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总结_临床经验总结研究生论文有对照组吗

有考研的师兄师姐能说说考研的经验和心得吗初试403分,学长的五点考研心得经验,大家来看看。初试取得超高分的他有以下这些考研经验和备考建议 。
一、考研公共课的复习技巧
考研公共课例如英语、数学越早复习越好,政治也是如此,千万别听信十月份开始背题就行的观点,想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考研中战胜对手,尽早准备以量变积累质变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充分的备考时间是拿下高分的保证,详细的政治备考安排,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考研英语答题技巧 。
考研阅读中“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怎么讲呢,如果你吃透了阅读,那么相应地翻译、新题型、完型等容易失分的地方就迎刃而解了,考研英语的复习需要融会贯通式的复习策略,在做阅读的过程中逐字逐句吃透,这样相当于复习了翻译、完型、新题型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作文这一块,不能死背“烂大街的模板”,要在别人的模板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模板,这是作文拿高分的一个诀窍 。
在数学这一块,我数字功底不是很强,在年初就开始了数学的复习 , 数学需要大量的题来喂,题海战术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归纳总结,比如哪一类题需要哪种方法来解,有哪些必要的解题技巧 。
同时要根据历年真题来总结考点,比如利用十年的真题总结出哪些考点为易考点,哪些考点是难点,哪些考点为明年可能出现的考点 。中国的考试为应试性考试,掌握对付应试性考试的技巧是考试中不败的核心所在 。数学需要大量的刷题,我刷了五遍真题,大量的模拟卷,各种辅导资料,最后取得了120多的成绩,对于数学基础很差的我,这个分数已经不拖后腿了 。
关于政治这一块,考前狂背两个月拿50分左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 因为随着现在考研难度的增大,考研初试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成败,尤其在考取985高校时,360以上甚至380的初试分数是很必要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每年初试分数要求在400分以上),考研政治经过半年左右的复习拿到65分是很容易的 。初试分数越高,复试的把握越大,尽力提高初试分数确保自己的成功率 。

二、考研专业课的复习
专业课的复习是很重要的一块,有些高校的专业初试为两门或者四门合考,造成考生压力很大 。
考研专业课复习应该建立在对所考察课程非常精通的基础上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这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啃课本,刷真题,学专业课一定要学到专业课的灵魂 , 举个例子 , 给你一道题 , 你得清楚命题人的考察意图,你需要解题的解题得分点,这样你才能在专业课考试中拿到高分 。我总结了五条专业课复习要点,如下图所示 。
专业课的复习同时需要大量的历年的真题,获得充足的复习资料、真题以及课程考试试卷针对性地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论 坛、师兄师姐、报考导师等渠道获取所需要的复习资料 。
三、考研过程中信息以及考试资料的获取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 考研过程中及时而精准的信息、考试资料是金榜提名的充分条件 。考研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 , 选择也很重要 。
现在网络学习资源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这一渠道进行知识的获取,如从QQ群、微信公众号上及时获取第一手考研信息、考研资料,从报考高校的网站、师兄师姐处获得最新招生资讯等 。现在一些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做得很不错,建议大家利用好这些资源,给大家的成功插上助力的翅膀 。我考研过程中利用了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APP不仅获得了真题资料,还与报考院校的师兄师姐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指点 。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从论 坛里获得了大量高质量的模拟试题 , 押中了不少题,确保了我考研的成功 。21世纪我们得学会利用这些资源来为我们的备考服务,领先于对手 。
四、关于考试技巧
考研是个拼考试分数的考试,合理必要的考试技巧是必要的 。举个例子,在考研英语中,完型和新题型的得分率是很低的,很多人在考试中把完型放在最后做能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然而事物并不是绝对的,我经过针对性的训练保证了完型可以得分8分以上 。数学也一样,复习数学的过程中大量刷题是必要的,但是刷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分数,刷过的每道题要有意义,盲目地做10道题而不总结还不如认真做两道题 。
我们刷题的目的是了解这道题命题点是什么,有没有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最多的分数 。专业课中针对性地复习也是由很多技巧的 。

五、关于院校选择
每年的十月考研报名时间是令很多考生非常痛苦纠结的日子,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院校是很让人头疼的 。建议大家听听大学老师、本专业师兄师姐、对应院校师兄师姐的建议,过来人的建议是很实用的 。
同时了解招生院校的最新资讯,报考导师的最新情况 。如今年学硕专硕各招多少、保研比例占了多少、今年导师是否还有招生名额 , 这些资讯必须熟知以便于决定自己报考的院校以及导师 。
同时选择院校时不要过高或过低 , 合理的定位地非常重要的,清华北大中科院是很好,但不是人人都可以上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确保被一次性录?。?不要指望着冲击不成功去调剂 。选择报考院校时要有个对自己比较精准的定位,不妨听听学长学姐的建议,了解一下报考院校的报考难度、招生情况、导师情况,同时了解一下自己读研以后是否深造、出国,看看该学校是否是一个很合适的平台 。考研是人生的一次升华,院校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
