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活动记录_《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教研活动记录

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形式都有哪些1、教材过关式
教材过关是教师走进课堂前要过的第一关,因此这项活动在每个开学初进行 。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本学期所教的教材进行过关 , 主要以说教材、说教法、说课标、说课后习题等活动展开 。这种活动形式主要是提高教材的驾驭和整合能力,上课时教师可以纵横考虑,使教学更有效 。
教材过关,要让教师事先有准备,一学期一次 , 每人都要说并且有书面材料 。
2、学情分析式
了解了教材之后,教师就要了解学情 , 因材施教是教学之根本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纪律情况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
活动前每位教师对自己所任班级学生进行分析,并通过学情分析写出教学方法 , 如何实施教学,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
教师应该把学情分析写在教案的前面,写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 。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_《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教研活动记录

文章插图

3、听、评课式
一般教研组进行的都很好,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增强,教学功底在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受益匪浅,成熟很快 , 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上和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上 。
一节课 , 同学年的一位教师评 , 其它学年的各有一位教师评 , 最后组长总结,把不同的观点收上来,让所有人都受启发,评课时 , 重点评教学效果,注重课堂生成过程 。
4、教法、学法研讨式
合理科学的教法、学法是教学效果的保证,是教师打开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此项活动前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位教师把自己上课效果最好的一节课的教学法和即将上的一节课的教学法介绍给同行,让同行思考学习 , 达成共识,这样,教师会进步更快,每位教师要有书面材料 。
5、说课式
说课是教研活动常见的形式,是深入研究学生、教材、课标和教学过程的最好方法 。说课前布置好任务,准备好说课材料,环节要齐全,有典型性和科学性,说课人说完后,其他人要进行补充、完善 , 说课时最好能脱稿,这是一种锻炼,不仅青年教师要练,老教师也要练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研活动语文教研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活动记录 "作文真难!"这是小学生的普遍反映 。作文到底难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小学生作文之所以这么"难" , 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二是写作素材平时积累不足 。为此,本人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进 。
一、培养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 , 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 , 生动有趣的素材积累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
1.复述故事写作文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为了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写作状态 , 形成轻松的写作氛围,笔者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让别人看了清楚明白 。接着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学生听得聚精会神 。之后,请两名同学上台复述,台下同学可以提示补充 , 最后让学生把故事写下来 。同学们都满怀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顺流畅、具体,笔者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心情愉快 , 既有了成功的体验,又减轻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
2.创设情景写作文
三、四年级学生最怕作文,因为一、二年级训练的是看图说话,现在面对题目要学生写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 , 学生自然感到无从下笔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减轻作文的难度 。
我为学生创设的情景:观察一幅有意义的画、幽默故事、表演小品等,指导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按要求写下来 。创设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 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在轻松愉快中学作文 。
3.搞活动训练写作文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有趣味的活动之中 , 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平时,我经常组织班内朗诵会、写字比赛、书画展、词语接龙等活动,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组织拔河比赛、接力赛、作文竞赛等 。趁着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观察重点等,帮助他们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体验 , 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清楚、完整、有条理,往往能写出真情实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作文 。
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对于低年级学生,每学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能写,更重要的是会用 。在课堂上多进行句子训练,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 。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点、标、画,让学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通过阅读,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之后,选取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摹仿写作 。这样不仅减轻了作文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再次回顾文章写法,体会课文之精、之美、之妙,更易于接受写作文,并通过学语文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 。
三、滴水成河,重视知识积累 。
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 , 要想写出具体生动有特色的文章,学生不仅要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积累和写作知识的积累 。然而,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笔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 。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 。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 , 提高观察质量 。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 , 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 , 尝到它的滋味 。这样,通过大量的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学生自己的素材库必然日渐充实,写作文时 , 所需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来了 。
我以为,喜欢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欢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 。这个阶段是学生"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作文方面的书 , 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摘录优美的词语、好的句子或段落,记下自己的感想见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读书、摘记习惯 。长期坚持,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
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 , "作文难"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 。
如何抓好语文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记录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二 
项目名称
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活动时间
2017.3.21
活动地址
六年级教师办公室

