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道$屡获大奖的台湾作家简媜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四条步道

在自媒体日益火爆的时代,传统文学似乎开始变得渐渐低迷,很多作者变成了写手,用心钻研着如何去写出一款10w+的爆文,这无可厚非,自媒体的时代自然应该有去顺应其特点的文体和形式,而且可以让自己的文字和成果被更多人看到和认可,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
然而,真正可以流传后世的经典,真正可以走进人心的作品,往往还是多来自于传统文学。而在传统文学的诸多形式中,我最爱的一种文体便是散文。
我喜欢散文,因为它文字优美动人,空灵飘逸;我喜欢散文,因为它往往最能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直抒胸臆;我喜欢散文,因为它的写作方式灵活多变,却万变不离其宗。
步道$屡获大奖的台湾作家简媜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四条步道
文章插图

那么散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体形式呢?严格来说,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它同样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用来表达你任何想要去表达的东西,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定义,不如参考一下《辞海》中对于散文的释义——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它看起来似乎简单,其实却是最难以写就的一种文体形式,写起来容易,写好了却难。都说散文是形散神不散,偏偏这一句“形散神不散”是最难把控的了。
步道$屡获大奖的台湾作家简媜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四条步道
文章插图

在散文领域深受读者爱戴的作家也是不断涌现,清新隽永的林清玄,辽阔深沉的余光中,后起之秀李娟……太多优秀的散文作家,给我们带来过或感动或温馨的阅读体验,然而提起现代散文,我心中的却一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简媜。
简媜,原名简敏媜,是一位现代散文作家,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她的散文作品获奖无数,却从不曾流于世俗,无病呻吟。每一字每一句,似洗尽铅华,细腻却不乏大气。
简媜评价自己说,她是一个对散文怀抱热情与奇想的人,这个评价实在不假,因为她的散文风格相对于大多数散文家来说,更是别具一格。
【 步道$屡获大奖的台湾作家简媜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四条步道】她像一个散文界的“异数”,敢写敢说却又收放自如。简媜生于台湾宜兰的田间农村,无拘无束,独来独往,这也造就了她无拘无束的文字风格。她的文章着实有趣,冷静从容,却又摇曳生姿,仿佛已经盖上了简媜这个独有的标签。
步道$屡获大奖的台湾作家简媜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四条步道
文章插图

她写山月之美,便是“山中若有眠,枕的是月;夜中若渴,饮的是银瓶泻浆。”
她写往事难追,便是“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
她写秋之静美,便是“秋天把旧叶子揉掉了,你要听新故事吗。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她写夏之绝句,便是“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响,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
她将生活写成了诗歌一般的美好,将情感带入进每一段篇章。
步道$屡获大奖的台湾作家简媜告诉我们——人生不过四条步道
文章插图

在说这个之前,我们不如先聊一聊,读散文,我们在读什么?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我们更多的可能是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碎片化的阅读。打开公众号,打开各种APP,点开醒目的红点,一篇文章一扫而过,我们可能不需要去记忆什么,更多的是用来打发那无聊而漫长的通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