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又尬又难看,这样的综艺凭什么开分8.6?( 二 )



不过 , 当时人家是新兵出战 , 也得给节目留点打怪升级的机会 。
一年之后 , 我再打开《喜剧大赛》第二季 。
怎么说呢……不能说是进步空间更大 , 只能说比第一季退步不止一星半点 。

每期节目我都是先看网友二创 , 再看纯享 , 最后再看原片 。
论笑点和节目效果 , 至少在70%的时间里 , 我觉得二创>台下评审团>纯享 。

当然 , 把二创放在首位 , 可能也跟平台属性和心境有关 。
很多作品提取出精华 , 当个一滑而过的2分钟小视频看 , 其实挺好的 。
至于看评审们撕逼或者玩尬的 , 算国综保留节目 。
你暂时依然可以相信 , 马东和李诞给自己加戏的能力 。

但是 , 来到台上 , 多少有点“五谷杂粮” 。
这不是玩错字梗 。
目前已经放出的节目 , 从观感到题材都非常杂!

并且 , 很少有节目称得上“特别有营养” , 却又有些独特风味 。
再并且 , 都是粗粮 , 不好消化 。
部分节目品起来剌嗓子、伤胃口 。
但是 , 作为目前“还算拿得出手”的喜剧综艺之一 , 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 , 起到缓解行业便秘的效果 。

反正 , 我心情稍微有点复杂 。
因为 , 排除名为走心、实为诈骗 , 还带刻板偏见开妈妈地图炮的《妈妈的味道》;

再排除掉不知道哪家关系户派来糊弄事 , 还莫名其妙晋级的那个猪头偶剧 。

这些臭鱼烂虾之外 , 我大多能理解这些小品想表达什么 。
问题在于想表达的很多 , 但就是不好笑 。

这里举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 例如《一个聚会》 。
一个可能是内向 , 也可能是社恐 , 也可能是内心戏太多的女生 , 要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 , 中间在去和不去之间 , 反复横跳 。
然后 , 演员在台上 , 把它的内心戏统统表现出来 。

表达的观点很有意思 , 给出的选项也非常多 。
把里面的台词抠下来 , 换个更时髦的做法就叫: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参加聚会# 。

*就像这样
你看 , 直接自带热搜体质 , 肯定能戳中很多人的心声 。
但是 , 这只是剧本 , 我来是看表演的 。
我看到的是台词像连珠炮一样扫射我 , 是一位拿腔拿调的演员在给我朗诵热搜下面的热评 。

而且 , 我分不清这种“朗诵”算什么形式?
小品?用力过猛 。
相声?动作太多 。
话剧?力道不够 。
漫才?缺吐槽役 。

这就是写台本的时候 , 完全没考虑清自己的舞台调度 。

有同样问题的 , 还有那个《财神》 。
前半段挺好 , 门口堆满钱的时候 , 还挺有视觉冲击力 。

但你也不知道为什么 , 结尾突然开始土摇 。
摇了两分钟 , 把前面的十分钟全部带垮 。

再比如那个《别送我》 。
从形式到立意 , 我不光能看出他们想表达队友情和少年志 。
我甚至一眼就看出 , 他们想复刻蒋龙张弛《逐梦三部曲》的那种深度 。

但恕我直言 , 我还是笑不出来 。
这么说吧 , 我们吐槽一万遍的喜头悲尾和晚会小品 , 看到这种本子都是要退稿的 。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 , 我做《小品下》的时候说过“嚼烂梗”的问题 。
放在《二喜》里更是……

抄袭也好、凑段子也罢 , 抄外人勉强算你们“网感好” 。
不止一队演员的不止一个作品 , 逮着上一季的《水煮三国》的几个动作薅 , 是真没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