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藏在社区里的网红打卡地,郑州还有多少?

大河报采访人员 郭慧颖
前几年 , 经常有人说 , 郑州是文艺范儿的荒漠 。 如今 , 这座城市越来越时尚 。
近日 , 采访人员连续走访了郑州几个拥有“驻颜术”的老街 , 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 , 都是老厂房变身成为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打卡地 。
二砂、芝麻街、瑞光......曾经 , 它们肩负着郑州的工业发展的使命 , 如今 , 它们穿上新衣 , 脱下坚硬的外壳 , 将最柔软的地方展现给人们看 , 承载起了郑州文创发展的希望 。
怀旧的老城区走进了现代 , 文艺、时尚、创意成为了它们的标签 。 人们蜂拥而上 , 把它们推向了网红打卡地 。
郑州|藏在社区里的网红打卡地,郑州还有多少?
本文图片

打卡地的背后 , 是文艺创作者的港湾
10月27日、28日 , 采访人员花了两天时间了解市民们眼中的拍照圣地——瑞光创意工厂 。 沿着郑州市二七区二环支路 , 转进一条名叫瑞光路的小道 。 街口不起眼的指路标 , 很容易让第一次来的人错过转进街口拐角的机会 。
“怪不得叫做‘藏’在家门口 , 真难找 。 ”两个来游玩的年轻人从采访人员身边擦肩而过 , 其中一位向另一位解释道:“现在是工作日 , 休息日来的人多一点 , 可热闹 。 ”几年前 , 当瑞光创意工厂以一面“粉色背景墙”出圈时 , 采访人员就来打卡过 , 所以对它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景色不错的层面 。
据了解 , 郑州瑞光创意工厂的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瑞光印刷厂 , 2013年郑州市为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 瑞光印务开始动迁 。 企业动迁 , 老厂房的一砖一瓦只能留在原地 。 于是瑞光印务决定将老厂房保留 , 将现有园区打造为文创厂 。
瑞光创意工厂的工作人员乔孝辉在得知采访人员来意后表示:“与其让我们来介绍 , 不如我带你转一转 , 让瑞光自己告诉你 。 ”藏身街角 , 临近铁轨 , 居民楼环抱 , 特别的地理位置给瑞光定了型——它更适合作为文化创意工作者的栖息地 。
郑州|藏在社区里的网红打卡地,郑州还有多少?
本文图片

创意艺人 , 增加城市文艺范儿
“华夏只为华夏 , 皆因系出一脉 , 这一脉的显化特征就是姓氏文化 。 ”走进一家工作室 , 房间的每个角落都在诉说着姓氏文化 。 挂满了姓氏字徽衫的墙面 , 陈列着姓氏字徽茶的展柜......“前一百姓八十二个起源于河南 , 姓氏文化也是我们河南独特的IP 。 ”金晓星是漫山文创的设计总监 , 2003年到2013年曾在上海做品牌设计工作 , 他说到创立漫山文创的初心 。 “因为后来我反思到品牌设计服务于企业 , 效能随着企业增长或是衰落 。 但我们河南的文化是中国文化 , 姓氏文化又和每个消费者相关 。 ”金晓星说姓氏文化设计成图形做成文创产品 , 越“认姓” , 越中国 。
郑州|藏在社区里的网红打卡地,郑州还有多少?
本文图片

“选择在瑞光首先是因为这里是创意人的聚集地 。 ”金晓星告诉采访人员 , 在郑州这里是创意人聚集最多的地方 , 因为文创要依托很多载体 , 他们在这里能够形成联盟 。 “比如我们有一款和音乐人联合开发的音乐棒棒糖 , 这就是文创产品 。 消费者除了能吃到棒棒糖 , 还能体验到文创 , 体验到音乐 。 ”金晓星说 , 文创需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
慢下来 , 找到浮躁生活的镇静剂
走上壹号院二楼 , 遇到了一个名叫造物记的陶艺、泥塑工作室 。 安静又宽阔的工作室里 , 除了泥塑、紫砂壶等文创产品 , 就只有角落里的正在进行创作的桂少鹏 。 采访人员的到来 , 打破了这一份宁静 。 桂少鹏说 , 自己正在根据老师设计思路为迎接虎年的到来做一款老虎泥塑手机支架 , 并计划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