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的翻译《纸上谈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 , 时为将 , 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
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 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 , 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 , 秦悉坑之 。
二、译文
赵括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 , 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 , 恐怕会遭到惨败 。”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王说:“为什么?”赵母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父亲虽是大将 , 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他人的有几十次 , 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 , 从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 。
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 , 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他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
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 。”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 , 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
赵括一取得了廉颇的职权,就立刻全盘更改法令,调动官吏 。秦国将领白起得到情报 , 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 。经过四十几天后,赵军饥饿难忍,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突围,四次突围均告失败,赵括在突围中被射死 。主将阵亡 , 数十万大军投降了秦军 , 秦军把他们全部坑杀了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一、典故人物介绍
赵括(不可考-前260年),嬴姓,赵氏 , 名括 。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 , 赵括代替廉颇 , 改守为攻 , 最终兵败,赵括也被秦军射杀而死 。
二、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赵括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 , 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 。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 。
层层衬染,极力蓄势,造成人物形象的张势 。司马迁在文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层层蓄势,有如大江截流 。例如司马迁笔势陡转:多谋善断、意气风发的蔺相如竟对无理取闹的廉颇一再退忍避让,连门客都感到羞愧 。当门客要离开他时 , 才袒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 。
三、作者介绍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 。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 。其核心是天道自然 , 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 ,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括赵括纸上谈兵 翻译翻译: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曰∶“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讨论它了 。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 , 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
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的任用军官 。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赵军士气不能统一 。被困四十多天 , 赵军非常饥饿 , 赵括亲自指挥精兵博战 , 秦军用箭射死了赵括 。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秦国全部将它们活埋了 。
典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
然而战国时并没有纸,最原始的纸诞生于西汉 , 晚于春秋 。故纸上谈兵四字出典既非《史记》 , 亦非司马迁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 , 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 , 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
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但是,故事的背景是战国时期,那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张 。所以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帛等丝织品上 。
有人说纸上谈兵是源于明代人刘三吾在一首诗中说:“朝野犹夸纸上兵” 。我没看到原诗 , 姑且存疑 。
所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还是有很大错误的,准确地说实际应该是竹上谈兵,木上谈兵,帛上谈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还在看竹简 , 比他早的赵括是不知道纸为何物的 。现在的考古发现最早的纸在西汉就出现了,比传统的说法,蔡伦造纸的东汉时期要早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故事大概内容纸上谈兵的故事概括,经典故事
赵括为什么只会纸上谈兵?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 。截断了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 。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 。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队接收了上党 。过了两年 , 秦国又派王龁(音hé)围住上党 。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 。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 。廉颇连忙守住阵地 , 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 。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 。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 , 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 。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 。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 , 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 。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 。如今来的是王龁 , 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 。要是换上我 , 打败他不在话下 。”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 。”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 。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 。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 。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 , 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 , 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 。’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 。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军,声势十分浩大 。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 。敌人打败了 , 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算完 。”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 , 去指挥秦军 。白起一到长平 , 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 。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 。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 。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 。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
赵括的军队 , 内无粮草 , 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 , 无心作战 。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 , 把赵括射死了 。赵军听到主将被杀 , 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 。四十万赵军 , 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
《赵括纸上谈兵》原文加翻译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 , 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 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 , 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 , 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 , 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译文: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做将军 。”赵王说:“为什么?”
(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 , 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 。
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 。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 , 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
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 。”赵括的母亲于是说:“大王最终决定要派他出兵,那么如果有不顺利的情况发生,我能够不受到连累吗?”赵王答应了她 。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 , 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 。
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 , 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 。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秦军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一词多义
故
①括母问奢其故:原因,缘故
②故渔者歌曰:因此
以
①以天下莫能当:认为
②以此夸能:用
③记日以还:来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
⑤俯身倾耳以请:表修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而”
⑥以此自终:凭借
遂
①数十万之众遂降秦:于是
②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易
①而括易言之:轻易
②易置军吏:撤换
善
①然不谓善:好,对的事
②吴儿善泅者数百:善于
然
①奢不能难,然不谓善:然而
②屋舍俨然:·····的样子
自
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从
②并自为其名:自己
尝
①尝与其父奢言兵事:曾经
②险阻艰难 , 备尝之矣:经历
绝
①而绝其粮道:隔断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
古今异义
①秦将白起闻之:闻 古:听说
今:用鼻子嗅
②兵,死地也:兵 古:战争
今:士兵
③破赵军者必括也:破 古:灭亡
今:使······破碎
词语解释
(1)少时;小时候 。
(2)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 。
(3)以天下莫能当:认为天下没有人抵得过他的 。以,认为 。
(4)奢:赵奢,赵括之父,赵国名将,曾多次率赵军破秦军 。
(5)难:驳倒 。
(6)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 。死地,生死存亡之地 。
(7)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
(8)赵:赵国 。
(9)廉颇:赵国良将 。廉颇对秦作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深沟高垒的防御战 。后赵王中了秦的离间计,用赵括代廉颇 。
(10)悉更约束:全部改变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约束 , 规矩 。
(11)坑(kēng):活埋 。
(12)尝:曾经 。
(13)卒:步兵,士兵 。
(14)将:使……为将 , 使动用法 。
(15)佯:假装 。
(16)奇兵:战争中用于引用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也称“饵兵”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的赵括讲的是什么?
赵括“纸上谈兵”是哪场战役?纸上谈兵是长平之战 。
- 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 (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 , 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20万降兵 。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 。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 , 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 , 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 , 组织进攻 。
4.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
【赵括纸上谈兵_赵括“纸上谈兵”是哪场战役?】
- 先干为敬什么意思 先干为敬的意思
- 走进桃花源_歌词“走进了桃花园”歌名是什么???女声唱的。。。
- 走进信息世界手抄报_关于走进信息世界的手抄报资料
- 赤子之心什么意思_一颗赤子之心是什么意思
- 吾乃是什么意思 吾乃意思是什么
- 赞美老师的好词好句_赞美老师的好词佳句
- 赞美梅花的诗句_赞美“梅花”的诗句有哪些?
- 赞美梅花的诗_赞美“梅花”的诗句有哪些?
- 三年级 赞美冬天的诗句_赞美“冬天”的古诗有哪些?
- 赞不绝口的意思_赞不绝口的“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