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篆刻近来10年很多人玩的越来越雷同,主流玩法不再是汉印风格,而是【手写体的雕刻版】,刚开始觉得耳目一新,但看了十几年了,也都开始腻了,但要想搞出新名堂,真不容易,艺术上要突破非常困难,第一个想出来玩手写体篆刻的人确实是大师级。
手写体好看在于它很随性,书法意趣浓,而且速度快,老路子玩汉印的都要查字典,找到摹印篆字体,修修改改再刻,而且变化比较小,个人风格比较难体现,这也是手写体篆刻能脱颖而出的原因。
艺术发展史也是螺旋轮回的:一直严肃拘谨,下一个新艺术形式就是活泼个性的,都这样。
国画上就出现过好几次类似的,宋代画院风格拘谨,元代就成了个性化的文人画变成主流了。但元代画风突变却打着复古的名号,根据赵孟頫的意思,这个古不仅仅是指古代,也指画画者的初心。
篆刻上很有可能有复古风格出现,今天要推荐的是汉代的一种篆书,但却来自秦代,曾经对篆刻造成较大影响,但已经被人遗忘。
这就是王莽力推的秦代小篆风格的【悬针篆】。王莽好复古,在位35年,把汉代隶书扭转成秦小篆风格,王莽之后立刻消失,恢复汉隶。所以这种篆书是个小众产品,但风格儒雅飘逸,重心偏高,下部外扩并带弧线,是按照风度翩翩的士大夫形象设计的字体。
王莽时期最著名的【悬针篆】要数《新莽嘉量铭文》,就是个通知,刻在很多铜器上,发放全国,内容非常短大概是:今后统一使用这种书法文字了,大家都来采用吧。
在明清,有些篆刻家发现了这个铭文,应用到了篆刻作品上,名家很多创作过这种风格,就连徐渭也玩过,扬州八怪的高凤翰也有,细白文印非常耐看,完全用细白线撑起全局,靠刻刀导致的印石崩裂产生苍茫感,大片布红,很有平面构成的现代感,是一种非常美的篆刻形式。
下图《新莽嘉量铭文》超大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新莽时期《嘉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新莽嘉量是王莽建立新朝托古改制举措的产物之一。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颁行的标准量器,以龠、合、升、斗、斛五量具备,故名嘉量。正中的圆柱体的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截为合,下截为龠。器外有铭文,分别说明各部分的量值及容积计算方法。新莽嘉量制作准确,刻铭说明详细,在我国度量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存世有两件,均刻有新莽诏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整器一件,为该馆镇馆之宝。


篆刻&王莽时期 细白文《新莽嘉量铭文》,高古飘逸 ,罕见!
文章插图

新莽时期《嘉量》残片 国家博物馆藏(图片来自国博网站)上图为国家博物馆藏残片,为端方旧藏,下图即该残片为端方所有时利用残片拓制恢复的全形拓本,其中铭文部分为残片铭文原拓,残片缺失部分为补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