是独特无二的、少有人参与评论的、当下人们都关注的迫切需要改变的事件,能够引起极大的反响和影响 。这类较有影响力的人群,一般对于社会万象都了解众多,大多带有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 且往往能够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
7. 穿插个人情愫,引起共鸣
一件白色的上衣,一条蓝色的牛仔裤,亲切的贴近观众的穿着立即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以自己孩子因雾霭还未出世便患有肿瘤 , 获得同样遭遇雾霭这样有共同遭遇的人士的同情与共鸣 。期间又穿插小时候成长的地方,以前和现在的强烈对比,以及极具正义感之举,击中了成千上万迫切想要改变雾霭人士的心底,一下激起了千层浪 。
8. 通过各种网络社交媒体传递
熟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 。好的内容素材还需要进行传播才能广为人知,依托强大的新闻平台,辅以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传播,进而被多家媒体平台进行转发,进而促成了该事件的巨大爆发 。
总体而言,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是病毒营销的成功典范 。对于环境保护来说,柴静无疑是向巨大的水中仍下一块石头,后续如何还需持续关注;对于互联网营销来说 , 穹顶之下无疑是当前最为成功的营销方式之一,其敬业精神,精准的数据报告,良好的PPT展示等都值得我们学习探讨 。
有没有柴静《穹顶之下》最后一段说的话文字版成千上万个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这些河流、天空、大地应该是属于他们的 。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 。
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 。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 。
柴静记录片穹顶之下主要讲了什么事环保问题,中国污染问题 , PM2.5
整个穹顶之下,最后图穷匕现 , 再一大堆假造数据,偷换概念之后,直指两桶油 , 这难道不是国家最近正在打击的中石化垄断有关?一个个还天真的认为柴静为人民说事呢,只不过是换了衣服的国家的走狗,等中石化的事件完了,鸟你个肺?。?还认为这篇纯虚构加臆想的记录篇能有什么用?我就搞不懂,一个央视10大最穷采访人员之一的柴静,能拿出几百万拍一个公益纪录片?动脑子?。?没有国家指示,她敢一个人对国家抨击?没长眼睛啊 , 没看到第二天环保类股长了多少?就是利用你们一群不会自己思考的愤青,去炒作 , 去老钱,一个个还起着劲的帮人家捞钱 。不看大势?
故意直接改数据,为了夸大事实 , 直接在原有的数据后面加个0,还有直接拿2004年的数据说是现在的 , 都不会看?
看似说到了什么,其实呢,你以为这破烂片子出来是为了整治雾霾?最后被炒,视野的是煤矿工人 , 在石油工人等等最最基础的,最最平穷的工人 。
不知道 , 一个采访人员,专门去骗取人民的同情心 , 她女儿?她女儿好意思说出来?她年少就抽烟,一天几包的走,难道不是肿瘤的罪魁祸首?她怎么不去骂自己?不去说吸烟有害下一代?被蒙蔽的中国人 。还能想想情况,想想事件在说话?。?br />访问密码 6365
自己去看吧
柴静的《穹顶之下》触动了谁的软肋 雾霾的危害具体有多大?这在科学界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定论 。柴静在片中引用了前卫生部长陈竺的研究,认为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早死的中国人约有50万(其实陈的原文是35-50万) 。但是这只是很粗略的估计,由于缺乏更详细的研究数据 , 我们很难知道这样的结论可靠度究竟有多少 。
在整个科学界,对于PM2.5危害的研究也才刚刚有所进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其实并没有发现大气细颗粒漂浮物对于肺癌有什么关系,2013年,当钟南山宣称空气污染导致肺癌增加的时候,还遭到了方舟子的批驳 。直到2013年底,根据几个最新的调查 ,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才首次把大气污染物列为一级致癌物 。
不过,这些调查大多都是在西方国家做出的,而中国的PM2.5浓度往往是这些国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按照Turner等人的研究,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浓度 , 会导致肺癌死亡率上升15%-27% , 按照这个算法 , 光是大气污染一项,就能导致中国的肺癌死亡率比欧美高出300%以上 。但在实际情况中,中国的肺癌死亡率虽然略高,却远未达到如此夸张的程度 。所以这些研究中发现的线性关系 , 能不能简单地拷贝到中国,还是比较有疑问 。
当然,很多人可能要说,知道PM2.5有害不就好了吗?至于它每年究竟导致10万人还是50万人死亡,有多大意义吗?
