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一到三章读后感200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终于明白了 , 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
——题记
读《恰同学少年》,每一遍都看得我热血沸腾 。它唤醒了我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与斗志,唤醒了我对人生的目标与希望 。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在毛泽东身上犹为贴切 。他白衣胜雪 , 英姿飒爽 。每每想到他,我就会想到那个豪气冲天在读书会上畅所欲言的毛泽东;那个在北洋军阀包围下英勇无畏的毛泽东:那个看到易永畦生病时无微不至的毛泽东;那个对母亲体贴温柔的毛泽东??当然他也有许多缺点:太冲动,太倔强等等 。但无论如何 , 他都是一个优秀的、进步的青年 。在他身上,我感觉到一种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气节,知难更进的少年刚锐 , 难以压抑的对理想的崇祯,对祖国的炽热情感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毛泽东作为进步青年的代表 , 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焚膏继晷的苦读,风雨无阻的锻炼 , 带领手无寸铁的同学们保卫长沙城的果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意气风发,气势磅礴,豪气冲天,锋芒毕露,字字珠玑,句句真言!人生百年 , 过眼云烟,若浮华一世,岂不如太史公所言的鸿毛之轻哉!悲夫------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所透出的那种只有少年才拥有的纵横天下之志向,心存世界之胸襟,确是让人热血沸腾 , 夷狄虎视 , 国之将亡,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们生在和平年代 , 晴日和风,万里无云,英雄已逝,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为国家的落后承担些什么样的责任?应该为这个民族的强大和兴盛担负起什么样的义务? “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 。人可铸 , 金可熔,丽泽绍高风 。多材自昔夸熊封 。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少年时代的我们能做到这样 。恰同学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一段才刚刚拉开序幕的热血青春,修身储能,博采众长,纵横流芳 , 心怀天下 。然而我少年之辈正在人生之得意之时,恰也是最摇摆不定之时 。逝者如斯,朝花夕拾 。我辈所面临的世界更加纷杂,有诸多机会,又有诸多诱惑,该如何选择自己之所向,是停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幻想浪漫式的安定,还是放眼未来,为祖国乃至整个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恰同学少年 读后感200字【观恰同学少年有感_恰同学少年第十章世间大才少通才的读后感30字】收到这本书,一看装帧就很喜欢 , 想起曾看过一个视频《一本书的诞生》,更是对书籍本身有种崇敬的喜爱 。因是在豆瓣活动中得来的书,是要写书评的,所以在看这本书时,特意写了笔记 , 以期自己能从不同篇章中得到不同的收获 。
在此之前,我对文革这段历史的理解,仅止于历史书上几行简单的记叙和疯狂大跃进的讽刺漫画 。因为知识浅薄,认识有限,因而我对这段历史一直是怀着敬畏心的 , 没有过多想法和评价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简介时,一看是涉及文革话题的,我心里就没什么谱儿,更多的是由无知生出的些许恐惧,对未知的恐惧 。这种恐惧心理盘旋在我脑海里,在看到作者一一列举的俄法名著时变得更为强烈 。
作者曾说,一个人的文学启蒙是从中学阅读形成的,他在中学因为机缘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 而这些书籍也在以后的生活中时刻影响着他 。回想起我中学时,独自在异地求学 , 寄宿制的学校,父母又在外地工作,环境对我的影响就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吸收 。中学没有图书馆,大家一心的目标就是全心学习,考个好高中、好大学,课余生活极其单调,看书更是一种奢侈的少有的享受 。那时候若有一本书在班里流传,都是要排号的,谁看完了就传给下一个,下一个再传给下下一个 , 通常原购书者是找不回自己的书的,要不就是收回一本破破烂烂的甚至没有封面的书 。漫画、言情小说、魔幻小说,不分内容,什么都看 。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可以看,什么不可以 , 所以我们也是生冷不忌,全盘接受 。现在想来 , 无人引导的少年时期 , 即使我们已经感受到文字或是文学的魅力 , 我们也不知如何去表达,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 。我们以为生活的全部就是看书背书考学,而阅读只是闲来的一种消遣,没有特别的意义 。文学之路大抵是走不了的 。
