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阅读大班长城教案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去理解、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 , 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
中班开心识字长城教案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兔妈妈与小兔子间浓浓的情意 。
2、发展扩散性思维,尝试以具体的动作、语言来表达情感 。
3、感悟真挚深切的“爱” , 勇敢表达出来 。能感受父母长辈的爱,懂得感恩 。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故事配乐;大海、柳树、月亮星星、围巾等图片;合肥字卡 。
发现教育研究所编的华文早读幼儿用书5〈长城〉的教案首先写教学目标 , 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 , 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 , 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
幼儿蒙氏阅读第六册长城怎么写教案长城
执教人:余亚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读写新学词语 。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重、难点: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习单元导读;
我们要学习第5组课文“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认真读课文 ,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
2、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 。板题、读课
同学们 ,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
二、初步读文 , 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课文,正音、师:读课文时 , 边读课文,边想画面那是个很好的读书习惯 。我们班上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到过长城 , 那么我们运用这个方法在课文中尽情地游览吧 。
2、检查字词:第一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理解词意,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知道“崇”和“峻”都是“高”的意思,了解构词方式 。
出示第二组词: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读一读,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长城结构图 , 由学生板图标注“垛子、瞭望口、射口、”这些位置,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小结
长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难点:在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的同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
教具准备:课件(或图片)、歌曲《长城长》
一、音乐导入,渲染氛围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长城,你们还记得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吗?[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这句话 。]
生:(出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我们再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2、我们都知道奇迹是指(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不平凡的业绩 。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难能可贵的) 。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录象走进长城 。(播放录象)
二、图文结合 , 感知长城——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长城远景图片):如果要为刚才那个短片配上一两句话,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合适?
3、A:生:远看长城 , 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
(1)读了这句话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哪个词让你体会最深刻?
(2)看完了图片后,你一定更明白“崇山峻岭”这个词的意思了吧?再看一看图中的长城的样子, “蜿蜒盘旋”也不难理解了吧?
(3)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长城长这一特点的呢?你觉得这样写好吗?好在哪?
(4)同学们越来越善于思考了 。谁能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大家说读得怎样,你能把它的气魄雄伟读出来吗?
过渡:还有哪句话可以做这些图的解说词?
4、B: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长城长)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介绍长城“长”这个特点的?(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
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个地方 。(出示图片:山海关、嘉峪关)
(1)我们再看看要从山海关到达嘉峪关一共要经过哪些地方?(出示地图)[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2)现在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长城?(真是气势雄伟……)
(3)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相信更能把长城的气魄雄伟读出来 。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
三、品读词句,品味长城——学习第二自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 。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 , 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台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
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
(2)、 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瞭望口、射口吧!
(3)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台顶上燃烟放炮,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 , 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到朝廷 。]
C、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 。
{资料: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到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 , 石条最长达3.1米,重1.5-1.7吨;墙体填满泥土、石块、用夯筑实;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汁掺石灰粘结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 。)
过渡:长城作为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 不仅建得高大坚固,而且设计有方,设施齐全 。对长城了解了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
四 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
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句话的呢?
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建长城的材料: 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 , 后不见尾 。
出示:据记载 , 单是公元555年,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900里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
万里长城的工程量,据粗略估计,仅以明朝修筑为例,如果将其砖石、土方用来修筑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墙,可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如果用来铺筑一条宽5米、厚35厘米的马路 , 那就能绕地球三四周了 。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总计10万里来计算,则这道长墙可绕地球十几周,这条马路,可绕地球三四十周 。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许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 。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 “ 智慧 ” 的结晶 ? 智慧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 。)
5、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
6、小结全段: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衫薇叩奶炜占锹剂舜厦髦腔鄣墓糯投嗣褚簧种氐暮粑? ,一曲曲嘹亮的号子 。
五、拓展 , 激发自豪之情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 在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
2、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明白长城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六、拓展,激发自豪之情:
长城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 , 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 , 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许多海内外的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长城作为自己的梦想,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的元首曾登上过长城 。
1、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位国家领导人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 , 指名读 。
出示: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总理拉宾”
2、长城,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 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七、布置课外选做任务:
搜集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图片资料 。
板书:
劳血汗高大坚固伟
动凝成长城=大
人智慧防御、进攻奇
民气魄雄伟迹
小学语文四年级公开课教案【长城教学设计_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教学设计】《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了解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的作用;
(2)领会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不同价值 , 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3)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利用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
(4)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 , 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
●教学难点分析
如何运用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区域在不断地变化,身边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人类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类的过去就是人类的历史,要想了解人类自己,首先要从了解人类的过去入手 。可见过去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 但是过去的事情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么后人是怎样探寻历史发展的踪迹的呢?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
【板书】第四课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新课教学)
(文献资料)
【提问】我们知道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是不能重演的,既然如此,我们是怎样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呢?
