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具&古炉古城古雅事千年古城延续古雅文化( 二 )


据介绍,宋代的香炉造型很丰富,尺寸的大与小是一种区别,有盖与无盖又是一种区别。莲花式、奁式与仿古式,这一类都不带盖子。带盖子的一类称“熏炉”,譬如鸭炉、狻猊炉、鸳鸯炉等等。
对古人来说,器物给予人的感受和由此传达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满足,从来都比今人来得切肤和真实。反映在宋代,最受欢迎,并且最普及的当数仿古的小型香炉。它实在是太适合焚香器具满街走、随时都可以拿出来把玩品鉴的宋人了。“仿古式香炉,最初大约是直接取了古器,如三代乃至秦汉的铜鼎、铜簋、铜鬲,用作焚香。不过古物难得,因此有了瓷制的仿古香炉。到了元代,仿古式香炉仍是常见器型。”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库房工作人员这样告诉采访人员,“宋元时期,泉州陶瓷业兴旺发达,发现众多窑址,生产了大量陶瓷香炉。而作为一个商品云集的集散地,当时的泉州港除本地窑口生产的香炉外,也可见龙泉窑等其他窑口的产品。”
宋朝人生活趋于自然、俭朴,情趣上又精细、雅致、淡泊,反映在瓷器上,是既重视釉色之美,又追求釉色质地之精。表现在香炉上,一是釉色单纯,以青瓷、白瓷、黑瓷等单色釉瓷为主;二是造型简练,一般无多余装饰。独特的釉色是它的精魂,薄胎厚釉恰到好处地配合,南宋诗人杨万里诗“琢瓷作鼎碧于水”形容的就是好瓷玉的品质。
采访人员查阅了诸多博物馆收藏的仿古香炉,它们确实不高,大多在10厘米左右。上海博物馆藏龙泉窑鬲式炉,高11.3厘米,式仿古铜鬲;浙江德清县乾元山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吴奥墓出土的龙泉窑粉青鬲式炉,高6.5厘米。它们的韵致相仿,仿佛唯一的巧思只是利用烧制过程中釉层积聚厚度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绺绺线条,专业人士称为“出筋”。
香具&古炉古城古雅事千年古城延续古雅文化
文章插图

德化窑三足小炉
香具&古炉古城古雅事千年古城延续古雅文化
文章插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明良收藏的宋元时期香炉盖
德化窑古香炉的异域风
海上丝绸之路从来都是“瓷器之路”,德化窑作为著名的瓷窑,是当时外贸瓷器重要产地之一,其中自然包括德化白瓷生产的香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遗“德化瓷技艺”传承人陈明良告诉采访人员,这次泉州申遗成功的遗产点--德化尾林古窑址就是首个横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完整展现德化窑从宋元时期的龙窑至明清时期的横室阶级窑的发展演变过程。“很多人都说,德化窑是民窑,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它从元代开始就是官窑,不仅内供,也供国外皇家贵族使用。”陈明良给采访人员翻出《安平志》,上面清楚地记载:“白磁出德化,元时上供。”他还回忆了一个朋友收藏的元代香粉盒,底座就有“内用”两字。“这些都有力地印证了德化瓷曾大量上供给朝廷的事实。”
据记载,宋元时代,龙泉窑烧制的香炉大多有三足,哥窑烧制的香炉大多为双耳炉,而汝窑烧制的多为筒式炉,越窑和景窑多产球形香炉。德化窑所制的是宽厚口沿三足香炉,并且烧制仿白玉宫廷祭祀用器,“其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如好女子肌肤柔腻”。
对于这些记载,陈明良解释道:“北宋时期德化瓷有青瓷、白瓷和青白瓷,青白瓷有唐代遗留的风格,会比较暗比较黑;到了南宋白瓷技术很发达了,白带点灰;到元代,德化白瓷就完全成熟了,釉水亮,透明度好,温润如玉。德化瓷做香具出口大部分以白瓷香粉盒为主,我自己就收藏了好几个类似的粉盒。香炉也大多是有盖的,器具上雕有动物或者充满异域风情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