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钧窑:邮票名字与文物名字的“窑变”

钧窑|钧窑:邮票名字与文物名字的“窑变”
本文图片

1999年4月8日发行了1999一3《中国陶瓷一一钧窑瓷器》邮票一套4枚 , 分别是(4—1)北宋·出戟尊 , (4—2)北宋·尊(图1) , (4—3)元·双耳炉和(4—4)元·双耳连座瓶 。 4枚邮票所选的钧窑瓷器均为经专家鉴定的、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2件)、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1件)和首都博物馆(1件)的国家一级文物 。 在“国家名片·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上 , 与(4—2)北宋·尊邮票同框展出的 , 即是故宫收藏的这件文物 。
令我大惑不解是 , 该文物的名字不是集邮者耳熟能详的、已印在邮票上的“北宋·尊” , 在文物下面摆放的说明文字牌上 , 赫然印着“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 北宋(916-1127)”(图2) 。 这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 , 钧窑造型主要有尊、盆、瓶、炉、洗等 , 尊是尊 , 盆是盆 , 尊和盆可是不同器物!1999年的邮票名字和眼前的文物名字的大不相同 。 而今 , “尊”变成了“花盆” , 22年后的“惊变”让我瞬间与“钧瓷无价 , 窑变无双”中的“窑变”联系起来了 。
【钧窑|钧窑:邮票名字与文物名字的“窑变”】耿守忠、杨治梅夫妇在他们编著的《中国集邮百科知识》中说 , 钧窑独特的“窑变”最为神奇 , 举世无双 。 其他瓷器釉色可以预先设计 , 钧窑釉色全靠“窑变” , 故有“入窑一色 , 出窑万彩”的艺术效果 。 在同一件瓷器上 , 会出现红里透紫、紫里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透、相映生辉的景象 。 釉面往往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 , 浑然天成 , 像天上流动的云霞 。 对于钧窑的“窑变” , 古人曾用“雨过天晴泛红霞”等诗句来描绘 。
钧窑的“窑变”是美丽的 , 钧窑的“窑变”也是扑朔迷离的 。 1999一3《中国陶瓷一一钧窑瓷器》邮票在发行时 , (4—2)邮票上的名字为“北宋·尊” , 22年后 , 收藏该文物的故宫在现场的说明文字中为什么不用“北宋·尊” , 而用“北宋 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呢?莫非 , 当年的邮票名字现在看来是错的?
说明文字牌上印有如下文字: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 北宋(960—1127) 渣斗是古时的唾盂 , 这个花盆采用了渣斗的样式 , 盆底有5个渗水孔 , 并刻有数目字“六” 。 “六”表示在一套十个花盆中的大小 , 数字越大 , 花盆越小 。 这件钧窑花盆最艳丽之处在于其釉色 , 玫瑰紫釉是宋代钧窑创烧的一种窑变釉 , 釉料种含有氧化铜、铁、钴、锰等呈色元素 , 经13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 , 呈色绚丽多彩 , 斑驳瑰丽 。
“六”字款“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式花盆”全世界只有2件!这不是我说的 , 这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在《国宝100》电视中说的 。 2件中的1件收藏在美国哈弗艺术博物馆·赛克勒博物馆 , 另1件就是我们集邮者有幸在1999一3《中国陶瓷一一钧窑瓷器》(4—2)邮票上和“故宫主题邮票特展”上看到的这件 。 这件高18.4厘米 , 口径20.1厘米 , 足径12厘米的“花盆” , 是不是因为其特别珍稀而被故宫列为186万件收藏文物中的“一级甲等”文物呢?我猜是 。
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 , 一件“六”字款“钧窑天青釉渣斗式花盆”(图3)以4887.5万元成交 , 创下钧窑瓷器拍卖记录 。 谁承想 , 当年在宫中种花种草的花盆 , 如今竟有如此高的身价 , 这不得不说是钧窑“窑变”的一个奇迹 。 连邮票设计家王虎鸣在看见自己设计的1999一3《中国陶瓷一一钧窑瓷器》邮票上的文物时 , 也是如此躬敬(图4) 。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