但这恰恰是在公共决策层面至关重要的一点 。如果不把雾霾当做私人恩怨,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为雾霾付出的具体成本大约是多少 。因为社会的决策,它不是讲温馨讲情怀讲故事,任何一个社会选择的背后,往往都是冰冷的经济学核算 。很少有东西是无本万利的,任何选择都有得有失,我们要讨论的,是它“值不值得” 。
柴静自己曾在博客里写过一篇关于DDT的故事:当年农药DDT被发明出来,用来消灭蚊虫,减少疟疾 。但是1962年,蕾切尔·卡逊发表了著名的《寂静的春天》,指出DDT致癌 , 并污染环境 。《寂静的春天》后来几乎成了环保主义者的圣经 , 并最终导致了DDT的全面停用 。
听上去棒极了 , 但可惜 , DDT停用之后,又没有同样有效的药物来对付蚊虫,这使得非洲疟疾的发病率飙升,仅南非的一次疟疾大爆发,就导致了至少10万人的死亡 。因为DDT的禁用,到了2000年,世界上至少有3亿疟疾患者,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人死亡,相当于每天都有“7架坐满儿童的波音747失事” 。
为此,科学家们开始呼吁重新使用DDT , 南非在2003年建议,并迅速把疟疾死亡人数降到50%以下 。后来 , 连世卫组织都开始号召非洲国家重新使用DDT 。
但此时,已经有大约2000多万人死于疟疾之下 。后来著名作家迈克尔·克莱顿曾说,《寂静的春天》一书所杀的人,大概比希特勒还多 。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对环保党进行什么非议 。把柴静自己曾讲过的这个故事拿出来,无非是想说明,当进行一项公共决策时,我们不能仅仅只是诉诸感情 。DDT污染环境好不好?当然不好 。但是如果污染环境能够拯救2000万条生命呢?我们这里要问的是“值不值”,而不是“好不好” 。所以 , 光是大骂一样东西“很坏”是不够的 。我们至少应该扩展三个问题:它“具体有多坏?”,“有没有更坏的?” , 以及”没有它会不会更坏?”
雾霾问题也是一样 。但凡是个正常人的 , 恐怕没有谁会喜欢雾霾,谁都知道雾霾对健康不好 。但只有定量地做出分析,我们才能搞明白,在公共资源投入上,如何分清轻重缓急 。比方说 , 如果要具体地应对空气对人们的健康影响,我会建议更多地关注吸烟问题 。从科学角度来说,吸烟对于健康的影响要远比PM2.5来得明确,在所有的肺癌中 , 大约60-80%是由于吸烟所引起,而室外大气污染恐怕不到10% 。实际上 , 吸烟也是产生PM2.5的过程,一支烟就能产生浓度相当于633微克/立方米的PM2.5 。而中国每年因吸烟而致死的人数,在120万以上 。
有人说 , 吸烟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不能和空气污染相比 。但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有88%的人在家里被动吸烟,60%的人在公共场所被动吸烟,30%的人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 。特别是在不吸烟的妇女当中,因为二手烟而患上肺癌的概率,恐怕还要高于大气污染 。中国每年有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 , 光是这一点 , 就不比燃煤造成大气污染的危害小多少 。
公共场合禁烟在中国难以彻底贯彻实施
可以说,在今天的中国 , 当你开始担忧孩子的呼吸时,烟草是远比雾霾更严重 , 也更紧迫的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PM2.5数值在过去的十年中,其实都是逐渐下降的(之所以最近才闹得凶,只不过大家以前不知道而已),但吸烟人数却正好相反,它还在上升,尤其以青少年和女性为甚 。
然而在媒体宣传上,雾霾却远比控烟要更受重视 。从2012年开始 , 雾霾就是媒体最喜爱的话题之一,查查百度指数就知道,它受关注的程度远高于控烟 。诚然 , 烟草也是政府垄断 , 且利益牵涉极广的行业,在现实中也很难一下子改变,但在媒体关注度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 这不免会产生一些误导作用 。这里并不是说不能关注雾霾 , 只是说当我们把健康问题和雾霾挂钩起来的时候,最好有一些定量的概念,才能更客观地进行相关的讨论 。
