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梨园行“打鼓儿”的传说

【玩笑|梨园行“打鼓儿”的传说】过去的天津民间 , 有谁在熟人面前无意中说错了话 , 没造成不良后果 , 有人便以半嗔怪半玩笑的方式提出给对方“打鼓儿” , 作为“惩罚” 。 所谓“打鼓儿” , 是象形动作 , 就是闭上嘴 , 把两腮鼓起来 , 让人家用手掌在鼓腮处轻起轻落 , 一边打一巴掌 , 乒乓两声响过 , 再赔一个笑脸就算完事 。 “打鼓儿”一般都是熟人或友好之间开玩笑的动作 , 并非真动气 。 “打鼓儿”的鼓字 , 后边一定要加儿音 , 减轻语气分量 。 不能是敲锣打鼓的“鼓” , 否则意思就变了 。
五六十年前 , 笔者在剧团里看见过“打鼓儿”玩笑 。 要好的同行无意中说走了嘴 , 被人嗔怪 , 当事人自己也意识到说了不该说的话 , 被人提出“打鼓儿” , 只有老老实实地让人打;有时是自觉自愿把两腮鼓起来 , 自己打脸表示自责 , 向人道歉 , 请求原谅 。
“打鼓儿”究竟如何而来 , 笔者并不知晓 。 只记得京剧界老前辈说梨园名角在内廷演戏 , 受太监欺负的故事 , 有一则与“打鼓儿”有关 。 有一回 , “伶界大王”谭鑫培在宫里演《翠屏山》 , 因为慈禧太后不想看 , 就把后边的“杀山”那折戏临时取消了 。 谭鑫培演完前边的“吵家”回后台卸妆 , 一名小太监过来问他:“谭老板 , 怎么卸妆呀?” 谭鑫培漫不经心地答:“底下没有了 。 ” 太监受过宫刑 , 当着他的面说“底下没有了”可犯了大忌 。 小太监皮笑肉不笑当众要求给谭“供奉”“打鼓儿” , 谭鑫培意识到自己说走了嘴 , 只好鼓起两腮 , 听任他表面上还是半带玩笑的“打鼓儿” , 脸上却实实在在挨了小太监两记耳光 。 谭“供奉”在宫里受了窝囊气没处撒 , 回家后差点儿吞鸦片 。 他的盟兄孙菊仙开导说:“老把弟 , 认便宜吧 。 要是把他的太监师父叫到跟前 , 那您可得吃大亏了 。 ”
看来 , “打鼓儿”不光民间流行 , 宫廷里也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