学生发言 。
【总结】对 , 人们就是通过存留下来的或考古发掘出来的各种资料来努力重现历史 。这些资料是我们发现历史、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哪些资料来了解历史呢?也就是说人类的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呢?
【叙述】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鸿门宴 。
请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讲述“鸿门宴”的故事 。
【提问】我们是怎样了解鸿门宴的故事的呢?(通过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 。)
【总结】可见,历史虽然不能重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
【板书】文献资料
【提问】什么叫文献资料?
学生发言 。
【总结】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
【叙述】但最早的文献资料还不是书籍 。
【展示】甲骨文的资料图片 。
【提问】他们为什么把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总结】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是由一些被称作“史”的官,将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时间、结果等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并加以保存,这就是中国相当古老的文献记载 。这些记载使后人能够了解到商代的社会生活 。
【叙述】除了甲骨文之外,考古学家还陆续发现了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大量竹木简 。这些竹木简上的文字,使人们对当时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
【总结】可见,这些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也属于文献资料 。
【展示】居延汉简图片 。
【叙述】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在不断的变化 , 书写材料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变为竹简、木牍,进而,进步到纸张 。人们将文字书写在某种材料上 , 制成书 。因此书籍就成为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资料 。
【提问】当时的历史是由什么人来记载的呢?(当时的历史是由史官和少数文人学者撰写的 。)
然后,请学生阅读第124页阅读卡:秉笔直书的史官)
【提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主要记述者是史官,史官的基本素养有德、才、学、识等,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秉笔直书的史德 。正因为有很多这样的史官,才能使人们看到相对客观的文字资料,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文献去研究久远的过去 。)
【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书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现在出现了不用纸张的电子书籍 。而且 , 撰写历史的人也不仅仅局限在史官或者文人身上,普通人也可以书写历史 。比如说写自传,实际上就是写个人的历史;有些人对自己的家庭、家族感兴趣,就可以撰写家庭史、家族史 。如果我们想了解身边生活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去调查研究,撰写我们学校的历史 , 社区的历史,村落的历史,甚至每一件生活用具的历史 。
【提问】史官的记载和普通人的记载有什么不同呢?史官主要记载的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事件等,但是对于民间的历史、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却不关注,那么如何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呢?
(实物资料)
【展示】《汉代舞女画像砖》 。
【提问】通过画像砖,你能了解汉代的哪些情况?(了解汉代的舞蹈服饰和社会生活等 。)
【总结】所以,文献资料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除了书籍之外,还包括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它文字和音像资料 。
【提问】文字产生之后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来了解,那么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我们如何认识呢?
【总结】对于没有书籍和文字传世的远古时代,文物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它 。
【板书】实物资料
【提问】文物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 。
【总结】文物指的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 。比如说遗物、遗迹等 。
【提问】文物是怎样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呢?
