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看到荣府元宵节的璎珞,黛玉才明白,晴雯的母亲究竟是谁

荣府中人,虽说侯门公府钟鸣鼎食,却如贾政悲谶语“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尤其是府中的姑娘们,不乏失恃失怙者,诸如迎春、惜春、黛玉皆是幼年丧母,宝钗幼年丧父,史湘云父母俱无。丫头里,香菱、晴雯均是身世凄苦。晴雯能进荣府,得益于赖嬷嬷。原著中,晴雯十岁时,被荣府管家赖大买回家,给其母赖嬷嬷使唤的。跟香菱一样,晴雯在人牙子手里几经辗转,早已忘却身世,“晴雯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



母亲$看到荣府元宵节的璎珞,黛玉才明白,晴雯的母亲究竟是谁
文章插图

赖嬷嬷时常带着晴雯到荣府给贾母请安,一来二去,这个千伶百俐的小丫头得到老太太的留意,赖嬷嬷见状,便把晴雯孝敬给贾母。在这一节来龙去脉中可知,晴雯自小流落在外,不记得生身父母。然而,原著却给出了一缕线索。且看“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贾母给贾宝玉一件孔雀毛拈了线织的雀金裘,岂料穿了一回就烧了一块,岂料“不但织补匠人,就连能干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只有晴雯巧夺天工,补了雀金裘。



母亲$看到荣府元宵节的璎珞,黛玉才明白,晴雯的母亲究竟是谁
文章插图

极为巧妙的是,就在晴雯巧夺天工之后,贾府出现一位“绣娘”。却说晴雯将雀金裘补完的下一回,正值贾府过年庆元宵,“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裀绣屏,焕然一新···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原著还颇费五百余字,专门介绍了璎珞的来历,“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她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贾府之荣,也只有两三件。上年将那两件已进了上,目下只剩这一副璎珞,一共十六扇,贾母爱如珍宝”。



母亲$看到荣府元宵节的璎珞,黛玉才明白,晴雯的母亲究竟是谁
文章插图

【 母亲$看到荣府元宵节的璎珞,黛玉才明白,晴雯的母亲究竟是谁】绣璎珞的慧娘,也是这般巧夺天工的能手,她的璎珞被贾府当成贡品奉上。这一处笔墨,堪称一喉两音!在原著全篇,能跟慧娘有着一致、或关联感的,只有晴雯!而且上一回写了晴雯勇补雀金裘,下一回立刻跟上慧娘绣璎珞,这样的安排,绝非巧合。再者,晴雯虽然是丫头,但她身上却没有袭人、秋纹那样的奴气,她身上还保存着一些孤傲的气质,能一眼认出雀金裘是孔雀毛织的,就如同慧娘的璎珞非市卖货可比一样。一样的蕙质兰心聪明灵秀,这慧娘应该就是晴雯的娘。正所谓晴为黛影,一直跟在贾母身边心细如发的黛玉,也从璎珞里察觉了端倪,继而待晴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