考研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中 , 经历了才懂这种感觉,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去努力吧 , 光明的未来在向你们招手 。考研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纸文凭,更是人脉、交际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一次升华,你的奋斗最终会被收获所恩赐 。
读书所学到的知识、阅历等等一辈子受用无穷,更高的教育是人生的升华 。借用我大学老师鼓励我的一句话送给诸位努力备考的学子,“任何地方,任何高校,只要你想去,都是可以去的”,备考只要你够努力,成绩是不会愧对你的 。在以后的岁月中,你会永远怀念那段为梦想奋斗刻骨铭心的考研日子,你所付出的一切 , 岁月会回赠与你 。写给考研学子经验总结:如何合理规划读研生活成为一名研究生是很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 。当我们从考研大军中冲出重围或保送读研而有幸成为一名研究生之后,如何开始自己的读研生涯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 。读研的日子是新奇的,也是紧张的,面对这种与大学本科阶段全然不同的读书生活,有的研究生可能茫然不知所措,虚耗了光阴;有的研究生却如鱼得水,直奔更光明的未来 。因此 , 如何规划读研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我一直认为 , 读研不仅是通往学术圣殿的朝圣之道,也是人生的修行之道 。老子曾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读研乃问道,但问道亦有道可循 。扩展:何谓读研?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就业难成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切身问题,考研便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意味着一些研究生可能一开始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读研 , 并不是因为喜欢学术而读研 。对这类研究生而言 , 他们在读研之后缺乏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与目标 。当然 , 对大部分研究生而言,读研是大学时代追逐的学术理想,因此考研是当时很明确的人生目标,而考研的成功就意味着这个目标的实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与读研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考研是大学时代的学习目标,那么读研则需要一个新的目标或理想来支撑自己 。因此,读研期间需要经常进行自我扩展:为什么要读研?如何来读研?这种扩展或反思可以促使自己在读研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研究状态 。淡定才能保持读研的干劲 读研是相对清苦的,日以继夜的读书及研究需要其他休闲活动来调节 。当然 , 对真正的读书人而言,读研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读研并不意味着自己生活的单调乏味或完全没有乐趣 。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其大作《文化苦旅》中有过这样的扩展:“我们这些人 , 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 , 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读研是自己个性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更重要的是,要把原本看似清苦的读研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读研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开始,保持淡定的心境很重要 。读研意味着选择了一条通往学术殿堂的道路,这条道路与从政、从商之路相比,有着迥异的清贫与寂寞 。对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 , 学术研究可能类似于出家修道 , 需要过着皓首穷经、暮鼓晨钟般的生活 。当看着早已参加工作的昔日同窗领着高薪、衣着光鲜的站在自己面前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对自己的读研选择产生自我怀疑,有时甚至会觉得这种清苦的读研生活完全没有意义 。这时,很多研究生会假设:如果自己当年参加工作而非读研的话,生活将会过得更好 。实际上 , 读研存在着机会成本,选择读研的机会就意味着放弃其他机会 。在这个时候,要坚定自己读研的选择,以淡定的心境来对待,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 。事实上,学术研究进行到千钧一发之际,支持自己继续走下去的是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 。这就需要以学术理想来坚持自己的读研之路,使枯燥的读研生活过得有意义 。从阅读中梳理出学术价值 研究生需要学会整理大量的材料,从中梳理出有学术价值的东西 。理工科的研究生可能更注重做实验以获取数据,但文科研究生必须大量阅读著作 。阅读是研究生的基本功,读书万卷,其义自现 。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研究状况 。当然,研究生读书时应该注意方法,要精读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著作,特别是那些知名学者的著作 。通常而言 , 知名学者都是学术权威,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就可以快速地了解目前这个领域的学术前沿在哪里,也可以知道这些知名学者们正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 。我导师就经常这样告诉我 , 他只要看一个研究生读了什么书或者正在读什么书,他就知道这个学生的学术水平怎样,因为对学术敏感的研究生会鉴别出这个领域里的好书,会读第一流的著作;相反,那些不会读书的研究生会经常阅读二流的著作 。因此,读书首先要读第一流的著作,通过读这些著作 , 才有可能和第一流的学者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思考问题 , 才有超越他们的可能 。研究生需要阅读的著作很多,必须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 。由于研究生阶段是学习如何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是处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因此必须通过读书来展开自己的学术训练 。