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与爱情课老师聊聊爱情 “今天很多恋爱都是催熟的”( 三 )


英国的布朗宁夫人 , 15岁骑马摔了下来 , 瘫痪在床 , 面容枯黄 , 但是热爱文学 , 写了很多诗歌 。 布朗宁当时是一个英俊的青年 , 以前读过她的书 , 最后终于激动地见面了 , 满眼放光 。 别人眼里看到的可能就是个病恹恹的女人 , 布朗宁却跟她求了婚 。 布朗宁夫人觉得惭愧 , 认为自己是一把破琴 , 配不上他 。 人家的表达还是那么一往情深 , 最后这两人走到了一起 。 没想到结婚以后 , 精神一振 , 瘫痪的人能走路了 , 后来越走越好 , 跟正常人一样 , 写了很多爱情十四行诗 。
欣赏彼此的价值 , 眼前有光 , 这个世界就变单纯了 。 两个具有创造性的人 , 建立起两个人的世界 , 别人有再多东西都无法替代 。
现在人们有个大误区 , 以为婚姻走在一起是看存量 , 他的履历、他的收入 , 以为那是未来的保障 。 其实那些东西很容易被消耗掉 , 还是应该有彼此最依赖、最欣赏的价值内核 。
冰点周刊:文学里的爱情 , 哪些让您印象深刻?
梁永安:我喜欢《走出非洲》 。 女主人公凯伦为了得到男爵夫人的称号 , 跟一个男人去了肯尼亚 。 男人觉得他们之间是一场买卖 , 谁也不欠谁 , 到了肯尼亚到处寻花问柳 。 凯伦本来以为自己找到新的落点 , 跑到肯尼亚才发现自己越发悲苦了 , 一下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种植园 。 在这个过程中 , 认识了英国男人丹尼斯 。
丹尼斯本来在伦敦过得很好 , 但是厌恶现代社会里物质的关系 , 跑到肯尼亚来 , 这里是大自然的天下 , 野象、野牛群……他还带着凯伦坐飞机上天 , 看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
这里面最感动的是 , 两个男女看到了共同的世界 。 后来丹尼斯开始犹豫 , 怕丧失自由 。 最后才意识到自由之上 , 还有更幸福的事 。 两人终于走到一起 。 没想到丹尼斯飞机失事 。
虽然飞机坠毁了 , 但爱情没有消失 。 凯伦最后离开肯尼亚 , 来的时候火车装了很多东西 , 她认为都是必需品 , 豪华的镜子、各种艺术品 。 她走的时候才明白 , 爱情不需要那么多 , 生活不需要那么多 , 只带了丹尼斯留下的几本书 。 她觉得尽管失去了一切 , 但她获得了时间 , 这是爱情的感觉 。
冰点周刊:您在现实中见过的高质量爱情是什么样的?
梁永安:时代不一样 , 我以前在歌舞团的时候 , 一个女孩 , 小提琴手 , 北京人 , 在镜子前练功 , 天色晚了 , 团长走到她旁边说 , “你的基本功特别好” 。 她说“我的对象比我好得多” 。 他因为家庭出身不好 , 现在在乡下劳动 。 团长听了 , 在旁边没吭声 。 后来过了三个星期 , 她的对象被调来了 。
两个人在乐队里并排坐着 , 互相的眼神有艺术的单纯性 , 我看了真的非常感动 , 尤其在那个时代 , 很美 。
在今天这个时代也有很好的爱情 。 丽江虎跳峡口 , 有一个纳西族小伙子 , 23岁 , 做民宿 。 一个30岁的日本女人来旅行 , 看到他的天真、灵气 , 一下子就爱上了 。 两个人最终结了婚 , 女人拿了家里的钱 , 把民宿扩大一倍 。 两个人放下杂念 , 可以在任何地方在一起 。 你遇到一个相合的人的概率本身就不高 , 你再拿条件一框 , 基本就没了 。
冰点周刊:您怎么看市面上纷繁的交友App?
梁永安:我觉得那个东西跟爱情没关系 , 它就是交友、社交 , 就像欧洲社会 , 中世纪之后的女孩子十几岁就学习跳舞、各种礼仪 。 那时候也有婚恋的需求 , 但还是严格保持社交的规范 。 它不能定义成一个情感谈恋爱的方式 , 脑子里清清楚楚把它定义为社交方式 。
线上线下大不一样 。 线上人们都挑好听的 , 表达自己特别美好的东西 , 脑子里经过选择才会写出去 , 哪怕有图像 , 也是表情控制、形象控制 。 面对面就不一样了 , 人的脸上44块肌肉 , 微表情里有很多东西 , 说到什么是真的眼里有光 , 或是礼节性的回应 , 都是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