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语故事_与读书有四字成语故事

有关读书刻苦的成语故事十个1、韦编三绝
孔子一生都在学习,到了晚年后,更是喜欢上了易经 。易经非常难懂,学起来特别吃力,但孔子却不怕吃苦,一直反反复复地诵读,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当时还没有发明出纸张,书都是用竹简或木简写成的,非常笨重 。将许多竹简使用皮条一同穿起后,便做成了一册书 。因为孔子过于勤奋学习 , 勤展书简 , 次数多了 , 竟弄断了三次皮条 。
2、牛角挂书
李密在少年时发奋学习,上进心很强 , 他打听到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 。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 。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中的《项羽传》 。
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呵!”少年书生回过头来 , 一见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一老一少在路边上交谈起来 , 李密谈吐不俗,杨素深深感到他不同寻常 。果然 , 李密后来成了隋末农民起义队伍瓦岗军的首领 。
3、穿壁引光
西汉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 。他刻苦学习 , 后来在汉元帝时期当上了太子少傅 。
4、映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亮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顾不得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
5、圆木警枕
司马光从小到老 , 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 , 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 。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 。卧具很简单:一架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 。
为什么要用圆木枕头呢?说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 。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 , 极容易滚动 。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 。头跌在木板床上 , “咚”的一声,他惊醒了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 。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 。
6、牧豕听经
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 , 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 。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 。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 。
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 。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 , 努力耕种 。庄稼快熟时 , 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 。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
7、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 , 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 , 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 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 , 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 , 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
8、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
9、临池学书
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 , 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 。
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 。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 。
10、昼耕夜诵
北魏崔光幼年家贫,嗜书好学,白天耕种 , 夜晚读书 。后为人撰写书稿,以润笔之资赡养父母 。北魏孝文帝泰和六年,崔光仕魏为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后李彪解职,史事由崔光专任 。后因谋略功,实授太子少傅,迁右光禄大夫 。孝明帝熙平元年,封为平恩县侯 , 加授太子太保 。

读书成语故事_与读书有四字成语故事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形容读书刻苦的成语有:牛角挂书、悬梁刺股、废寝忘食、凿壁偷光、学而不厌、韦编三绝、囊萤映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全神贯注、闻鸡起舞、手不释卷、目不窥园、焚膏继晷、鸡鸣而起 , 等等,有着很多的经典故事,激励着人们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悬梁刺股
古人读书的成语故事1,囊萤映雪《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以夜继日焉 。”释译:晋朝车胤恭谨勤苦 , 学习不知疲倦 。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由于家里穷,不能经常弄到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一直读到天亮 。清张英《渊鉴类涵》卷二0二:“孙康家贫 , 无油,尝映雪读书” 。《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后用以比喻刻苦勤学 。《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也载此事 。
2,悬梁刺股东汉时候 , 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 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 , 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 , 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 , 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 , 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 , 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
古代名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1、负薪挂角
汉朝时期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
2、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 。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
那时 , 他已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 , 杨时去拜见程颐时 , 恰逢程颐正在睡觉 , 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 , 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习机会 。
读书成语故事_与读书有四字成语故事

文章插图
3、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 。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 , 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 , 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
3、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 , 干出一番事业 。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 , 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
当时 , 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 , 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
一天半夜 , 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羌υ谔浣?。
不过 , 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闻言,跟着穿衣起床 。两人来到院子里 , 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4、悬梁刺股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 。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 , 只要头一低 , 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 。他舟游四方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 , 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
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 , 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
5、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 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里借书来读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致力读书 , 欧阳修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1、头悬梁,锥刺股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 , 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 , 悬屋梁 。”
头悬梁 ——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 , 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

锥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  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
2、囊萤映雪
【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 , 非常可惜 。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 , 就起身跑一跑 , 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 , 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 , 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
3、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但因穷无钱买烛 。邻居家夜里点烛,烛光却照不进来 , 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烛光照射进来 , 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 。匡衡这种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精神,受到后人的称赞 。
其他成语有:
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
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 。比喻读书勤奋 。
孜孜不倦:孜孜:勤勉 , 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
朝斯夕斯:早上这样 , 晚上也这样 。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
…………
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有哪些1.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 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 , 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
2.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 , 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
3.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
4.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 , 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 , 血流至足 。”
激励读书的成语故事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 。比喻读书勤奋 。
囊萤映雪
孙康 , 晋京兆人 , 性敏好学 , 家贫无油 , 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 , 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 , 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 , 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 , 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
凿壁借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名叫匡衡 , 关于他凿壁偷光读书的故事 , 至今仍被人们传为佳话 。
史书记载,匡衡自小家境贫寒 。白天 , 他靠砍柴割草,换点粮食度日;晚上,他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买油灯 。他看到邻居家灯火明亮,就在墙上动手凿个洞,引一点微弱的亮光 。每天晚上,他就靠这点儿亮光如饥似渴、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后来,为了能读到更多的书,他甚至愿意给一位家中藏书丰富的人做奴仆而不计报酬,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读到更多的书 。
还有:
暗室求物 傲贤慢士 白面书生 闭户读书 博览群书 布衣韦带 穿壁引光 春诵夏弦 箪食瓢饮 读书得间 废书而叹 焚膏继晷 腹载五车 滚瓜烂熟 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开卷有益 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磨穿铁砚 囊萤照读 牛角挂书 囊萤照书 七行俱下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十年寒窗 诗礼之家 十行俱下 书香门第 十年窗下 硕学通儒 书声琅琅 大璞不完 孙康映雪 徒读父书 五行并下 韦编三绝 学富五车 寻章摘句 一箪一瓢 一介书生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映月读书 源头活水 映雪读书 招贤纳士 昼耕夜诵 折节读书 暗室求物
与读书有四字成语故事【读书成语故事_与读书有四字成语故事】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
一、博览群书
读音:[ bó lǎn qún shū ]
释义:博:广泛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 。形容读书很多 。
出处:《周书·庾信传》:“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
白话译文:小的时候脑子就很灵活,无比的聪慧 ,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特别精通《春秋左氏传》 。
二、学富五车
读音:[ xué fù wǔ chē ]
释义:形容读书多,学问大(五车:指五车书) 。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白话译文:所精通的是各个方面的技能 , 学问大的需要五辆车才能装下 。
三、博闻强识
读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
释义: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也说博闻强记 。
出处:《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晃街?。”
白话译文:有广博的见识和超强的记忆力却很谦让 , 做善事很勤勉却不倦怠,这就是君子 。
四、博学多才
读音:[ bó xué duō cái ]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傥;不拘细行 。”
白话译文:郤诜这人学识广博,风流倜傥,不拘泥于小节 。
五、满腹经纶
读音:[ mǎn fù jīng lún ]
释义:比喻人很有学问、本领 。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 , 君子以经纶 。”
白话译文:云雷表示事物的开头 , 万事开头难 , 如果是君子的话,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成就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