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廖昌永:流量是把“双刃剑”,要爱护好、呵护好( 二 )


除了艺术歌曲 , 歌剧也是身为男中音的廖昌永的一个主战场 。
歌剧是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 然而对很多观众来说 , 要想走近歌剧 , 障碍重重 。
“听歌剧可以先从咏叹调开始 。 ”廖昌永建议 , 比如歌剧《贾尼·斯基基》 , 大家最熟悉的是女高音咏叹调“喔 , 我亲爱的爸爸” , 在音乐剧《猫》中 , 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回忆》 , “通过咏叹调进入歌剧世界 , 你能够深刻感悟到它的内涵和精髓 。 ”
中国人唱西方歌剧的咏叹调 , 最难的地方在哪?
“第一是文化背景 , 不同时期的歌剧 , 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现代和当代 , 音乐风格都不一样 。 ”
“第二是语言 , 西方歌剧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 , 你不能随便乱断字、乱换气……语言要准确 , 音乐风格要准确 , 情感表达要准确 , 都准确了以后 , 外国同行们才会信服你 。 ”
意大利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廖昌永的保留剧目 。 有一年在国外参赛 , 廖昌永唱了其中一个选段 , 下台发现几位意大利工作人员泪流满面 , 他还以为他们喜欢的人被刷掉了 , 连忙上前安慰 , “结果对方说 , 你唱得太好了 , 心都碎了 , 每一个字我们都懂 , 每一个字表达的情感都异常准确 , 我们被你感动了 。 ”
说到这里 , 廖昌永想起了恩师周小燕的教导:要让外国人信服你唱的外国歌 , 也要让中国人喜欢你唱的中国歌 , 不能在国外唱中国歌蒙外国人 , 也不能在国内唱外国歌蒙中国人 。
很多人一听女高音 , 恨不得炫技到屋顶都掀翻了 。 活动现场 , 廖昌永的学生、抒情花腔女高音张天洋献上了一曲《玫瑰三愿》 , 没有炫技 , 情感内敛 , 却唱到人心里去了 。
“很多人误解美声是‘美好的声音’ , 其实是‘美好的歌唱’ , 首先要求歌者有很好的技术 , 没有好技术 , 你不能完成高难度作品 。 ”
廖昌永说 , 歌唱家通常会花很多时间进行声音训练 , 让声音一直保持在高质量的状态下 , 这是唱好歌的技术保障 , 但唱歌不是只有技术保障就够了 , 还需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 。
“不能用一种声音唱所有歌 , 这是很枯燥、很无聊的 。 所谓‘丝不如竹 , 竹不如肉’ , 肉嗓出来的声音是最丰富的 , 有暖色调和冷色调 , 有轻有响 , 有快有慢 , 会随着愤怒、开心、忧郁、幽怨等情绪变化 , 一段段往上递进 。 它是最灵动的乐器 。 ”廖昌永笑说 , 以前和太太谈恋爱时 , 他就经常骑着自行车 , 给她唱各种歌 。
中国|廖昌永:流量是把“双刃剑”,要爱护好、呵护好
文章图片

中国|廖昌永:流量是把“双刃剑”,要爱护好、呵护好
文章图片

从象牙塔里走出去综艺
如今 , 在《声入人心》《中国好声音》等综艺里 , 你也常能见到廖昌永的身影 。 对此 , 也有人不解 , 作为一所严肃的音乐学府的院长 , 廖昌永为什么要走出象牙塔 , 去参加综艺?
“对我来说 , 艺术没有高低之分 , 没有界限 。 披着古典音乐的羊皮但水平不怎么样的作品也很多 , 流行音乐里也有很多好作品 。 我们有很多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地方 。 ”廖昌永笑说 , 自己还没那么老 , 还能跑 , 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眼睛多看、多吸收 , 和时代同频 , 和年轻人共振 , 共同探讨艺术的优劣好坏 , 共同达到艺术繁荣?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 , 当了院长后 , 廖昌永关注的视角和当老师、当歌唱家不同 , 他们可以只专注于专业 , 然而院长要知道整个学院的艺术规划 , 要摸准行业变化的时代脉搏 , 参加节目后 , 他可以扩大朋友圈 , 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技术人员纳入朋友圈 , 共同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新兴学科专业建设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