其次,真正关心公共问题的人应当能够理解,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有百利而无一害 。就像DDT的问题上一样,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DDT是否有危害,而应该是DDT带来的好处是否能够抵消,甚至超过它的危害 。这就是所谓的tradeoff , 或者叫做利害权衡 。我们历来的讨论中太缺乏这种精神,一件事情要不就是百分百的伟大光荣正确,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十恶不赦 。我原本期待《穹顶之下》能够更深入、更客观地来比较在雾霾问题上的各种利弊,但是它似乎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得太多 。
在漫天雾霾的同时,北京也是全国人均寿命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片中,我们反复看到对于环境问题单方面的大幅渲染 。柴静把她的女儿关在屋子里,面对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这个城市会伤害我吗?答案是:会 。但问题是,它更会在其它方面补偿你 。就PM2.5的浓度而言,云南是全国环境第二好的地方,而北京则是倒数第二 。然而 , 北京和云南的人均寿命却恰好倒了个个:北京全国第二长寿,平均寿命80.18岁 , 云南则倒数第二,平均寿命只有69.54 。这就是经济发展,医疗资源的增长带来的好处,它远远地抵消了环境带来的危害 。
如果我能够选择,我情愿让孩子出生在雾霾蒙蒙的北京,而不是山清水秀的云南 。这样,如果运气不是太坏的话,他能陪伴自己的家人多度过十个温馨的年头 。
而很显然,大批的人跟我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他们顶着雾霾,忍受着高房价,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向北京涌来,使得北京的总人口在十年内增加了一半 。他们是不知道雾霾不好吗?当然知道 , 只不过他们做出了自己的tradeoff , 他们认为相比于其他好处来说,忍受雾霾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 。
我一直希望能看到公众进行比较认真的讨论,即从定量角度来看 , 雾霾到底值得用多少GDP去“换取”?而不是永远单方面的发泄,要不就不惜一切要发展GDP,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环保 。在经济学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不惜一切”,或者以无穷大的代价去换取的,我们的决策也应当是两种诉求的平衡 。有人说,用健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但问题是,不发展经济 , 这也是要用健康 , 甚至生命的代价来换的啊 。
正如上面说的 , 经济水平是决定人均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对于“健康”的影响要远远超出了雾霾的污染值 。经济不发达的省份,哪怕再“环保”,你的平均寿命也要比污染大省低 。在中国,东部省份平均每个人能比西部多活十几岁 。事实上,如果做回归分析的话,各省的PM2.5浓度和人均寿命甚至是正相关的,也就是PM2.5越高的地方,人均寿命反而可能越长 。这并不是说PM2.5对健康有好处 , 而是说在污染高的地方,往往经济也比较发达,它对你健康的“补偿”要大于污染带来的损害 。
关于中国各省经济和平均寿命的关系,有过一些粗略的分析 。有人建立过线性模型 , 大约认为人均GDP每增长1000元,能换来当地0.3岁的寿命增长 。而雾霾造成的健康损失呢?之前有科学家发表论文,认为北方因为供暖烧煤导致平均损失5.5年的寿命,但并未获得广泛认可 。最近又有人做了推算,认为PM2.5导致了我国74个城市中的居民平均“减寿”1.48岁 。
把这两个数联系起来,我们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论 , 就是如果我们能以不超过人均5000元GDP的代价消灭“雾霾”的话,那就是划算的(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4万5) 。而如果我们为了消灭雾霾,导致GDP的损失超过了人均5000元,那从“健康”角度来看,反而得不偿失 。因为大量的资源花在了环保上 , 或许会导致医疗卫生设施的不足,反而导致人均寿命降低 。
