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一副老联画芯揭一个月 文物“医生”以热爱抵过岁月漫长( 二 )


3 综合研究科技保障
惠明涛“白大褂”上,有一个黑色手工刺绣,像简笔画。刺绣图案由剪刀和卷尺组成,卷尺上有“mt”字样,“明涛”的拼音缩写。
惠明涛指向小伙伴们,“他们的工作衣上也都有。”看过去,“史努比”“哆啦A梦”“小狮子”,一片童趣。“这些都是我同事手绣的,给枯燥的生活注入活力。我的图案剪刀、卷尺,就是书画修复用到的工具。”
“我们专业技术人员31人,像惠明涛一样的90后,占了一半。”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介绍,文保部2005年成立,是山西省文博系统成立最早的综合性文物科学保护技术研究机构。部门承担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包括方案设计、课题申报和项目实施,重点开展文物保护综合技术、科技考古、科学鉴定等研究及实施。
文物保护研究部,有文物检测室、理化实验室、X光探伤室、消毒灭菌室等文物科技保护实验室4个,拥有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显微镜、三维体视显微镜、X光探伤仪、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国内外先进科技检测仪器设备。山西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部副主任郭智勇说,这些“装备”为科学开展文物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
4 守护文物 匠心传承
10月20日,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出炉,山西博物院馆藏北齐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成功入选。这个项目的突破,就仰仗了现代科技。
“2005年后,山西博物院开始对壁画采取切割、揭取、搬迁、修复的办法予以保护。目前,已完成省内多地抢救性搬迁保护壁画墓20余座。”郭智勇介绍,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的修复保护,就是实例。
馆藏北齐壁画保护修复项目,针对揭取搬迁至室内的80平方米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在保护壁画真实性、完整性修复理念下,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电脑虚拟技术,被引入修复中,“开创性地采用沙坑模型,制作了具有一定弧度的异形支撑体板块,灵活拼接、组合、拆分,复原成完整的墓葬结构,使壁画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最大限度恢复了壁画原初状态。”郭智勇表示,该项目实现了墓葬壁画的“复原性修复”,探索出一种墓葬壁画保护新模式,便于后期分块保护、异地展陈。
所有文物的修复过程,都要立档,做详细的影像、图像、文字记录,给后人留作资料,相当于保存“病例”。
除了壁画修复室,文物保护研究部还有金属、陶瓷、书画、古籍、石质文物修复保护研究室,具有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壁画、饱水漆木器、干燥漆木器、石刻砖瓦、甲骨等文物保护修复资质。郭智勇说:“‘十三五’期间,我们部门修复文物5000余件,保养文物3000多件。”
修复@一副老联画芯揭一个月 文物“医生”以热爱抵过岁月漫长
文章插图

惠明涛获奖。
5 最小干预 修旧如旧
文物修复拢共分几步?郭智勇给了一个通俗版流程:
无论是瓷器、青铜器、壁画,还是书画等,第一步,评估价值。也是对文物的认知过程,综合评定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第二步,病害分析。比如壁画有缺失、裂隙、颜料脱落,书画脆化、变色、褶皱等,找出“病因”。通过观察,运用科学仪器检测,形成文物病害综合判断。
第三步,制订修复方案。既要发挥传统工艺长处,又要及时掌握当前这一领域的科研动态,反复论证,必要时还要模拟实验,作出科学方案。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修旧如旧、不改变原状的修复原则。
第四步,修补。普通人会认为,文物修复到看不出来修复痕迹,就是最牛的。其实,非也。博物馆修复要风险可控,遵循最小干预、可识别和可逆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