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图文并茂 端午节的习俗图片_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台湾端午节习俗图片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 。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 。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 , 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 。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 。每年端午节 , 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 。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 。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 。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 。初五正午 , 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 。俗语说:“五月五 。龙船鼓,满街路” 。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 。赛过龙 , 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 。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 。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 。所以 , 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 。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 。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 。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
在节日食俗方面 , 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寿 。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 。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 。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 。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 。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 。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 。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 。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 。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 , 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 。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 。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 。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有照片,(配上文字),一、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 , 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 , 鞭其尸三百 , 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 , 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 , 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 , 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 , 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 , 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 , 浮出水面 。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前有曹娥碑 , 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
端午节的第四种说法是为了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 , 浙江绍兴人 , 幼年擅长诗、词、歌、赋 , 且喜欢骑马、击剑 , 有当代花木兰、秦良玉的美誉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革命起义,不幸在开会时为清兵所捕,坚贞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初五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秋瑾虽然是六月初五殉国的,但是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复哀其忠勇事迹,乃将其与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合并举行纪念,也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这位女英雄、女诗人 。

二、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
1、赛龙舟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 ,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可图文并茂 端午节的习俗图片_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4、悬艾
挂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 , 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 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 , 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
5、悬钟馗像
跳钟馗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 , 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 , 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 , 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 , 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
6、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挂荷包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 , 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 , 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 , 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 , 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 , 百索、艾花、银样鼓儿 , 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 。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 , 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 。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 。又钉艾人于门上 , 士庶递相宴赏 。
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 。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 , 缀之以绵 , 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 , 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7、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
8、游百?。捍酥窒八祝?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
游百病又称走百病,流传于四川、陕西和贵州等地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 。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 。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 , 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可图文并茂)【可图文并茂 端午节的习俗图片_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