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季!让阅读深入人心,让每一寸土地都浸润图书的芬芳

从没有一处公共阅读空间到第一个“亦庄书屋”传来阵阵书香,从“走出去”才能观看文化演出到如今主动来到身边的线下“高雅艺术”,悠悠二十余载,北京经开区从百姓需求和民生实事出发,不断建设区内文化空间,丰富文化载体,营造文化氛围,探索科技+文化的创新模式,文化甘霖不断浸润着这座新城,成为大都东南独具特色的文化绿洲。为此,融媒体中心推出“创新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围绕文化有形、有魂、有根、有情、有力五部曲,生动展现经开区构建新城文化发展新格局的创新作为。今日刊发第一篇“让每一寸土地都浸润图书的芬芳”。

秋日阳光清浅,落在翻开的书页上,沉在字里行间的世界里,半天光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在永康公寓工会服务站图书室,陈列着上万册图书,静待走进来的人们翻阅,这里已成为在附近生活的居民们一处浸润书香的雅地。
“我记得,2008年经开区的第一家‘亦庄书屋’ 就落在永康公寓。”在经开区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姚静说道,她曾见证“亦庄书屋”建设的整个过程。早在2008年之前,这里企业林立,但职工下班后,却找不到可供精神滋养栖息的去处。于是,经开区推出“5 年建 100 个‘亦庄书屋’”计划,在职工分布相对集中的企业园区和社区,向企业、工会服务站等征集承办空间,定点布局书屋,弥补文化设施空白,当年位于永康公寓的书屋成为第一批、也是第一个挂牌的地方。
第一批“亦庄书屋”建好后,各书屋的图书统一订购,多是党的理论学习和历史类书籍。姚静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给所有人提供一样的书,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诉求。从第二年开始,就让各书屋负责人根据各自需要提交书单了,每个书屋固定2万元经费,买什么书他们自己说了算。”
那100间“亦庄书屋”条件各异,但燃起人们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有个书屋就建在企业食堂的角落里,职工们经过时,常顺手拿起一本感兴趣的看起来,让以往百无聊赖的空闲时间充实起来,人们生活的烟火气里飘入了书香气。各个书屋的借阅率也越来越高,还有不少企业之间自发进行图书交换。书屋逐渐被开发出更多功能,有的企业以此为契机举办活动,有的书屋同时承担起亲子活动室、职工之家等功能。
与此同时,经开区也在推进公共图书馆的布局。2015年,经开区通过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电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电科院图书馆正式升级成经开区图书馆,全面升级图书馆功能,实现面向公众全年开馆,经开区读者持身份证办理阅览证后,就可享受图书馆的看书、借书、上网等服务。
随着亦庄新城的不断发展,亦城人的阅读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受场地、资金等条件限制而建立的小书屋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遍布社区、企业、政务服务中心里的新型阅读空间则逐渐建立起来。城市里的24 小时书房书香弥漫,社区里的漂流书屋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企业图书室的书架前有人正耐心地挑选书籍,政务服务中心里的阅览区来办事的人随手翻开一本精美的图书……更丰富的阅读资源、更宽敞的阅读场所、更现代化的数字阅读功能、更有特色的阅读氛围、更贴心更便捷的阅读服务,渐渐成为亦城人书香生活的新场景。
除了各具特色的公共阅读空间,经开区实体书店近些年也逆势增长,从2020年初的3家,增长至目前的 15 家,实现了每万人拥有 0.8 个书店。“既有中信书店、西西弗书店、蔚蓝书店等知名品牌连锁,也有国学书店、儿童绘本等各类‘专、精、特、新’中小书店,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布局多元、多业融合的实体书店发展格局。此外,我们积极将实体书店纳入‘书香亦城’创建体系,通过开展‘书香亦城’品牌活动、推进书店与社区结对子,打造一批书香场景、开展一批主题活动、评选一批书香品牌,营造浓郁书香氛围。”北京经开区工委宣传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