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通过精读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 通过泛读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精读对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这就要求熟读一些思想艰深的经典著作 。一方面,熟读经典著作是进入该领域学术谱系的一种最好方式,即能知道该领域里以往的学术大师们在思考什么问题,或者他们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另一方面,通过熟读经典著作,逐步掌握一套概念 , 而这些概念及其表达方式会逐渐进入自己的思维结构里,如同输进自己体内的血液一样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运用经典著作里的一套概念来看待世界 , 而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无形中也得到提高 。在泛读方面,要多读自己研究领域之外的著作,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这意味着阅读不要受专业的限制,比如以文科为例,中国传统学术认为文史哲是相通的 。因此,扩展知识面就要打破学科的界限 。对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或研究领域而言,该领域之内的学术资源已经被前人梳理了一遍 , 并且那些所谓的学术权威早已在这个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在这个领域里再发现新的东西虽然也是可能的,但是难度已经很大,这就需要从其他专业或学科来寻找灵感或新方法 。实际上,很多新的学术长点就在学科交叉的地方,尝试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知识消费者”变成“知识生产者”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在本科阶段,学习主要是由老师对知识进行传授,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灌输式的 。而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对研究生传授的主要是学术研究的方法,研究生需要对以往习以为常的知识展开怀疑与批判 , 并以反思的精神来读书,不能轻易盲从于学术权威们的观点 。当然,研究生的学习是在导师的指导之下以自学为主的,但实际上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读研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研究生自己支配的 。在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学习变得十分重要 。与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知识不同 , 研究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学会学习” , 是对学习能力的学习 , 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 。“学习”的“学”指的是跟着导师学;而“学习”的“习”按大学者朱熹的解释有鸟儿学飞之意 , 意思是照着老师教的自己亲自做一遍 。因此,研究生要开始从一个纯粹的知识消费者成为一个知识生产者 。就像冬天穿的毛衣一样,无需再向别人购买,而应该尝试着自己亲自动手编织 。当然,自己刚开始生产出来的知识可能是粗糙的,在导师眼里甚至是幼稚的 , 但应该像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板凳一样,尽量地比前一次做得更好 。实践:学术资源的获取 研究生的学习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对学术资源或学术材料的掌握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 。从我读研的经历来看,获取学术资源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三个:图书馆、导师、讲座 。图书馆是一座矿山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学术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如何利用好图书馆是获取学术资源的关键 。我读研的时候经常泡在图书馆,从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当然 , 利用好图书馆并不意味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面学习 。我认为首先要熟悉图书馆,并了解这个图书馆里有哪些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著作,这对将来学位论文的写作很有帮助 。但应该注意的是,图书馆的藏书丰富,一个人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游遍知识的海洋,因此读书要有所取舍 。研究生应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展开主题性阅读 , 也就是说,要集中一段时间并围绕同一个问题或一个领域来展开阅读 。有这样一个说法,大意是说有经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看研究生借书的方式就能预知这个学生的学术前途 。他们总结出的经验是:会读书的研究生一般会借同一主题的书目,并且这些书目是该领域的必读书目;而那些不会读书的研究生每次借书都很随意 , 没有固定的主题,并且他们一般分辨不出哪些书是该领域的必读书 。同时,研究生也应该了解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学术概况 。我经常在图书馆的各个书架面前浏览 , 并随手翻阅书架上各种著作的目录、前言、后记 。时间久了,我基本上能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法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哪些重要的著作,并知道这些著作在图书馆的哪个书架上,这样随意的翻阅在无形中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图书馆是一座有待发掘的矿山,读研就是一个开矿的过程,需要在里面挖掘出沉甸甸的金矿来,否则在毕业之时有“入宝山而空手归”之感 。导师是一盏明灯 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研究生的必修课 。一方面,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学术上能给予很好的指导;另一方面,导师通常有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活动 , 这对研究生将来毕业找工作、出国、考博进修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是生活的良师 。