当然,这只是非常粗略的计算,其中的数字和逻辑显然是不严密的 。这里只是想说,雾霾治理问题应当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收益-损失分析问题,而不是工业党和环保小清新们的整天对骂 。这里的损失和收益不仅仅只是钱,谈钱也许太俗 , 我们来谈命 。雾霾会导致人早死 , 这是命 。但是,如果为了消除雾霾造成大面积失业 , 就不会闹出人命了吗?最近《柳叶刀》的精神病学期刊上发表文章,认为失业率是影响自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3个国家的调查中,每年大约有4万5千人因为失业而自杀 。我们愿意以多少命来换多少命?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决策的问题 。
再比如,雾霾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副产物之一,《穹顶之下》里对如今城镇化的规模进行了质疑,但是,中国真的已经过分城镇化了吗?显然是没有嘛 。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54.77% , 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城镇化中涉及的也不仅仅是钱,也有大量的人命 。20年前,中国农村女性的自杀率之高,一度引得全球瞩目,而随着快速的城镇化,中国妇女的自杀率快速下降,从每十万近30人下降到如今的每十万不到10人,光这一项,每年就挽救了约6500条生命 。当我们抱怨城市化带来污染的时候,也把这些人加到天平上吧 。
还有吗?有的 。如今中国每年出生1600万人口,而男女比例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17:1,导致未来的“光棍”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但在这背后,每年多少女婴还未降生就离开了人世呢?假设正常的男女比例是1.06:1 , 很容易得出,每年因为“重男轻女”等观念而导致的“被杀女婴”大约有80万之多(“被杀”也包括提前流产等) 。这些人的命应该怎么办?慢慢等待观念的改变和风俗的改变吗?也许正如柴静说的那样 , 我们不应该再等待 , 不应该再推诿 。城镇化是最有效地解决男女歧视问题的方案,通过进一步的快速城镇化,我们可以挽救这每年80万无辜的女孩 。如果这会进一步加深环境的污染,这值不值得?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穹顶之下》正是在告诉我们,追求GDP不一定代表污染,追求经济进步不一定会产生雾霾啊 。但正是在这一点上,柴静并没有能够说服我 。因为这个口号太诱人了,太理想了 , 太完美了,太多的人都曾经许诺过这样的乌托邦 , 所以我不得不以极为警惕的心态来接受,以极为小心的态度来看待她的论证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 , 当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影响国家决策时,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 。
中国要从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
但在全片中,我所能归纳出的,无非是这样几条提议:首先是明确执法主体,加强环保部职权,有法必依,对此我举双手双脚赞同 。但这究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不构成论证关系 。从片中我所能得到的结论,无非是众多小钢铁厂如今利润极?。?再一加强环保就要纷纷倒闭了,所以干脆停止补贴,把这些落后产业淘汰,然后就能自动升级为既不污染环境 , 又能保持经济不倒退的高级产业了 。至于新的产业是否能容纳相同的就业人口,能在多久之内完成,是不是符合经济需求 , 这只能靠自己想象 。从欧美的转型历史来看,我对此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当然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此不详细展开 。
其次,是能源转型,这条就把我彻底惊住了 。作为一个煤多油少的国家,柴静居然建议中国放弃煤炭 , 而转向需要严重依赖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 。但这需要多少成本呢?可行性又如何?对此却只字未提 。当然我承认,这样庞大的问题不可能在一部短短的纪录片里说清楚,但《穹顶之下》随后抛出的两个说法却有点匪夷所思 。首先是认为只要打破“三桶油”的垄断,石油产业就能自己进行创新,提高品质,减少成本 。我在这里不去揣摩这是不是适应当下形势的又一盘“大棋”,我也不反对打破石油行业的垄断,但我强烈怀疑打破垄断之后,行业就能自动创新的说法 。柴静似乎忘记了 , 她所反对的煤炭行业 , 正好是打破垄断 , 充分竞争的呀,为什么质量越来越差,反而不见创新呢?
