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这些“大土堆”是罕见的黄河足迹( 二 )


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堌堆遗址出现巅峰,是由于当时处于洪水多发期,属于大禹治水时期,洪水频发,人类抵御洪水的能力低,迫于生存的需要,只好向高处居住,且不断增高居住面,加上此时人口密度较大,出现龙山文化时期堌堆遗址数量最多的现象。其他时期堌堆遗址的形成也主要受黄河洪水的影响。
到了汉代,随着人类治理黄河能力的增强,治黄策略由升丘避水演变成固堤束水,特别是东汉以后出现黄河长期安流的局面,鲁西南堌堆逐渐废弃。因是平原高阜,鲁西南堌堆遂成汉代墓葬首选之地,围绕堌堆遗址往往形成大片汉墓群。魏晋之后,人们开始在堌堆上面修建寺庙、道观,并用寺庙道观名称命名堌堆遗址。如青邱堌堆,就是因为在堌堆遗址上面建有青邱寺而得名。
孙大园堌堆是菏泽地区目前发现汉墓最多的一个遗址,连片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此前菏泽地区的考古工作中未曾有过。除了数量,墓葬的保存状况也比较完整,基本未经人为破坏,对研究鲁西南地区汉代埋葬制度有重要意义。
据孙大园堌堆遗址考古队执行领队孙启锐介绍,本次考古发掘的汉墓均为平民墓,可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其中土坑墓多为土坑砖椁,均设有脚箱,陶俑陪葬之风盛行。砖室墓多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夫妻合葬墓,盗扰严重。总的来说,孙大园堌堆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菏泽堌堆,既留下了人类生产生活的足迹,又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物证。穿越时空,我们仿佛看到先民们在一次次与洪水的搏斗中,那种生生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