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

【 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蒋肖斌)日前,“高花阁鉴存——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学术座谈会于上海举办。高花阁为陈佩秋的斋名,此次座谈会聚焦这对伉俪在古代书画鉴藏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
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
文章插图
学术座谈会现场
本次纪念专辑共包括郭忠恕(传)(相传为郭忠恕作,下同——采访人员注)《避暑宫图》、马远(传)《松下弹琴图》、赵孟頫《竹禽图》、马远《松泉高士图》、赵雍《寒林图》、佚名《秋林牧童图》、王冕(传)《梅竹松石图》,或有重要出版著录,或参加过重要展览。
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
文章插图
郭恕忠(传)《避暑宫图》立轴 设色绢本
据郑重《谢稚柳系年录》记载,“(一九四八年戊子三十九岁)鉴定陈佩秋藏郭忠恕《避暑宫殿图》为真迹”。可知早在民国年间,《避暑宫图》即为陈佩秋收藏。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指出,《避暑宫图》的点叶(中国画中画叶的技法——采访人员注)种类丰富,皴法线条古朴,属五代之后、北宋前期作品,毋庸置疑。
除《避暑宫图》外,纪念专辑中的另几件宋元绘画作品也颇为难得。《松下弹琴图》为典型的马远画风,绘有山石、劲松、高士,或为“伯牙鼓琴”之典故。
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
文章插图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立轴 设色绢本
《松泉高士图》中画面左侧有一高士坐于松石之上,身后一侍童执杖而立,周围松树林立,流水潺潺;画幅右方留白,给人以无限遐想。
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
文章插图
马远《松泉高士图》手卷 水墨纸本
《梅竹松石图》,被谢稚柳认为是王冕传世的唯一松竹湖石题材,“传世之作无非横斜疏影,惟此松竹湖石为世所仅见”。
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
文章插图
王冕(传)《梅竹松石图》 立轴 水墨绢本
宋画中对于儿童的描绘是历代最为丰富的,出现了诸多擅画儿童的画家。《秋林牧童图》描绘的是两小儿于田野间坡石处嬉戏玩耍的场景, 画面右下部两只正在觅食的山羊,也增添了田园气氛。
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
文章插图
佚名《秋林牧童图》立轴 设色绢本
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有“当代赵管”(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与他的夫人管仲姬——采访人员注)之美誉。谢稚柳(1910-1997)先追摹明代书画家陈洪绶绘画,后随张大千赴敦煌研究壁画,归来后为之一变,画风高古,为20世纪画坛巨匠。他精于书画鉴赏与研究,上海博物馆成立后的大量古代书画均经其鉴定入藏,包括王羲之《上虞帖》、徐熙《雪竹图》、王晋卿《烟江叠嶂图》等名作。
陈佩秋#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避暑宫图》等高花阁7件宋元书画现身上海
文章插图
谢稚柳陈佩秋夫妇
陈佩秋(1923-2020)早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创了墨彩结合的中国画新风。她潜心研究、鉴定传世早期经典绘画,如阎立本《步辇图》、董源《潇湘图》等。
上海大学教授徐建融认为,两位大家在书画鉴定上的重要特点,是不为收藏而收藏,而是以自己的绘画实践来收藏,“特殊之处在于他们能够接触到宋画原作,潜心借临原作,很早就在宋画学习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