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朋友圈里,燕山雪花大如席

一早 , 朋友圈见大哥发布雪景小视频 。 圈下评论“雪下得够大!”大哥回复“瓢泼大雪!”
这就是此时此季的燕山故里 , 大哥以“雪”字替换了“雨”字 , 立刻让“瓢泼”有了不同以往的韵律 , 也让雪之大更加生动可感 。
此刻 , 我在阴雨连绵的江南 。
因为大哥四字精巧回复 , 我很自然的想起李白曾经写过的关于大唐时代故乡那一场雪 。
烛龙栖寒门 , 光曜犹旦开 。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 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 。
燕山雪花大如席 , 片片吹落轩辕台 。
幽州思妇十二月 , 停歌罢笑双蛾摧 。
倚门望行人 , 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
别时提剑救边去 , 遗此虎文金鞞靫 。
中有一双白羽箭 , 蜘蛛结网生尘埃 。
箭空在 , 人今战死不复回 。
【李白|朋友圈里,燕山雪花大如席】不忍见此物 , 焚之已成灰 。
黄河捧土尚可塞 , 北风雨雪恨难裁 。
这一首《北风行》 , 李白把塞外燕山的雪之大 , 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 , 更是流传千古 。 难免的 , 也让后世很多文人羡慕嫉妒恨 , 因为自己写不出来 , 所以百般挑剔 , 甚至难免暴露浅薄文人善于造谣中伤的卑劣 。
比如梁实秋在他写雪的文字中就说: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 , 这话靠不住 , 诗人夸张 , 犹“白发三千丈”之类 。 据科学的报导 , 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 , 最大者直径三至四寸 。 大如席 , 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
按照梁实秋的说法 , 李白应该写“燕山雪花大四寸” , 这还叫诗吗?作为一个同样摆弄文字的人 , 梁实秋这种观点简直可笑 。 我很奇怪 , 他真的不懂诗意夸张的艺术吗?难怪他也只能写写“小品” , 还大言不惭的冠以“雅舍”的前缀 , 他的“雅舍”恐怕也比雪花的三、四寸大不了多少!
清早在朋友圈发了含有《李白游踪考察记》这本书在内的一张图片 , 有做导游的朋友在下边评论 , 然后我进行了回复:
看到李白游踪我就乐了
有啥好乐的?
06年第一次到了庐山 , 每次聊庐山我都说被李白诗骗
飞流直下三千尺 , 50米都不够
那是你理解力太差了 。
我的回复可能太生硬直白了 。 看了梁实秋对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评论 , 我就理解了这位评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朋友 。
同时 , 我也一下子理解了鲁迅先生为啥那么看了不上梁实秋 。
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评价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的:
“燕山雪花大如席” , 是夸张 , 但燕山究竟有雪花 , 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 , 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 , 那就变成笑话了 。
你瞧 , 同样是摆弄文字的人 , 单就对李白这句诗的评价而言 , 是不是境界高下立见?恐怕 , 这也是鲁迅先生之所以被更多人仰慕的原因 。
当然了 , 这也是我翻来覆去阅读《朝花夕拾》、《呐喊》等文字的原因 , 至于《雅舍小品》 , 我是没兴趣的 。
北宋文坛顶流之一王安石 , 不仅对李白的诗句大加赞赏 , 更是在自己的创作中直接引用 。
燕山雪花大如席 , 与儿洗面作光泽 。
恍然天地半夜白 , 闺中祇是空相忆 。
点注桃花舒小红 , 与儿洗面作华容 。
欲问平安无使来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看见没 , 王安石老师不仅直接引用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 , 还直接引用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 。 对了 , 顺带说一句 , 同为大唐顶流诗人的崔护 , 故乡也在燕山腹地 。 想必 , 他也一定很喜欢李白对故乡这场雪的记忆与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