随着研究生扩招,导师带的研究生增多,并且由于有一些导师有相关的行政职务 , 这就导致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机会不多 , 如何及时有效地得到导师的指导需要一定的方法 。这需要研究生主动地跟导师联系,平时可以拿自己的论文去给导师指导 , 让导师提修改意见,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样 , 导师可以通过论文了解你近期的读书情况,也可以向导师展现自己勤奋好学的一面 。我经常去找导师交流,在交谈中导师经常会告知一些重要的学术信息 , 比如某某知名学者最近写了什么重要的文章或出了什么新书,此外导师还会经常跟我谈谈他的研究近况、有什么研究心得等 。实际上,导师所传授的这些学术信息是无法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但却是最有益的 。讲座是一次盛宴 研究生需要围绕学术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经常关注最前沿的学术信息 。这些学术信息可以通过阅读所在领域的专业刊物来了解 ,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则是学术讲座 。做学术讲座的学者所讲的东西是他最近的研究心得,有的甚至是他一辈子的研究体会,通过听知名学者的讲座可以快速地进入该领域的学术前沿 。我的经验是:有时候听名家的一场讲座胜过读他的十本书,这绝不是夸张之言 。通过听讲座,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学术的氛围,并且能近距离地接触该知名学者,感受他身上的学术灵气,这样可以看看那些原来只能在书本上才见到的名学者究竟是怎样的学习研究的 。在听完讲座之后,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原来那些所谓的知名学者或学术权威也不过如此 。因而,听讲座是一个对名教授或学术权威进行祛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能训练自己的学术鉴赏力和学术品味 。展望:预先经营未来 读研期间必须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要想清楚自己将来研究生毕业之后要做什么: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进修?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开始读研的时候就要考虑,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人生理想来认真准备 。如果自己不打算将来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而想在毕业之后参加工作,那么在读研期间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兼职或实践,并多发表几篇论文 , 这样可以增加求职的砝码 。如果打算将来从事学术研究而希望继续进修如读博或出国留学,则应该早一点着手准备 。我从读研开始就打算在毕业之后继续进修,因此从研一开始就很注意收集考博的信息 。由于考博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我平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英语 。此外,考博对专业课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但一般所考的都是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 , 因此还得花一定的时间来熟悉所考领域的基本情况,选定考博的方向之后要及时与所报考的导师联系 。博士生导师一般很看重考生有没有培养前途 , 会很注意考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状况是否了解,并且要求考生了解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 。通常而言,博士生导师会招那些与他性情或兴趣相近的研究生 , 因此在考试之前要尽可能地让所报考的导师了解自己,至少对自己有个基本的印象 。考博需要其他老师写推荐信,如果写推荐信的老师与自己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识,则考博的效果会更佳 。由于准备考博的时间也是学位论文写作的最佳时间,一旦确立了考博的目标,就要处理好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与考博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 , 将来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拓展,因此在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时候,要注意学位论文本身的延展性 , 即这个选题在将来是否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与必要 。考博时,博士生导师会很看重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因此学位论文的写作要与考博结合起来,把学位论文的写作看成是准备考博的一个过程,通过论文的写作来厘清自己的思维和提高表达能力 。除了导师,同学是研究生阶段的学友,对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同学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知识背景和学术兴趣,因此多与本专业的同学交流可以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要多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交流,这样能获取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和学术资源 。在同学中,你会发现自己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 甚至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 。与同学一起读书,相互切磋,对自己的学术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虽然俗话说“仆人眼中无英雄”,但要善于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以好学之心来培养自己开阔的胸襟 。实际上,在国内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里,良好的同学关系是自己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社会资源 。当然 , 良好的同学关系也会使自己在读研生活期间充满温馨与乐趣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与学术秉性,读研就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学术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术的熏陶与涵养 。因此,读研要尽早地融入自己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之中,融入自己所处的学术氛围之中,融入自己所在领域的学术传统之中;而准备考研的同学,也要尽早确定自己的方向,融入考研的氛围中 , 只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就能开出美丽的学术之花,并结出沉甸甸的学术之果 。