参与人员
周海鸥、金晓锚 、朱新英、谢海珍、厉孙


【教学预设】
一、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
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感受篇章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 。
2.了解“例证观点”的结构 。(3—6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说法 , 我们课文中第二段就有 。
(2)了解三个事例的总起 。(第2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
A.自由读 。你觉得哪个地方特别有趣?
理解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
a.理解句中的“?”,延伸理解事例中的“?” 。
b.理解句中的“!” , 延伸理解事例中的“!” 。
C.“拉直”相对应的文字就是——(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d.小结 , 理解“见微知著” 。
利用“见微知著”朗读齐读第二自然段 。
也就是说,见微知著就是——齐读(从细小的……找到了真理)
B.小结,文中的三个事例,都是紧紧围绕这段话进行论证的,可以说 , 第二自然段就是三个事例的(板书:总起) 。(写上自然段序号)
●过渡:按照平常的习惯,有总起,一般还会有——“总结” 。看看 , 第六自然段是不是 。(是)
(3)了解三个事例的总结 。(第6自然段)
学习第六自然段 。
A.有几个词语落掉了,谁能读出来?(指名读)
你是怎么读对的?(从发现到发明 , 再到创造,有所成就,层次有递进)
B.可见,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语言非常(板书:严密) 。
C.齐读第六自然段 。
(4)小结例证的结构:
●过渡:(出示:1和7、8自然段)可课文中的1、7、8自然段有什么用呢?
3.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 。
(1)快速浏览课文 , 想想第1和7、8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
(2)课文(课件出示:提出观点)提出观点,通过例子证明观点(课件出示:例证观点),最后总结观点(课件出示:总结观点) 。
有一个词反复出现——观点 。
小结:为让更多的人去相信自己的观点 , 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为主要目的,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它(板书:议论文) 。
(3)板书复现文章结构 。(分段)
将观点直接当作题目 , 是议论文常用的 。
三、            比较阅读,感受语言特色 。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_《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教研活动记录】●议论文在篇章结构上和其它文章有这么大的不同,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以第一个事例为例,好好进行比较研读 。
1.默读比较两个材料,写写自己的发现 。(建议:你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比较,也可以从细节上进行比较 。)
2.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2.小组合作,交流看法 。
要求:选出组内最有智慧的看法 , 准备全班交流 。
3.反?。海ㄔど瑁?
总结课堂,巩固学习重点

存  在
问  题
课堂生成没有好好把握!

解  决
意  见
教师创造条件,家长予以配合,双管齐下!

备  注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_《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教研活动记录