说到教育,不能不提老师 。作者年幼家境贫困 , 穷人家的孩子自尊心都强 , 容不得别人一丝异样的眼光 。班主任的置之不理甚至是冷嘲热讽让他承受不住,他想辍学 。还好,他的语文老师是个好人 。作者也说,如果没有他的语文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他不可能坚持上学和写作 。一个孩子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一个好老师也许能影响学生一生 。作者中学与其语文老师的默契配合 , 不能不说是引起作者写作初衷的一个动因 。当某个学科带给自己荣誉,谁都会在这个学科付出更多努力,只为得到更多的赞许 。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是个人前进的动力 。后来作者回去看他的语文老师,他的语文老师为他骄傲 , 并坦言自己不因素质教育被扯入政治漩涡而后悔,反而为有梁这样的学生而欣慰 。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羁绊是很特别的,没有亲情血缘那么刻骨,也没有浪漫爱情那么不可捉摸,两者是互相成长,共同进步的,谁都会为对方的付出感到欣慰 。我初中时写了两篇非正统的作文,一篇是一个穷苦家的男孩爱上一个女孩儿并装阔请女孩喝咖啡,然而咖啡店外男孩的母亲正埋头躬身打扫着大街,男孩哭了,另一篇是失去双亲跟奶奶生活的男孩学习不好,后来奶奶病重,男孩发奋取得了好成绩但是老师认为他是作弊并请他家长来学校谈话,男孩因此又变得堕落 。我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个不走寻常路的老师,一上课就拿着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给我们念一两篇文章点评一番再开始讲课 , 我挺喜欢他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敢在他布置的作业里交上我那两篇文章,期期艾艾地等着他点评 。他的评价很简单,有想法但是不适合在学校作业上写 。我后来也就不写这些了 。以至于到了高中统一的议论文,从来都是开头结尾点题,中间三篇古今中外名人的例子加以论述,全是这种模式 。为了找例子,我还买了好多青年文摘看,只是再也找不出写字的乐趣 , 只能想想阅读的快乐了 。从小到大没有对我特别好的老师,也没有对我很差的老师,大概我这种透明人的性格也让师生之间的情谊点到为止吧 。
看到作者致年轻同学的信,既指出学生的优势,又点出学生的不足并加以鼓励,那么真诚,那么自然,我很羡慕那些上梁先生选修课的学生 。如果能有这样一位尽心尽力指导我的老师,我想我对文字的感情会更加深厚吧,起码我会明白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散文,什么是随笔 。
关于教育说了很多,主要是因为看到作者的经历,不由得想起自身的经历来,产生了一些共鸣 。想必读过此书的读者都会或多或少在书里看到自己年少的影子吧 。
恰同学少年 。少年时期总是美好的,懵懂青葱的年纪,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渴望接触不同的世界,最主要的是,心灵还没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上颜色 。可以这么说,年少的世界是干净纯白的,友情也不掺杂任何私欲,想怎么闹就怎么闹,朋友就是拿来信任的 。作者年少的朋友也都了解作者的性子 , 总是一次次提醒作者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乱说话给自己惹来麻烦 。即使是在那样的大环境下,他们也不会背叛朋友 。这些是值得深交的人 。年迈后,作者与老朋友相聚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情谊不变 。有相同经历的人,总会在回忆对方时也顺便缅怀一下自己吧 。经历过文革的人,更因同为历史的见证人而生出惺惺相惜的感情来 。有句话说 , 幸福的顶峰就是悲剧的开始 , 那经历了最低谷的时期,再往下走,什么时光都是美满幸福的 。作者与友人交谈时也以“一个无望的国家”和“大有希望的国家”来形容文革时期的祖国和如今的祖国 。幸福大抵是比较之后的产物吧 。
贯穿全书的还有一个主题是“善” , 同学之间的信任、父亲始终铭记恩人的恩情、语文老师对作者的关爱、作者对年轻学生的谆谆教导、作者直面历史的态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出自“善”的本性 。梁先生也说,他始终致力于传播善的概念 , 使人和人格变得更好,使社会变得更好 。历史不能忘 , 我们也要从破败的废墟里站起来,重建这一切 。这是我们生活的社会,作为下一代人,我们是什么态度,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也持着向善的态度,即使这个社会在某些时候会有阴暗面 , 但是我们正走在完善的道路上,而且未来的社会是由年轻一代掌握的,年少时接受的教育会影响我们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 。须知我们不是在为他人改变世界,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出努力 。长久积聚的恶习很难在一时改变,但哪怕是些微的改变也是进步 , 不是吗?
看完梁先生的书,从书中字里行间,我都感受到了强烈的正面力量 , 这也是梁先生致力于出书的初衷,能把正面能量传递给他人,这就是书籍的力量 。文革本是一段晦暗的历史,在初次与其碰撞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严肃的态度,看到历史残酷的一面,我会难过,看到人情温暖的一面 , 我会动容,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历史一旦打开小缺口,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直面感受并评判,若有可能 , 要让更多人看到,这是以史明鉴的要义 。
关于《知青》这部电视剧,作者给了许多笔墨 , 有时间要看一下 。
- 观月记四美_观月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_消防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 观察蜗牛的日记_蜗牛的观察日记的结尾
- 观察蜗牛的作文_观察蜗牛作文怎么写30
- 观察蚂蚁的作文_观察蚂蚁作文题目
- 观察蚂蚁作文_观察蚂蚁的作文400字
- 观察的近义词是什么_索性的近义词和观察的近义词寻思的近义词是什么?
- 观察的近义词_观察的近义词是什么
- 观察植物的日记_描写植物的观察日记三百字左右怎么写?
- 观察植物的作文_写一篇观察植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