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借数字产业和网红经济不断破圈,非遗不再孤单

非遗|借数字产业和网红经济不断破圈,非遗不再孤单
本文图片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 。 本届进博会上 , 提供了许多搭载网络视听产业、数字产业和电商平台“快车道” , 用创新形态传播传承传统文化的样本 。
在江苏展示馆 , 一件挂在墙上的精美女式汉服吸引了采访人员的目光 。 原来 , 它是热门手游《闪耀暖暖》与南京云锦研究所跨界复刻的明代孝端显皇后吉服 , 前后耗时八个月织就而成 。 与此同时 , 全程记录这一“华服织造”过程的纪录片《寸锦寸心》也登上了B站 , 将云锦之美以数字化技术“近距离”展现给新生一代 。 一夕之间 , 年轻的网友纷纷化身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人”“传承人” , 弹幕中对中国非遗的喜爱溢于言表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 , 存续着中国皇家织造的传统 , 因其色泽光丽灿烂 , 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 , 从纹样设计到成品一共要经过120多道工序 。 这是一个凭口传心授而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艺 , 门槛极高 , 须依靠独一无二的手工云锦大花楼木织机才能完成 。 织造时 , 机楼上需要一名拽花工提升经线 , 宛如敲打电脑键盘 。 而楼下织造面则相当于电脑屏幕 , 织手根据提起的经线“妆金敷彩” , 两个人默契配合 , 一天只能织就五厘米左右 , 故有“寸锦寸金”之说 。
国潮文化引领下的“汉服热” , 让一批青年成为传统文化新的消费者 。 除了与手游联合开发跨界产品 , 南京云锦研究所还与多家汉服工作室展开合作 , 打造定制款、联名款汉服 , 利用流传下来的技艺瑰宝 , 继续妆点当代青年的时尚生活 。
在文旅需求新变化和消费升级新趋势的发展背景下 , 云南、安徽、湖北、陕西、重庆、湖南、海南三亚、山东、辽宁大连等省市带来的“国家级步行街展示专区”和“中国旅游展示专区”亦精彩纷呈 , 呈现出文旅深度融合的态势 。
以湖南省为例 , 以“湘气十足 , 湘韵最浓”为主题的雨花非遗馆 , 展示了具有浓郁湖湘文化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湘绣、宝庆瓷刻、醴陵釉下五彩、女书习俗、长沙弹词等 。 黄兴南路步行街则展现了长沙“夜经济”“网红经济” “她经济”蓬勃发展的盛景 。 一步一景的展区规划 , 让人仿佛置身于黄兴南路步行街的“粉色斑马线”上 , 感受“星城”的浪漫 。 当参观者穿过坡子街、太平街、解放西、西文庙坪等周边老街、名街 , 不仅可以现场“种草”湖湘历史文化 , 体验“湘”字号非遗项目红官窑、泥人刘 , 还可以打卡茶颜悦色、酥小小等“网红”小店 。
高颜值的新疆人文交流展台 , 整体造型如同一朵火红的石榴花 , 寓意各族人民像石榴花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 展台两侧的可变式冰屏上 , 循环播放着四季美景 , 将最美的新疆以多彩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 除四季旅游风光展示之外 , 展台还展示了古老马皮滑雪板制作技艺、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和田玉玉雕、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江格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在“四叶草”内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 一个个源自古老文明与灿烂历史的“当下瞬间” , 定格为盛会的美丽风景与精彩记忆 。
作者:童薇菁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王彦
照片由叶辰亮摄
【非遗|借数字产业和网红经济不断破圈,非遗不再孤单】*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