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让非遗展现新活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人类文明中的智慧和精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和技艺正在失去曾经赖以生存的环境,面临衰落或消失的危险。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过建设社区文化中心、成立专业协会和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体系等方式,一些国家有效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传统文化瑰宝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保加利亚——
社区文化中心发挥传承作用
在保加利亚肖普鲁克地区,比斯萃萨巴比——一种由老年妇女表演的古老复调音乐、舞蹈和仪式活动,已经传承了数百年。它也是保加利亚较早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形式。
肖普鲁克社区文化中心的成立,让这项口口相传的文化遗产,得到越来越多普通民众的喜爱。“比斯萃萨巴比是一种真正的地区型文化活动,社区文化中心不定期举行相关表演和培训,让人们近距离感受这种古老文化,推动其传承发展。”当地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克列娃介绍。
在保加利亚,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会有一栋名为“阅览室”的建筑,这就是该国非常有名的社区文化中心。通过定期邀请传统工艺继承人开设讲座或工作坊等形式,社区文化中心为保加利亚保存文献资料、传承历史文化、团结社区居民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社区中心参与非遗清单编制的成功范例”。
【 社区@让非遗展现新活力】保加利亚社区文化中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6年。当时,在多瑙河畔的小城斯维希托夫镇,第一座社区文化中心落成,旨在保存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献。此后,社区文化中心不断扩展,鼎盛时期全国有近5000家。
“保加利亚民众会在社区文化中心登记,每个社区文化中心也有不同名称。”斯维希托夫镇社区文化中心负责人亚历桑德拉介绍,在各地的社区文化中心,既可以看到排练唱歌的合唱团、学习民族舞蹈的儿童,也有学习传统工艺的青年人。“保加利亚的文化在这里一代代传承下来,又从这里一步步传播出去,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
专业协会搭建保护帆艇平台
蔚蓝海面上,一艘艘10米长的多桨帆艇乘风破浪、竞相追逐,引人注目。这是马提尼克岛一年一度举行的帆艇赛,素有“海上芭蕾”之称,每年会吸引大量当地和国际观众前来观看。
马提尼克岛是法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外省。自1966年以来,这里几乎每年夏天都会举办精彩绝伦的帆艇赛,主角便是马提尼克岛多桨帆艇。这是一种最初设计用来捕鱼的帆船,如今,驾驶这种帆船已成为当地最受喜爱的海上运动之一。2020年,“马提尼克岛多桨帆艇建造与航行实践遗产保护典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录。
马提尼克岛多桨帆艇起源于17世纪。一直到19世纪,船只建造技艺通过造船匠人的口头传授代代相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复合材料制成并装有发动机的船只逐渐开始取代这种木制帆艇。为了保护这种多桨帆艇及其制造技艺,当地居民自发采取措施,并逐渐形成了有效的保护体系。
为了让更多民众了解多桨帆艇,渔民们组织起帆艇赛。赛事至今已走过55个年头,发展成为一种“全民运动”。当地每年会举行大约20场不同规模的多桨帆艇挑战赛,成为该岛旅游宣传的重点之一。
不同规模的帆艇协会推动了保护计划发展。其中,1984年成立的马提尼克多桨帆艇联合会不仅参与组织每年的帆艇比赛,还邀请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定期举行免费培训,介绍帆船知识,传授驾船技能。“我们在多个城市开办培训学校,加强青年艇手与当地社区的联系,欢迎不同年龄、不同国家的帆船运动爱好者。这为扩大传统帆艇影响,加强对其保护创造了条件。”马提尼克多桨帆艇申遗项目负责人爱德华·蒂诺古斯说。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非遗&山东文旅2021|省级非遗项目超过千项,叫响山东手造品牌
- |“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定义|让孝成为时代之光 “孝子日”首次设立,红星美凯龙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孝”
- 知人者@鬼谷子:做人千万别太老实,牢记四句口诀,让你识破天下人!
- 里贾纳&读书 | 利尔本:诗歌让我们步出沉默
- 笑刑!故事:古代最“温柔”的酷刑,用动物让人痛不欲生!
- 金缕衣&再忙也要背下这30句古诗词,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