观看保研经验交流会后的总结1000字观看保研经验交流会后的总结1000字
四月二十五日晚上七点半,xxx大学考研协会在数理学院(9-401室)成功举行了一场考研经验交流会 。考研协会积极响应了“魅力社团,‘五’动青春”的号角声,认真落实“勤勉务实,开拓进取”的会训,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广大会员服务”的宗旨 。在第五届社团文化节期间 , 考研协会特地邀请了我校20XX年考研的优秀三位学生代表魏乃礼,夏斌和武勇来到交流会现?。?与各位考研学子分享考研复习心得 。他们用质朴不加修饰的语言诠释着考研历程的点点滴滴 。这次互动开放式交流活动给xxx考研学子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
这次特邀的嘉宾有三位学生代表以及学社联干部和兄弟协会会长,我们考研协会衷心感谢他们的到来 。许多考研的同学前来听讲座,整个教室都挤满了,整个会场气氛活跃 , 三位学生代表讲话期间会场很安静 。在交流会的后半场有一些人离?。夂苷?。考研协会的活动就是这样,没有太强的娱乐性,汇聚的全是真正爱学习的人,有志同道之人同聚一堂,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绝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坐到最后才离?。?他们这些是奔着考研来的 。专心听一次讲座,借鉴一些经验,大有好处 。
第一个上台的是来自医学院的魏乃礼,他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研究生,这次他主讲医学专业课及考研复试与调剂这一主题 。站在台上的他很自信,言语里透着的全是希望与激情 。在他看来 , 在考研历程中主要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协调好专业课及实习与考研备考的关系 。一般学医的,课程安排的很紧凑 。这需要从管理入手,合理有效安排时间,才能事半功倍,出高效益 。一方面,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验操作技术过硬 。另一方面,在实习过程我们可以腾出一些时间来备考 , 但这一定要提前和实习带队老师协商好,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 这也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一个表现 。第二:选择一个好环境 。读书,真正的好地方是学校;自习,真正的好地方是教室;那么我们在学校之外也需要一间安静的小屋,潜心研究,专心复习 。第三:自我定位 。世事难料,做好充足准备 。有些人考得太好,丝毫不需要担心难找导师 。有一些考得不太理想 , 只要上了国家线就有希望,也没必要沮丧,要重振信心,好好抓住机会也很可能去好的院校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魏乃礼学长就是属于分数不是很高但抓住了机会去了好的单位的例子 。自我定位,就是把自身实际同研究生复试线与所在专业方向的国家线紧密结合起来,找准自己的位置 。
21考研如何备考?每个专业的备考经验都不太一样,可以询问一下自己专业的师兄师姐,总体上前面会把大多精力放在专业课和英语,政治放在后面突击,当然也要结合自己自身的成绩特点 , 哪些需要重点突破 。
学生自我鉴定 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等方...行为表现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 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思想品德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 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学习成绩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 , 刻苦钻研,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由于有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 , 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社会活动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参加了校文学社和书法协会 , 丰富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家要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 , 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 。
临床经验总结研究生论文有对照组吗【考研经验总结_临床经验总结研究生论文有对照组吗】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 。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 。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 。
按研究的内容 , 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 。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
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 。交流性论文 , 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们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 , 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 。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 , 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 , 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