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白夜谈】在沙丘热度的末班车写一篇流水账

最近本社发的沙丘文略多 , 接近饱和状态 。 那我就用个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回忆来给这个话题画一个轻松的句号消消食 。
我与《沙丘》的缘分结于1995年3月底的一个周日的早晨 。
张乐平的大女儿张娓娓在出国前一直是我的绘画老师 , 她喜欢带我们在上海各处练习写生 , 佘山的天主教堂 , 虹口公园的湖景等地都是她最喜欢采风的地方 。 那个周日 , 她又带整个美术班来到了文庙 , 也就是上海市区唯一的孔庙 。
透视|【白夜谈】在沙丘热度的末班车写一篇流水账
文章图片

当年这个牌坊前的人和摊位比这照片里多大约4万倍
张老师叫我们在文庙内各自随意挑选一个喜欢的景物和角度 , 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朋友们哪顾得上画啊 , 上蹿下跳地把周围的环境探索了个遍 。 张老师继承了她父亲的温和性格 , 微笑着耐心看着我们玩得尽兴后才叮嘱我们:“一旦选好了角度 , 就要坚持画完哦!”我们玩累了 , 陆续坐下来打开写生簿 。 我选择的写生对象是孔庙那座最高魁星阁 , 对一座宝塔型建筑来说它很矮 , 但它复杂的六边形结构对我练习建筑物的透视是绰绰有余了 。
透视|【白夜谈】在沙丘热度的末班车写一篇流水账
文章图片

上海文庙建于1730年 , 此照摄于1900年左右
随行的家长们一如既往地在边上聊家常 , 可这些大人们也很多事 。 我们才画了10分钟 , 就有一个妈妈提出要不要给大家买点水喝 , 我妈便自告奋勇一起前去 。
1990年代的上海文庙是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极乐圣地 。 孔庙这个著名地标被它周围喧闹拥挤的小街环绕 , 除了孔庙本身 , 隔壁紧挨着的书市还享有“上海最大的图书交易市场”这个民间头衔 , 所有爱书人每周日都会来这里觅宝 。
不仅如此 , 由于图书市场吸引来的庞大人流 , 导致这个“大文庙区”还成了一个终年无休的文化庙会 , 周边街道两侧的报刊杂志、旧书、文具、古玩、字画、走私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玩具 , 甚至动漫周边……你能想到的一切文化产品都能在这里买到 , 而那些商品讨价还价的余地也足以让每个人都满意而归 。
透视|【白夜谈】在沙丘热度的末班车写一篇流水账
文章图片

即便是一个文盲在这里附近走上一圈 , 也能沾染上一些文化气息 。
在我打完魁星阁的透视轮廓时 , 家长们采购回来了 。 妈妈手里提着几瓶分给孩子们喝的芬达和那本影响了我一生的杂志 。
在这之前 , 我曾见过一次《科幻世界》杂志 , 那是在一个小学同学的家里 , 但那本杂志不是我同学的 , 而是他爸买来给自己看的 。 这回妈妈路过文庙的书报摊随手买来给我解闷的这一期是刚刚到货的1995年4月刊 , 封面是一张令我爱不释手的精美机甲插画 。 许多年后 , 在我开始收藏原版科幻小说书后才知道 , 这期封面是科幻画大师Jim Burns在1955年为阿西莫夫的小说集创作的封面画 。
透视|【白夜谈】在沙丘热度的末班车写一篇流水账
文章图片

26年来我一直把这本杂志当作最宝贵的东西保存着
吮着玻璃瓶装的芬达 , 我打开杂志 , 直接翻到了中间的彩插 。 那是一个叫“名家·名著·名画”的栏目 , 该栏目那一期介绍的是法兰克·赫伯特和他的小说《沙丘》 , 彩插上印着三张令我浑身汗毛耸起的彩色插画 。
透视|【白夜谈】在沙丘热度的末班车写一篇流水账
文章图片

在那之前 , 不论是《变形金刚》还是《化身博士》 , 《太空堡垒》还是《地心游记》 , 我或多或少都享受过科幻的雨露滋润 , 但从未对“科学幻想”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它后面蕴藏的无垠世界有过任何层面上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