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徐志摩离婚,张幼仪晚年是否放下伤痛?她对儿媳的态度说明一切( 二 )


图|18岁的张幼仪抱着长子徐积锴,徐家人以他为傲
【 徐志摩$与徐志摩离婚,张幼仪晚年是否放下伤痛?她对儿媳的态度说明一切】徐家亦是保守的大户人家,张幼仪觉得徐父徐申如不会同意她去国外,连问都没有问过。
半年后,国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张嘉森从国外回来后感到十分振奋,更打定了要让妹妹去海外学习的决心。
但这次他一问张幼仪才知道,徐志摩几乎不给张幼仪写信,张嘉森道:“他这么久没写信给你,一定是出了什么岔子,你非去不可。”
得知张幼仪根本不敢和公婆谈论此事,张嘉森主动去找了徐申如,与他道:“如果徐志摩在国外读书,而幼仪留在硖石的话,他们两人的心就越分越开了。”
这是张嘉森的担忧,其实也是徐申如的心病,特别是儿子突然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匆匆前往英国,好似真出了什么“岔子”一般。
张嘉森多次劝说,徐家父母终于决定同意张幼仪出国。
张嘉森猜得不错,当时徐志摩的心早就不在这个家上了,而是心心念念追求着才女林徽因。
1921年春,张幼仪到达英国,和徐志摩住在康桥乡下的沙士顿。
徐志摩$与徐志摩离婚,张幼仪晚年是否放下伤痛?她对儿媳的态度说明一切
文章插图
图|1921年,张幼仪和徐志摩在欧洲拍摄的第一张合影,照片中两人穿着入时,第二年二人便告离异
其实张幼仪并不是很想和徐志摩团聚,徐家人也很保守,对张幼仪前往海外也很犹豫,一切都是张嘉森在推动。
张嘉森是想要保住妹妹的小家,他哪里想到此举激化了张幼仪和徐志摩之间的矛盾,加速了他们的离婚。
张嘉森鼓舞张幼仪要在国外有所学,没想到张幼仪到了伦敦后,英文没学多久就半途而废,成了照顾徐志摩生活的老妈子。
张幼仪每天买东西,打扫内外,还要为徐志摩准备一日三餐,刚来伦敦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又总是缺钱用,市场离家很远,徐志摩给的钱也不多,张幼仪必须精打细算。
徐志摩时不时会带人回家吃饭,张幼仪在这里的确帮他解决了料理家务的问题。
在硖石乡下,女人必须有人陪着才能出门上街,张幼仪这种生在大家族的姑娘几乎不会逛街,结婚后几乎每天和婆婆在一起,无所事事。
沙士顿的生活她用了很久的时间去适应,她很倔强,几乎不会和徐志摩抱怨。而在徐志摩眼中,她始终“观念守旧,没受教育”。
向来将妻子视若无物的徐志摩,竟研究起妻子来,并且写下了硕士论文《论中国妇女的地位》:
作为家庭主妇,她一般担负起照管整个家庭的责任……她几乎无一例外地熟悉烹饪艺术,并须为全家烧菜煮饭。
张幼仪尝试着和徐志摩交流,她看徐志摩和好友们聊天之时无话不谈,非常羡慕,但当她和徐志摩说话时,徐志摩会数落她:“你懂什么!”
不久,张幼仪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就去询问徐志摩,徐志摩想都没想,直接让她把孩子打掉。
徐志摩$与徐志摩离婚,张幼仪晚年是否放下伤痛?她对儿媳的态度说明一切
文章插图
图|张幼仪和徐志摩在欧洲
张幼仪很震惊:“我这辈子绝没料到我会得到这种反应。”
张幼仪认为打胎是有生命危险的,只有实在无从选择的女人,或者实在没有钱养育孩子的父母才会选择不要孩子。徐志摩则认为坐火车也会死人,却并不妨碍人们坐火车,并且告诉张幼仪:“这种事情在西方就是家常便饭。”
当张幼仪再次将公婆搬出来,告诉徐志摩公婆一定会为即将有第二个孙子而高兴。徐志摩最为鄙视她这一套,什么延续香火、敬奉祖先都是老一辈想要的,不是他徐志摩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