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郦波发表了一首七绝,民间高手与其掐架,结果都败给了电脑写的诗

诗词大会导师郦波,和网友“一凡和尚”因为写诗的事情掐架,一直掐到了“口吐芬芳”。前者说,“见几只王八,撕咬自嗨”。古诗文爱好者的圈子,只有鸡蛋篮子那么大。稍微一不注意,蛋就要碎了,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从前是看《百家讲坛》知道郦波的,也知道他爱写诗,但当时也没有人骂他。高手@郦波发表了一首七绝,民间高手与其掐架,结果都败给了电脑写的诗
文章插图
不幸的是,他上了《中国诗词大会》。上完了节目,下来就继续写诗,于是就出了漏子。一时间,各类不太知名的“作协会员”、“XX教授”,纷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佛全网七、八亿人都在骂郦波,大家骂他什么呢?自然是诗写得烂,人还自恋。更加奇葩的是,有人因为他“诗写得烂”,竟然把他和方方并列,并且要让他发文向大众致歉。还有一个好玩的事,就是有人把郦波“闯祸”的那首《旅夜作书》和“一凡和尚”、“当代诗王”以及“电脑作诗机”的作品,集体放出,让大家投票选优,结果最后胜出的居然是“电脑作诗机”。一、郦波原作《旅夜作书》《旅夜作书》长夜永怀难自问,欲笺尺素赏音稀。一身多少江湖事,明月清风弄我衣。郦波的这首诗,目前存在很多的争议。在这里我还是按照习惯对它进行“白话意译”,以便让大家了解,作品的本意是什么。高手@郦波发表了一首七绝,民间高手与其掐架,结果都败给了电脑写的诗
文章插图
漫漫长夜,欲说心事,事难说。想替从前那一封书信作注释,但是又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因为,世上没有“知音”人。惹了一身江湖恩怨,是是非非,谁人懂我?唯有清风、明月在撩弄我的衣衫。这首诗在意译过程中,参考了郦波在社媒上的注释。因为对古代诗歌的理解,除了要根据字词本身的意思判断,也要考虑作者的笺注。做签注也是有传统的,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第一句中的“永”字,当“咏”讲。第二句中的“赏音稀”,“一凡和尚”一度认为是“强行押韵”生造的一个词,所以拗口。但是后来郦波在相关回复中证明,是出自前人的诗歌。另一个争议是“欲笺尺素”的“笺”是个动词,“尺素”是名词。“一凡和尚”认为搭配失当。郦波一开始是承认的,但他也解释了这么做的道理。个人认为,读诗要兼看原作者注,也是说得通的。在这里,我们就不去抠字眼了,全从字面上去意译他们各自的诗词。高手@郦波发表了一首七绝,民间高手与其掐架,结果都败给了电脑写的诗
文章插图
这首诗的亮点在最后两句,“一身多少江湖事”是说,他是一个凡俗中的人,避免不了江湖中的是非。“明月清风弄我衣”是说,他还是有一颗明月清风那样的“诗心”。明月和清风,属于高雅的东西。它们趁着夜色,时不时地来撩弄一下身隐尘俗中的作者。表面上是在“弄”他的衣衫,事实上是在撩弄他的心思。所以,这一首诗读起来还是很舒服的。二、“一凡和尚”的《旅夜抒怀》《旅夜抒怀》长夜奈何凭自问,欲封尺素雁声稀。推窗检点江湖事,风月满怀尘满衣。白话意译:这个夜晚漫长,我心情烦闷,不知怎么办。打算写一封书信寄出去,却没有鸿雁替我传书。打开窗户,细细盘点尘俗凡事。夜风和月光,迎面扑了一个满怀。“奈何”就是无可奈何,而“凭”在这里当烦闷,类似张衡《西京赋》:“虽斯宇之既坦,心犹凭而未摅。”高手@郦波发表了一首七绝,民间高手与其掐架,结果都败给了电脑写的诗
文章插图
我们可以看到,“一凡和尚”修改后,就把郦波老师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改没了。因为他纯粹是从自己对诗词格律的理解出发去“削足适履”,完全没考虑《旅夜作书》原作者的创作动机。第一句且不说,第二句“封尺素”也没看出比“笺尺素”更高明。并且句子的意思,完全违背了郦波原作表达的含义。原作第二句表达的是作者想给书信作注,却因没知音欣赏而放弃了。第三句中,“一凡和尚”继续发挥在细节上的想象力,他开始盘点“江湖事”。这样一来,就显得诗中的人“特别小气”。白天遇到了烦心的俗事,夜晚还要推窗户,细细琢磨,我白天到底惹了些什么人?难道是要找个小本本记下来,方便将来一一清算吗?最后一句“风月满怀尘满衣”,完全没有表现出郦波原作的意境。在原作当中,明月与清风是高雅的,作者本身就是被明月、清风所戏弄的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