文章插图
小学语文教研组记录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达成高度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
2.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
3.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
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 。
5.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
7.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思教学效果
2.思自己的行为
3.思成功之处
4.思教学不足
5.思改进措施
6.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
(四)关于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 。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 , 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 , 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 , 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
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
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 。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
谌雪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 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 , 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 。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 。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字谜大擂台 。
(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 。(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
(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 , 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 , 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 。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1
活动主题: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特别是在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没有真正走进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 。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精彩,什么课都想感动天感动地 。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内涵 。到头来只是一派虚假繁荣 。与其那样 , 不如做些实在的 ,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打牢基础 , 读好、写好 。
二、问题的解决:
1、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 切莫“同一首歌” 。
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 切莫“为表演而表演” 。
2、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
三、总结:
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 , 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2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 。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 。”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 。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 , 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 。“讲解只能让人知道 , 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 , 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 。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 , 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 。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 。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 , 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 。“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 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 。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 , 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 , 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 , 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 。”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 。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 , 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 。言虽简单 , 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 。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 , 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 。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盐战滩乃莸母星樾畔? ,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 。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 , 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 , 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 。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 。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3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 。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2、解读文本把握目标——分年级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谌雪娇)
(1)大屏幕出示文本内容(吴琼瑛负责课件)
主持人:好,让我来接过这个接力棒 。我记得在青赛课期间,时常会听到评委与参赛选手交流一个问题,我记得戴主任就问过:你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到位了吗?文本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物的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 。“回首来时语文路 , 潜心会文最是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义 。下面,让我们跟随本部三年级组青春靓丽的黄春英、缪玲、黄梅芳、黄翠玲老师一起走进《放飞蜻蜓》 。
(2)教师个性化分角色朗读 。
(3)按年级组讨论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及简要提出突破本课难点的建议(有效突破难点的金点子) 。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4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主持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 。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谢谢几位老师的朗读 , 对文本的解读目的是为了制订、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规定教与学的全过程的纲领 。下面请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本课难点的教学策略 。
(讨论交流5-7分钟,然后全体交流 , 主持人即兴串讲)
(下发讨论表格,以组为单位记录讨论结果,并确定一位中心发言人,由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讨论的问题有:
A、通过阅读文本,你们组认为《放飞蜻蜓》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是:
B、(有效教学金点子)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 你们组有哪些建议?
(4)请3-4个组代表讲解 。
(5)提出我们组通过研读教材,确定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
主持人: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研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停下的是实践的脚步 。下面,让我们走进吴柳清老师的课堂,看看吴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目标的达成情况 。下面请老师们往后座,稍作休息后一起来欣赏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
3、课例示范,践行目标(吴柳青负责)
要求:通过观摩课例,关注和检测目标达成的效果及策略 。
4、有效教学在反思评议中提升 。(反思评课环节由余宗翰主持 , 吴柳青负责反思,潘萍、覃宁、黄春英、龙懿敏围绕目标的达成及实施的策略进行评课,组外教师补充 。)
5、活动小结(卢卫)
今天我们三年级组围绕“有效教学”这一课题 , 以“解读文本 ,明确目标 ”为切入点 , 进行了现场集体备课,对话交流,课例展示,评课反思等活动,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来保障有效教学的实践 。虽然我们来不及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但只要老师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潜心会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 “目标导航”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游离保障,能引起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目标及文本的关注,我们这次教研活动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一种共识,追求语文教学的扎扎实实、简简单单、回归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我们就能实现有效教学 。让我们沿着有效教学的道路 , 去深入探讨 。感谢学校领导的指导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
6、集体诵读陶行知教育语录
(让我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成为一个有爱心和智慧的教师)
● 爱满天下 , 乐育英才 。
●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
●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 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
7、黄校长提出希望 。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16
主题:课题与教研同行理论与实践碰撞-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探究
1、熟悉《课标》要求 , 正确认识识字教学 。
2、正确认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识字教学 。
3、做好识字过渡,多方位引导 。
4、把握阅读教学中有效识字的基本策略 。
5、黄勤老师执教的《特殊的葬礼》 。
参考资料:搜的,没有编辑,我也是这样用的
急求:初中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全期约15次)、评...一
时间:2010-3-11
地点:六楼教师沙龙
参与人:初中语文老师
主题:本学期研修重点——案例搜集
主要内容:
1、 教学进度
(1)本学期时间短、课时紧,请各位老师关注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
(2)教学计划制订出现的问题:不要随便删减课文,精讲篇目都应安排,尊重教材 。
公开课尽量用课文,自读课文可以自己安排
2、假期作业上交情况
作业上交及时,全部完成 。
3、本学期研修重点
接上学期研修,本期研修重点即为教学案例的搜集和导语的设计,即关注教学微技能 。各位老师从微技能入手提高教学效能 。
本学期组内有4节公开课 , 初、高中各两节 。
4、学习文章并讨论:《课为什么会教不完》
(1)教学情境把握不当
课例:学生发言天马行空,找不到老师要求的发言 。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及时作出有效地引导;
(2)忽视探究前的指导
课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
走回头路的探究过程
教师要精心预设 , 对学生而言也需要必要的准备 。
(3)缺乏驾驭课堂的机制
缺乏因时因地改变的设计
——要灵活的驾驭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弹性
大家发言:
庄:有时候听课,设计问题不适合学生 , 就会反过来重新修正问题 。修正后就会好很多 。
赵:就像我们上课 , 第一个班级上完之后,会调整教案 , 第二个班级会比第一个班级反映好一点 。
王:这是备课备学生的问题 。备学生备得不够就会产生课时不够的情况 。尤其是毕业班,总会怕他们有些知识点掌握不好 。
秦:毕业班这种问题比较多,老师不放心 。
庄:范晶老师来听课也曾说过问题的指向性 , 我们可以把问题设计得更精确 。
马:学生回答有时会在一个问题上纠缠很久 。
张:问题提出来学生不能马上理解 。
陆:还是问题的指向性有问题 。
?。翰灰既攵既耄苯咏胫魈?。一节课只要有重点,就可以了 。
王:对教学进度的把握,对重点的取舍,对我们都是有帮助的 。
这个学期的重点:教学微技能,课堂教学的优化 。
注意一下我们的案例 。主要和我们的作文有关 。主要是留下我们教学中的思考 。
如何提高语文复习效率教研活动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觉得最起码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一个教师,尽管你在课堂上声嘶力竭地要求学生多阅读,只要你不帮他指出其重要性,就很难让学生对阅读具有自学性,正如布鲁纳斯所说:“要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 , 也就是说,你必须帮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之朝这个目标前进 。其实,书本是死的,学生是活的,不能以一个教学大纲就将学生死板地捆在条条框框上,这只能让学生反感,厌学、弃学现象由此产生 。相反,当学生接受了语文,对之产生了兴趣 , 在歌声、笑声中所学到的东西 , 又岂是课本上所能包含的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既乐知 , 又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呢?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应多读书看报 , 扩大知识视野 。同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理,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具备课外阅读的持久性 。2、培养每天读书的习惯美国中小学一直推行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 。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其终身阅读的习惯 。其大致做法是:每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钟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作品,教师不提问,不要求写笔记,不做任何成绩记录 , 结果成绩斐然 。我们要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存 。”有了这种感觉,说明阅读已经生活化了 。我们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那样把大家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 。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阅读材料,构建阅读空间,循序渐进,先扶后放,慢慢养成习惯,一天不读便寝食难安 。3、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 , 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 。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 , 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 。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从开始的一句话、一个词的概括、评价,到内容提要,感受体会等 , 老师都要准确把握,耐心引导 。不能让笔记成为学生的负担,也不能让他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4、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边读边思,能够使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读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和起点,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就有发现 。创新源于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外读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向学生推荐阅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节目 , 要兼顾思想性和知识性 ,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语文教学实际,兼顾学生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阅读 , 反对那种“多多益善” ,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流于形式的做法 。课外阅读既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语文教学目标配合课堂教学,又要考虑其它学科的需要及其学生兴趣的广泛性,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使课堂成为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 , 课外成为课外阅读的主战场 。有人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是啊!我们的孩子只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阅读 , 才能获取知识,适应现代化的学习要求,才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跃马平川”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教研活动记录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承载着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众所周知,人们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更是如此 。每一个人都不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能出口成章.而是通过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来丰富,积累语言,并用语言来表达展示自己,进而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这里我只是浅谈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