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万事如艺︱读印笔记:篆刻家为啥也文绉绉地闹笑话?

苏海强/文
读微信公号“金石书画录”的帖文《黄牧甫、吴昌硕、赵之谦200方超级名作……》,精彩异常。我这次读印关注的是这三位大师有上款人的边款:
西泠印社&万事如艺︱读印笔记:篆刻家为啥也文绉绉地闹笑话?
文章插图

西泠印社&万事如艺︱读印笔记:篆刻家为啥也文绉绉地闹笑话?
文章插图

西泠印社&万事如艺︱读印笔记:篆刻家为啥也文绉绉地闹笑话?
文章插图

西泠印社&万事如艺︱读印笔记:篆刻家为啥也文绉绉地闹笑话?
文章插图

西泠印社&万事如艺︱读印笔记:篆刻家为啥也文绉绉地闹笑话?
文章插图

“伯宏六兄法家属篆”“仿天玺碑为华老制印”“廉夫仁兄索刻”“拟汉凿印寄质公一笑”“魏稼孙述其高祖芦溪先生自慈溪迁钱塘……”这些边款中对上款人的敬称、自己的谦称,以及当上款人放在句中时其名必另起一行等种种情状,看似不经意,实则足见古人风雅。
不由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些有关称谓的笑话来:
2007年某一天,著名主持人朱军在主持《艺术人生》时,由于过于动情投入,一不小心将毛新宇的父亲尊称为家父。
电视剧《松滋风云》中,校工说:“校长,你家兄来了!”
【 西泠印社&万事如艺︱读印笔记:篆刻家为啥也文绉绉地闹笑话?】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对悟空等说:“既然他家师不在……”
汉语中,有不少词是有明显倾向性的,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谦敬词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时冠以“家”,如家父、家母、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上述笑话中,“家父”“家兄”“家师”等谦称,显然时把别人的父兄师来当自己的父兄师来称呼了。
别以为只有娱乐圈才在谦称、敬称问题上闹笑话,在看起来“高大上”的篆刻界,这样的笑话也常有。我手头就有两个案例:
一个案例事关一位西泠印社社员。他前不久入藏琥珀印章一枚,视同拱璧。印章边款显示,印作者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印款云:“家父大人教正,愚子陈介祺拜”。这位“西泠中人”炫耀说,这可是陈介祺刻给自己父亲的。
我们且不说此印真假,单从“家父、愚子”的称呼看,这个陈介祺可“真有水平”。朱军闹下的笑话是在别人面前称别人的父亲为“家父”,而这个“陈介祺”闹下的笑话是在自己的父亲面前称父亲为“家父”。本想表达父子之间的亲切之情,却把自己的父亲当作了别人。
另外一个案例则事涉一位西泠印社理事。在关于他的百度百科正式出来前,他曾分享给和他有一面之缘的我。在关于他的简介中,我对那句“在其令尊的影响下自幼爱好书画篆刻”斗胆建议,“令尊”应改为“父亲”,并说明了理由。没想到,他认为那样表达不够文雅。结果,百度百科上关于他的介绍文字至今还是没改过来。
上面说了,“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没错,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但限于两人之间,意思就是“您那令人尊敬的父亲”。也就是说,两个人可互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但两人都不能称第三个人的父亲为“令尊”或“他的令尊”。
“在其令尊……”这一句中,文章作者和读者是交流的双方,而这位西泠印社理事为第三人。也就是作者对读者说“他(这位西泠印社理事)的令尊”,把这句话说全了就是“在他的您那令人尊敬的父亲……”到底是他的还是您的,显然,指称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