其次 , 是说打破垄断之后,我们很快就能探明更多的油气储量,天然气产量很快就可以翻番 。这番听上去颇有些大跃进气派的言论究竟有何根据,我无从得知 。但《穹》片随后用了英国作为论据 , 说英国自从1952年伦敦污染事件之后,很快从煤炭转型到了石油,并从此实现了环境的改造 。事实本身我不否认,但《穹》片没有提到的是 , 英国虽然在1956年通过了空气清洁法,但直到70年代发现了北海油田之后,石油占能源的总比例才飞速上升 。而要把我国的未来能源寄托在发现一个新的,未知的大油田或者大气田之上,我总觉得有些不太可靠 。所以不好意思,想要说服大家接受这一点,柴静恐怕还得再举出更多的证据才行 。
实际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用煤还是用石油,这并不对空气污染问题造成本质上的影响 。我国的煤电厂,其环评标准本身是极为严苛的 , 只要能够彻底执行,并不对环境产生大的压力 。事实上,今天在英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比例反而又在逐渐上升 。所以实际地说,要想治理雾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煤炭 。比较有效的办法反而是关停更多的小火电厂 , 留下少数易于监督管理的大电厂 , 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监督 。原则上,这仍然是一个成本的问题 。至于《穹》片中未提到的更多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等,自然也都可以在考虑之列 。
但这些仍然并没有解决我之前的疑问,也就是《穹》片中并没有提出可靠的证据,来证明中国可以很快地迈入又发展经济,又不产生污染的阶段 。因此,作为一种呼吁 , 我认同柴静的努力,她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这当然是极好的 。但对于她的观点,我仍然抱有怀疑的态度 。作为一个公共政策的讨论,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更详细的关于雾霾治理的成本和收益讨论,我希望大家能更多地来权衡其中的利和弊 , 而不要诉诸冲动,理所当然地把“雾霾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治理”作为默认前提 。
毕竟情感攻势之后,理性才是实际解决问题的工具 。
求一个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左右 , 不要复...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那个小女孩的回答:没有看见过蓝天,没见过星星,没有见过白云 , ,, , 这对我们来说在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也正在面临同样的现象?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剥夺享受这样的蓝天,白云,星空的权利,都不想被剥夺亲近大自然的权利 。十年前的山西河水变成了污水,年均苯并芘超标290多倍 。那么现在空气含量中有15种致癌物 , 其中世界上最可怕致癌物苯并a芘超出国家标准值14倍 。我们可想而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严峻污染的环境 。
柴静的这次雾霾调查报告能否唤醒我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身做起的责任感 。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 。我们不可能永远的保护他们因为他们总会暴漏在空气中,呼吸时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 。你的每一口呼吸都在,我们成人每天要呼吸大概两万五千次 。想想我们这样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空气当中我们的肺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保护环境就像保护我们的父母和孩子一样保护大自然 。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雾霾最大的来源是煤炭和化石能源的燃烧 。那么其他国家也同样要消耗大量的煤炭 。但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像我们国家这样的严重局面呢?因为英国人在消耗大量的煤炭时首先需要把自己所需要的煤洗干净 , 然后在进行燃烧 。那么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是这样做的呢?几乎是微乎其微! 所以在唤醒我们每个人的意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有关监察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对工业重工的排放污染超标情况进行监管 。一个地方有大量的工业,重工业聚集其中消耗大量的煤炭,而且还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空气污染的排放量,同时还无法关停和取缔这会事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很多的中小型的工业和重工业都在用没有任何排放标准的小锅炉 , 也没任何人监管随便的排放 。他们根本没有专业的环保排污设备进行对排放物净化所以排放物严重超标 。想从本质上改变这样的情况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监管部门,每家企业共同努力 。只有从自己的意识上的改变才会有行动上的推进 。
我们不可能不改变自然条件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 。所以每个企业在我们每天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当中把节能环保作为产品一种重要的标准来执行的话 。也许我们的环境和空气质量也会随之而被带动起来往好的方向改变 。就像现在的中小型工业 , 重工业企业用的没有任何排放标准的小锅炉,如果是换成了我们以环保为主要性能的锅炉那我们的空气污染会不会有所改善?保护环境污染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团队 , 每个企业共同来完成 。
柴静 穹顶之下为什么不能播放了前几天很多网站都有的 , 今天都打不开了 , 我也很奇怪 。应该只剩下凤凰视频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