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气 味
【食堂|气 味】近年来写饮食文化的随笔渐多 , 小说里也常见 。 中国人讲究食物的色香味 , 其中的香 , 专指气味 。 但似乎很少有人注意过在文学作品里气味的描写 , 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 作家们提及气味 , 往往联系着成长历程 。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里对食物及气味的描述 , 来自她物质匮乏的童年经验 。 而花茶和蛋糕的气味让普鲁斯特的回忆得以继续 , 于是诞生了《追忆逝水年华》 。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 , 负责气味信息的大脑嗅球紧挨着负责记忆的大脑区域 , 因此嗅觉是与我们过往经历结合得最密切的感觉之一 。 残雪短篇小说《医院里的玫瑰花》写她童年时的一件小事 , “在花儿浓浓的芬芳里 , 我感到自己身处仙境” 。 笔锋一转 , 写到花下泥土里却埋着夭折的孩子 , 让读者在花香中忽觉惊悚 。
我相信大多数人关于气味的记忆都来自食品 , 就像汪曾祺小说《黄油烙饼》写的那样:上世纪60年代 , 按月供给的细粮较少 。 萧胜的奶奶舍不得吃走后门搞来的黄油 , 最后营养不良去世了 。 后来妈妈心疼萧胜 , 做了一次黄油烙饼 , “黄油烙饼发出香味 , 和南食堂里的一样” 。 萧胜吃着吃着哭了 , 他想起了奶奶 。
杜拉斯《情人》里有绿草、烧炭等气味 , 当她描述焦糖、炒花生、中国菜汤、烤肉的气味时 , 用了“侵入”一词 , 生动体现了食物气味的不可抗拒 。 古龙在武侠小说里 , 写过无数次苍蝇馆子、大众食物 。 他写食物总带着烟火气 , 浓重的气味 , 与他塑造的平民出身的主人公非常吻合 , 例如《离别钩》里的小捕头杨铮、《拳头》里的浪子小马 。 最有意思的是他写懒男人在床上吃东西 , “棉被上有猪油、有鸭油、有鸡油 , 还有麻油” , 偷袭的敌人“刚嗅到一种奇奇怪怪的油腻味道 , 整个人已被棉被包了起来” 。 (《欢乐英雄》)
据葡萄牙一本科普书(《到里面来:探索大脑内部世界》)说 , 人类有过能嗅出十亿种气味的辉煌历史 , 但现在只能分辨一万种气味 , 虽然退步很大 , 我们的鼻子仍不失为一个非常灵敏的器官 。 人类是种极其复杂的物种 , 各种感觉能够“互通有无” , 艺术上称之为通感 。 例如 , 气味就可以带来时代感:
《黄油烙饼》中的萧胜就是闻到公社食堂干部小灶传来的烙饼香味 , 才问妈妈啥是黄油烙饼的 。 稍微上年纪的人 , 一定能记得公家食堂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味道 。 饶有意味的是 , 公家食堂气味成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一种情感 , 她叹息“苏联大食堂漂白粉抹布的气味再也闻不到了” 。 (《二手时间》)与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感受不同 , 漂白粉只让我想起了医院 , 医院这个所在 , 倒是与漂白粉、消毒水的冷漠、肃杀的气味很相符 。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秦娥#世间五味俱全,可我只想要你一个人给的甜
- 上海|在上海这些地方,足不出“沪”即可享受“年味”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穿衣搭配|白色连衣裙搭配黑色西装外套,舒适耐看,职场气质十足
- 市场|老徐鉴茶第490期:千家寨古树茶苦涩味重,茶味薄?茶的特性?还是用料原因?
- 海蓝宝#同戴海蓝宝石首饰,卡米拉奢华繁琐戴妃简约大气,展现了两种美
- 文化$想要吉祥又喜气挂什么,大文创研究院 吴帆 公鸡吉利图 值得一看
- 七律!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 莫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住所,写下一首诗,充满趣味而又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