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是哪一天【立秋是哪天_什么时候立秋及立秋有什么特点】2016年立秋时间是08月07日 09:52:58
立秋 ,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 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 。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 , 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 , 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其实 , “立秋”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 , 白露前后一场风” , 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
立夏、立冬、立秋和立春分别是什么时候?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 。春季开始的节气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 , 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 。
立秋: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
立冬: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合称“四立” 。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 , 立冬到立春为冬 。
文章插图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也意味着万物生长、春耕播种,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地域分界线在今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当立春交节时,那一线以南地区,已有春的气息了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 , 这种转折在全国范围并不是十分明显 , 但立春后白天渐长,意味着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天气开始逐渐回暖,万物渐次复苏 。在南方岭南,早春的气息已扑面而来;而在北方,立春,更多只能说是春天的前奏,并没进入春天 。立冬,立夏,立秋,立冬,分别指什么时候立春 , 公历2月3-5日交节,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交立春节气 。立夏,公历5月5-7日交节 , 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公历8月7-9日交节,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太阳位于黄经225度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 。上古“斗柄指向”法 , 以北斗星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的“定气法”划分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 。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
立 , 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立春既是春季的开始亦是岁之首 。上古时代 , 礼俗所重的还不是正月初,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儿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 [1-3]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一年四季的更替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 , 所对应的地域只是我国华南地区,分界线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 。
立春时(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那一线以南地区 , 已有春的气息了;但我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 , 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才入春 。“立”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意义 。2019年立秋是哪一天?2019年立秋的确切时间为:8月8日3时12分 。
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通常在每年8月7或8或9日 。每到立秋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逐渐凉爽 , 古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 。
立秋也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
立秋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人们把这一天当作酷热与凉爽两种天气的分界线 , 因此对它非常重视 。
在河洛一带,民间早有立秋迎秋之俗,封建帝王也不例外 。周朝时 , 逢立秋之日 , 天子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西郊迎秋,祭祀少皋、蓐收 。汉代天子立秋要射猎,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并用猎物来祭祀宗庙 。
宋朝时,宫廷内中殿要种一棵梧桐树,立秋时太史官启奏“秋来”,同时想办法让一两片梧桐叶落下 , 表示报秋 。民间则流行戴秋叶,或者用石楠的红叶剪成花瓣,插在鬓边 。
随后,立秋风俗被广泛传播并得到多样化的发展 。杭州一带则流行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时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认为这样可以一年不生瘟疫 。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今年是什么时候立秋的今年立秋是8月8号,已经过了 。具体是
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己亥年(猪年)七月初八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公历8月7日-9日之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 。
今年哪天立秋马上就要进入大暑节气了,“暑”就是热的意思 , 而大暑就是 指大热,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就要到来了 。今年大暑节气是在7月23日,农历六月二十一日 。大暑节气以后,就是24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那农村俗语“秋后一伏 , 热死老牛”是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
在解释这句俗语意思之前,很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何谓“三伏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 农谚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说的就是这个三伏 。而三伏具体是指头伏(一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 。
古人对于何时入伏也是有说法的,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就是依据,其说的是在夏季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头伏了 。而立秋以后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 , 其中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因为每个庚日相差是十天 。中伏的长短则不一样了,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因此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其从7月12日入伏 , 一直要到8月20日才出伏 。
很多人比较关注立秋是早晚,因为在农村有“早立秋凉飕飕 , 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 如果是在早上立秋,那后面的天气就比较凉爽了,立秋到了 , 酷热天气即将结束 。
相反如果是在晚上立秋 , 那酷热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在秋后可能还会出现秋老虎 。而今年是在年8月8日03:12:57立秋,根据这句俗语来看,今年就是早立秋了 。
不过,对于早立秋和晚立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俗语中的“早”和“晚”指的是阴历的日期,而不是到达黄经角度时在一天的早晚 。
其具体是以农历七月份为参照 , 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到农历七月份,那就是早立秋 。相反,进入七月份了才立秋,这个就是晚立秋了 。根据这种说法,今年是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了,那就是晚立秋了 。这种说法是比较背大众所接受的,农夫也认为是有点道理的 。今年应该是属于晚立秋了,毕竟农历七月初八了才立秋 。
什么时候立秋及立秋有什么特点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气,指的 是太阳黄经到达135°的那一个时刻 。这样 的话就很容易的处理球的时间了吧,一般 都在8月7日或者8日 。造成的误差是因为 历法和地球轨道的略微偏差 。现在的天文观测已经可以将立秋时间精确计算到几万年以后,而且时间精度可以到秒!根据地球公转规律和开普勒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出准确的立秋时间!
立秋后 , 进入秋季 , 太阳的直射点从11°32′N南移到5°57′N 。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 , 白天时间缩短,日照时数日趋减少 , 给予北半球的光和热一天天减少 。太阳辐射的减弱,使地面在白天能得到的热量渐渐减少 。而夜晚延长,地表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反而增多 。由于地面吸收的热量渐渐少于地面散失的热量,气温开始出现由高转低的趋势 。
- 立秋的诗句_关于立秋的诗句有哪些
- 立秋是哪一天_2013年是哪天立秋?
- 立秋是几月几日_几月几号立秋
- 立秋是什么时候_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区别是什么?
- 立秋是什么意思_古诗 《立秋》的意思是什么
- 立秋当天吃什么_东北立秋吃什么
- 立秋应该吃什么_立秋吃什么
- 立秋后还要热多久_立秋后还要热多久,立秋后还热吗
- 立秋后还热吗_为什么已经立秋了还是很热?
- 立秋吃饺子_什么时候是吃饺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