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漆|“漆”乐无穷,“画”中有话——记旌德漆画的前世今生

江强宏
微信版第1035期
时间追溯到1983年的金秋十月 ,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农民画展”在首都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 展厅的一角悬挂着一幅尺幅不大 , 装饰一般 , 但技法娴熟 , 颇有油画韵味 , 标签为“漆画”《今日山村》的作品 , 该作品讴歌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发生翻天覆地新变化的现实生活 , 画面色彩华丽、柔和 , 色块纯厚 , 极富亲和力 , 在展厅里 , 这一幅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一拔又一拔的中外观众 , 有的驻足凝视 , 有的指指点点 , 有的不禁按着快门 , 有的发出由衷的赞叹!
调和漆|“漆”乐无穷,“画”中有话——记旌德漆画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展出结束后 , 由于展品为非卖品 , 一位美国籍国际友人还特地到文化部请求购藏 。 谁曾料到 , 这幅引起众人关注的作品 , 竟出自皖南山区一位普通的漆匠师傅江延根之手 , 这就是根植于旌德本土的传统美术——漆画 。 旌德漆画2014年被列入安徽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一、追古溯源
漆画是传统绘画艺术和古老漆技完美结合的一种民间美术 , 漆画自古一直都依附于漆艺而存在 , 以漆作画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兴起 , 主要表现为将装饰性材料“漆”用作绘画材料 。 漆画技艺的形成可追溯至汉代 , 中兴于唐宋 , 辉煌于明清 , 技法多种多样 , 有刻漆、堆漆、雕漆、嵌漆、磨漆、彩绘等等 ,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制作技法 , 这些技法既可以单独作画 , 也可相互结合 , 江浙、福建地区的漆画在全国最有影响力 , 对其它地域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旌德自公元763年置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 钟灵毓秀的山水孕育着旌德千年文明 , 境内传统文化异彩纷呈 。 明清时期 , 旌德文化盛极一时 , 加之山区有着肥沃的土地和湿润的气候 , 生长着大片漆树 , 为漆器的发展创造了先天条件 , 进而造就了许多民间漆艺艺人 , 漆画成为旌德一朵璀璨的艺术奇葩 。早在南宋时 , 旌德漆工就利用当地的生漆拌和绿松石、丹砂、珊瑚、石黄等有色矿与动物胶混合制成菠萝漆 , 用以制作砚盒、笔筒、花瓶等 , 工艺精细、雅致、古朴大方 , 被选为贡品 。
调和漆|“漆”乐无穷,“画”中有话——记旌德漆画的前世今生
文章图片

旌德漆画 , 顾名思义是旌德本土的 , 用漆作的画 , 它受江浙漆画的影响 , 运用最古老的装饰技法 , 将绘画艺术结合髹漆技艺 , 同时取材于旌德地区的生产生活 , 形成一种技艺娴熟的特殊绘画美术——彩绘漆画 , 彩绘就是用漆在加工完好的漆板上直接描绘 , 画好就完事 , 不作任何罩漆、研磨、推光等 。 旌德漆画数百年历经鼎盛和衰落 , 民国之后一度走向最低谷 , 但经过民间漆画艺人世代坚守 , 不断传承和保护 , 亦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二、艺术特色及价值
(一)艺术特色 旌德漆画起源于旌德民间 , 流传至邻县绩溪、太平等周边地区 , 它传承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艺 , 以线为主 , 骨法用笔 , 重审美程式造型 , “师造化”“以形写神 , 神形兼备”的艺术理想 , 从而构成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和内容特征 。
上世纪六十年代 , 在以江延根为代表的一批民间艺人 , 通过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 在传承古代彩绘漆画技艺的基础上 , 融合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细腻的写实主义油画特点 , 集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趣势于一体 , 把彩绘从单纯装饰美化漆器转化为欣赏审美为目的的工艺美术品 , 实现了从重物质价值到重精神价值和欣赏审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