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贾维泽:彭连熙工笔仕女画

彭连熙工笔仕女画
贾维泽
人物画&贾维泽:彭连熙工笔仕女画
文章插图
彭连熙先生近照(摄于敦煌宾馆)
我接触到的真正倾心于艺术的画家,都是谦逊、平易、朴素的。彭连熙就是这样一位中国画人物画家。
有一年,彭连熙在苏州旅游、采风。看到街市上,所卖扇子的扇画大多取材于自己的仕女画时,高兴地告诉我:当摊贩主人得知眼前就是扇画作者本人时,是如何惊喜、盛情。我也为之高兴,随用手机发给他一首诗《闻连熙兄赴周庄采风所见,赠连熙兄》:“消夏垂荫少,清暑茶香浓;连熙笔端画,万人手中风。”
这件趣事,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彭连熙的工笔仕女画,是多么受人欢迎。
雅俗共赏,是艺术的一种极高境界,是艺术受益深度与广度成功的一种体现。只有真善美的艺术,才会为人们喜闻乐见。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才是具有生命力的真善美的艺术。
近日,彭连熙从敦煌发来一张他在抚琴的照片,这使我想到他赠送我画集中一幅给我印象很深、也在抚琴的工笔仕女画《梅花三弄》。
彭连熙的工笔仕女画,造型灵动,形象美好,色彩秀雅。
彭连熙的工笔仕女画画风,意蕴丰厚,温婉静美,雅俗共赏。
彭连熙,1947年生,祖籍河北省迁安,毕业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彭连熙自强不息,奋发努力,自学成才。退休前,供职于天津美术专修学院,任教授。
彭连熙的工笔仕女画,继古开今。
中国工笔仕女画,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发展于两晋时期,辉煌于唐代。东晋顾恺之,在“游丝描”基础上创造的“铁线描”白描技法,今天还在使用;唐代,“罗薄透凝脂”的仕女画技法,一直沿用至今;古代流传下来的工笔仕女画经典,当今仍不失为研习工笔人物画的范本。先贤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泽被后世,让我们永远也享用不尽。
只须看看彭连熙的《临唐张萱捣练图》、《临唐周昉簪花仕女图》、《临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临八十七神仙卷》,便可知其在学习、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上,所下的功夫、蓄积的功力有多大。
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造。彭连熙的工笔仕女画,在视觉形象上,更具现代感;在人文情怀上,更具亲近感。彭连熙的工笔仕女画,画境之完美,不只在人物主体,背景属于花鸟、山水画范畴的环境、氛围营造,也一丝不苟、十分精到。
彭连熙在描绘江南水乡风情画的女性时,“用笔上,把传统的写实劲健和写意的灵动结合起来,使线描在刚柔起伏,虚实相生,轻重缓急,曲直隐现中形成不同的韵律”(彭连熙《熙怡轩随笔》)。彭连熙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丰富着工笔仕女画绘画技法,创作着一幅幅古风新韵的新工笔仕女画。
彭连熙的工笔仕女画,深受近现代连环画与年画的滋养。
彭连熙在《熙怡轩随笔》中回忆:“儿时涂鸦,临摹的范本就是连环画。俗称小人书。那时,租赁‘小人书’的小贩穿街走巷。每到傍晚,‘租小人书!’的吆喝声伴随着悦耳的摇铃声,对我来说是最美的声音。长着连鬓胡的商贩早成了我最盼望的天使。根据古典文学改编的连环画是我童年最亲密的伙伴和启蒙老师。”(彭连熙《熙怡轩随笔》,下同。)
“每到春节,以年画、四条屏形式出版的工笔重彩连环画更让我情有独钟。家中真可谓四壁生辉,找缝插针,满墙贴的密不透风,看着那一幅又一幅精湛的画面,生动的造型,鲜明的风格,美妙的故事,真是又看故事又看画,美不胜收。”
“从那时起,传统文化已在我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