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金庸、梁羽生不以秦朝为历史背景创作武侠小说,到底是为什么( 二 )


江湖$金庸、梁羽生不以秦朝为历史背景创作武侠小说,到底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秦,军国乱世,政治为王武侠故事总是浪迹江湖、民间游走,但战国到秦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那么多自由和浪漫。战国时,各国之间常年连横互斗,社会主基调就是国与国对抗,小国屯兵数十万,大国兵士达到百万,合纵连横,战乱四起,一派军国乱世。而从文化上看,在大一统之前,各地民风、文字、语言都各不相通,过一个国家需要换一遍翻译,这种分裂琐碎的文化注定细枝末节的民间历史只能做乱世政治下的边角料,难以留存。秦国数代帝王都以法家治军治国,军风严谨,律法严苛,政治改革不断。统一后,嬴政为了便于治理搞起了户籍制,不允许平民随意流窜,这种环境之下,能越国流转的只有政治家和士大夫,极少数英雄豪杰的故事也无不与政治挂钩,比如刺秦王的工具人——荆轲,蛰伏在将相门下的客卿也都一门心思问政,根本挤不出一片江湖。
江湖$金庸、梁羽生不以秦朝为历史背景创作武侠小说,到底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秦,基建狂魔,大型劳力压榨机战国时期,各国军队数量庞大,要在没有机械的年代武装这样庞大的军队,供应当时已经非常先进、制作十分耗时的武器、兵甲和攻防建设,外加粮草。可以想见,整个社会几乎都笼罩在战争氛围中,民众几乎都是预备役,从生产生活到农耕,无不为战争服务。秦始皇生平的一大爱好就是修筑绝灭人性的大工程,从长城到阿房宫,从栈道、水利到兵马俑,这些大工程耗费的人工都是浩大的,难免在民间横征暴敛,极致搜刮劳力。
江湖$金庸、梁羽生不以秦朝为历史背景创作武侠小说,到底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从史料看,当时连十几岁的青少年都要上工,壮年人优哉游哉走走停停是不可能的。游侠?被官兵撞见大概会直接被抓壮丁去服徭役。战争机器加基建狂魔形成了双重劳力压榨,人生存都有困难,注定难有闲散人去搭建什么江湖。从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来看,唐宋之后的史籍趣闻更加丰富、熟稔;从史实来看,秦朝与自由浪漫、洒脱游走全然无关,注定没有滋养江湖的沃土。所以无论主观意愿还是客观现实,武侠作家不写秦都是一个明智而必然的选择。“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洒脱俊逸的江湖故事需要时代背景来成全,能写出英雄的作家无疑都沾了漫长历史的光,而能享受这些故事的你我他,是沾了作家的才华与华夏文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