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上火还怕冷 暖小和的作用是什么

在门诊上经常会遇见这样一类人群,他们体内有火,动不动就上火 , 脸上长痘、咽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口干口苦,但是要用偏于寒凉的东西“扑火”,一吃就腹泻、腹痛,身体特别矛盾 。
这个“怪症”一直困扰了很多人 , 热也不行 , 寒也不行,其实这属于中医的“上热下寒”,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身体上半部分有热 , 而身体下半部分有寒 。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这跟现在人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熬夜、胡吃海塞、喜欢吃生冷、不避寒凉、缺乏运动等等 , 导致身体原本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寒热错乱就是这么作出来的 。
面对这种病症应该怎么办?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可以治疗上热下寒的方剂:栀子干姜汤 。

总上火还怕冷 暖小和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 , 方子很简单 , 正如其名 , 是由栀子、干姜两味药组成一支精锐部队 , 是《伤寒论》中清上温下的最小方了 。
一般组成剂量:栀子,干姜 。
功效作用:用于治疗热郁胸膈兼中焦虚寒证,主要表现为身热、心烦、容易上火长痘、长口疮、腹泻或大便溏稀、腹胀、胃中冷痛、怕冷等 。
注意事项:对于脾胃虚寒、气阴两虚等证型的患者不适宜使用 。
张仲景用此方治“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
一个人受寒着凉得了风寒感冒 , 正确治疗方法应该是通过发汗散掉体内的寒邪,汗一出,热也就退了 , 然而却误用了下法,不但没有退热,反而把热卡在胸中 , 泻下的药偏寒凉,更是伤了脾胃阳气,于是就出现这种上热下寒的表现 。
栀子:
【总上火还怕冷 暖小和的作用是什么】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归心、肺、三焦经,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作用,这样一颗外表红红火火的果实,却有能让人“凉快”下来的效果 。
在诸多清热泻火药中,像黄连擅长清心火,黄芩擅长清肺火 , 各有所长,张仲景看中的则是栀子能够清三焦之火,范围更广,因为这里的上热可以有心肺之火,也可以有肝胆之热 , 干脆就用栀子一举歼灭 。
栀子清热降火的方式与众不同,它是从上往下把火热导入膀胱 , 从小便泄去 , 从而解决身热、心烦、面部长痘、口腔溃疡等症状 。
说到火,就不得不说一下实火与虚火的区别了,因为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见到火,就一味地用泻火药 , 有时反而效果不好 。
实火:体内阴不变的情况下阳偏旺盛,是实实在在多出来的火热 , 主要表现为发热、面红目赤、口苦、口臭、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等 。
虚火:体内阳不变的情况下阴偏不足,是阴无法制约阳,简单理解为水不足以灭火,这个时候虚火就冒出来了 , 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心悸、咽喉干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身体消瘦、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苔等 。
对于有实火的人,我们用清热泻火药,而有虚火的人,我们则需要滋阴,把缺失的阴补救回来,才能制约阳,这时如果单纯用泻火药就不能解决问题了,上火看似是小事情 , 需辨证谨慎用药 。
干姜:
对于姜,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它,做菜的时候放点姜,既能调味,又能刺激味蕾,吃一口辣辣的 , 辣会让人感觉热,此方用辛热的干姜,起到温暖下寒的作用 。
姜有生姜、干姜、炮姜之分,功效也存在差异 。
生姜:是姜的新鲜根茎 , 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作用,我们平时受寒着凉后,又是打喷嚏,又是流鼻涕的,熬一锅生姜汤 , 及时发汗散寒感冒会好一大半 。生姜还能止呕,恶心呕吐可以试试用它来解决 。
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俗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越老的姜越辣 , 越辣的姜越热 , 因此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作用,这个方子主要解决脾胃的寒症,因此用干姜最为合适 。
在理中丸中也起到了温中散寒的作用,干姜能改善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泄泻、四肢发凉等症状 。
炮姜:是干姜的炮制品,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作用 , 对于虚寒性出血很有帮助,尤其是女性出现崩漏、失血时,用炮姜温经止血 。
本方中,栀子与干姜,一寒一温,相反相成,能够清热除烦、温中暖脾,张仲景非常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
临床中治疗寒热错杂证的方剂还有乌梅丸、半夏泻心汤、交泰丸、黄连汤、附子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这些方子的特点均是寒热药并用 。
接下来再看看除了栀子、干姜之外,还有哪些寒热药常用的搭配交泰丸由黄连、肉桂2味组成,专门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 , 心火与肾水,虽然一个在上一个子在下,但是为了保持身体阴阳平衡 , 二者是有“交流”的,通过书信也好,电话也罢,一升一降促使心火温养肾阳,肾水滋养心阴 。
如果心火一直在上 , 肾水一直在下 , 势必会出现问题 , 前文说到黄连擅长清心火,肉桂能温补肾阳,还能把上焦的火引下来,重新启动身体的自循环 , 心烦失眠症状自然会缓解 。
与肉桂相似的温阳药还有一味附子,也是大火大热之药,有补火壮阳、引火归元、温脾胃、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腰膝冷痛、腹痛、大便稀溏等脾肾阳气不足 。
另外,黄芩、黄连与干姜也是比较常用的搭档,《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中均可见到它们的身影,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 治疗上热下寒效果很好 。
此类病症比较复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