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公园|十日谈|照片背后的故事:鲁迅坐像前的沉思
20岁时 , 我留下了人生中最难忘也是拍得最好的相片之一 , 在虹口公园鲁迅坐像前的半身照 。
本文图片
1976年的初秋吧 , 我有修长的身材 , 穿着一件中山装 , 风纪扣严严实实 , 一张脸若沉思状 , 其实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忧郁 。 我1975年底从技校毕业时被分配到大屯煤矿 , 个中原因 , 不说了 , 当时身体出现异常 , 被退回技校待分配 。 其时 , 嘴上已然长出胡须了 , 未剃 。 二十岁 , 古称弱冠 , 有行冠礼 , 嘴角两边浅浅的黑色胡须 , 是现代成人礼的自然标志 。
当年 , 我和菜场后面的发小杨炜一起练身体 , 写文章 。 他说 , 只要有血有肉有细节 , 投稿就能成功 。 确乎如此 , 我记得他的文章也被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选中播出 , 而我的第一篇文章刊登差不多在十年后 。 那时 , 我们觉得还应该学书法 , 记得两人曾结伴去任政老师家中叩访 , 结果不遇 , 无功而返 。 后来 , 杨炜认识住在山阴路上的陈星斋老先生 , 他带我去拜师 , 好像就是现在鲁迅故居前或后的石库门房子里 , 陈老先生还没退休 , 穿着好像是工作服 , 很干净 , 说话总是露齿一笑 , 有蔼然仁者之风 。
【鲁迅公园|十日谈|照片背后的故事:鲁迅坐像前的沉思】学书不久 , 陈老先生就带我们去隔壁的虹口公园拍照留念 , 他用的是120照相机 , 拍了很多 , 单独的合影的 , 都很好 , 我至今全部保留着 。
站在鲁迅坐像前 , 我自然想起了读过先生的许多文章 。 读中学时上语文课 , 罗新玖老师应该是很有水平的 , 但是课本不行 , 我当时就开小差读鲁迅的书 。 罗新玖老师好几次走过来 , 看见也不责怪 , 这让我心存感激 。 当然 , 我的语文成绩不错 , 有作文被罗老师上课点评表扬 。 如今 , 斯人已去 , 而我 , 唯有思念 。
1977年9月 , 我参加高考无果 , 转而报名参加了虹口区“七〇二一”工大鲁迅作品班 。 期末考试 , 执教老师不相信我一个青工能写出那样的文章 , 加上一位同事还抄我的 , 她想我们都是抄的吧 , 就给我的成绩打了一个“中” 。 过了一年多 , 我上班了 , 再次来到虹口公园 , 跟随心意六合拳名师凌汉兴学拳 , 每个星期天早晨九点过来 , 地点就是鲁迅墓和虹口足球场围墙下的一块泥土地上 。
一张照片的拍摄 , 蕴含着我一生崇文尚武的起点和归结处 , 于我真是太有意义了 。
四十二年后 , 中学同学聚会 , 有人问我叫什么名字 , 我告诉她 , 她还是摇头说不记得了 。 过一会 , 她突然又说:“想起来了 , 你过去总是胳肢窝下夹一本书 。 ”对!说得太形象了 , 是这样的 , 而那本书又多半是鲁迅的书 。 还有 , 我跟随武术名家凌汉兴老师四十多年 , 这是我终生的幸运 。 在职时 , 我不惧危险有魄力去广西传销组织卧底 , 在公交车上抓小偷并逼着他的同伙交出赃物 , 这些都来源于我习武的底气 。
再说我的发小杨炜 , 当年从华东建筑机械厂调任建筑时报副刊编辑 , 而我 , 还在市建205队做钢筋工 , 也叫扎铁工 。 1995年 , 去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回沪探亲的他 , 感慨地说:没想到回来再见到你 , 你已变成了沪上知名报纸的采访人员了 。
年轻时曾因病退待分配 , 现在退休却每天打拳和写作 。 过去的虹口公园现在更名为鲁迅公园 , 我常去那里锻炼 , 也坐在湖边的莹珠阁喝茶 , 不远处 , 就是鲁迅墓 , 我每每会情不自禁地走过去 , 看一看先生坐着思考的样子 , 还有目视远方的凝重的神态 。 (朱全弟)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七律!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 沪剧|十日谈|茅善玉:用沪剧讲好中国故事
- 语言|语感与幽默感
- 鲁迅|最美的回忆在童年
- 周作人!与鲁迅通信250封,在周家住到30岁,她为何没有成为鲁迅的恋人?
- 水库|重庆渝北公园小水库,面积不大来头不小,还有好多人在钓鱼
- 榆渡|花果山公园赋
- 那个时代&宁愿花半辈子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做碗羹汤,离婚后在孤独中逝去
- 徐志摩$鲁迅作诗痛骂,冰心、钱钟书发文讽刺,民国大师为何容不下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