【展示】山顶洞人的骨针、装饰品和头盖骨图片资料 。
【提问】从这些文物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
【提问】这是一根针,但是它却不是一根普通的针,它是用骨头做成的,并且经过考古学家的测定,这根针距今已有18000年了,是我国远古先民们使用过的,根据刚才老师的描述,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这说明我国远古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针了;这说明他们已经有衣服穿了 。
【提问】这根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回答:骨头 。
【提问】我们知道骨头这种材料很硬 , 如果把他磨成针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况且针上还有小孔 , 看到这细细的针和针上的小孔,你又会想到什么?(这说明当时人的磨制技术很高,并且钻孔技术已经出现了 。说明了当时的居民已经很聪明了 。)
【提问】针是用来做什么用的?(缝衣服 。)
【提问】有了衣服穿 , 说明了什么问题?(更暖和了、更美了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得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美的意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
【展示】“装饰品”的图片 。
【提问】这些装饰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兽骨、贝壳、海蚶壳等 。)
【提问】这些材料的使用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当时人的饮食当中有野兽的肉和海鲜等 。)
【提问】当时人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有高山、有森林、有河流 。)
【提问】当时人的生活范围如何?(当时人的生活范围很广泛 。)
【提问】这组装饰品是用来做什么的?(把这些东西穿在一起,可以做成项链,戴在脖子上 。)
【提问】当时人为什么佩戴装饰品?(因为戴上装饰品显得很漂亮,说明当时的人已经有了美的观念和意识 。)
【提问】请仔细观察装饰品,思考这组装饰品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美?(对称美 。)
【提问】装饰品的出现还能说明什么问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如果当时的人们还吃不饱肚子,就不可能想到制造装饰品,而且从兽牙、贝壳和海蚶壳这些材料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变化 。)
【展示】山顶洞人头盖骨及其复原像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骨针和装饰品的主人 。
【展示】司母戊鼎的图片 。
【提问】从中你能看出什么?(商朝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商朝的祭祀情况、商朝的青铜艺术 。)
【总结】文物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 , 还能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 , 再现历史 。
学生阅读125页阅读卡:“碑文的破译揭开古埃及神秘的面纱”,让学生找到关键词并分析 。
【总结】可见,文物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但要发现古老的文物,还需要考古学家的帮助 。
【展示】125页图5-62考古学家在进行野外发掘 。
【总结】考古学家不但要长年对历史遗迹进行地下发掘,有时还要进行水下考古,寻找古代的沉船或沉在水下的遗迹 。就是由于他们辛勤的劳动,才换来人们对历史的更加全面的认识 。
【叙述】文物是不是都十分古老的呢?不一定,比如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今天的微机、笔记本电脑比起来就称得上文物了 。
【提问】文物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 。
【总结】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 , 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 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
【提问】文献和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 那么口耳相传的东西可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呢?
(口述资料)
【提问】请学生看第一组资料中的资料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属于什么资料?(口述资料 。)
【板书】口述资料
【叙述】实际上,口述资料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有些口述资料间接的曲折的反映了历史,有些口述资料直接的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 。
【叙述】那么,哪些属于口述资料呢?原来许多民间传说就属于口述资料 。比如端午节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等都属于口述资料 。口述资料中除了传说外,还有口述历史 。
【总结】现在人们还经常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然后把这些东西记下来 , 这些记载大多是真的,可以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 。
【承转】可见,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可以记载历史 。
【提问】那么,这三种资料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第一组资料 。
【提问】请大家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长城能被哭倒吗?
【总结】对,不能 。今天秦长城已经不存在了,也没有被哭倒的痕迹 , 所以我们不可能通过倒塌了的长城证明孟姜女哭长城的真实性,可见口述资料和实物资料均有局限性 。
【叙述】同样,司马迁史记中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的记载呢?有些同学查阅了《史记》,没有找到孟姜女哭长城的记载,所以文献资料也无法印证 。
【提问】但是长城我们都见过,请大家用几个词来描述长城 。(工程浩大、雄伟壮观 。)
【提问】那么如此浩大的工程由谁承担呢?(男子 。)
【提问】如果男子都去服徭役,就会导致什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于是人们开始怨恨长城,怨恨长城恨不得把它哭倒,于是就演绎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
【提问】我们知道长城没有被哭倒,可是强迫人民修筑长城的秦王朝却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所以我们可以从口述资料中了解一些文献记载的不足,同时口述资料还可以使历史边的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传说了解到秦朝徭役的繁重 。
【提问】文献资料:司马迁对长城的记载 , 反映的是什么?(长城的防御作用 。)
【提问】实物资料:城砖,反映的是什么?(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情况 。)
【总结】这三种不同的资料 , 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长城的评价 。反映的是长城的不同侧面 。
【提问】孙中山对长城的评价是怎样的?(充分肯定了长城的防御作用 。)
【提问】鲁迅的描述,反映的是什么?(反映的是徭役的残酷 。)
【提问】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长城呢?(我们应把口述资料、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看待长城 。)
【总结】可见,口述资料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实物资料可以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还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 。所以说:三种资料对我们认识历史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只有合理的运用这三种资料,才能还历史的本来面貌 。
训练学生判断三种资料 。(过程略)
【提问】我们运用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案例 。长期以来我国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许多地方都有“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 。这是怎么回事呢?
【叙述】传说山西省洪洞县有棵大槐树,官府曾把人们骗到哪里 , 然后又强迫他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 。所以,许多地方的人都说自己是大槐树那个地方的子孙 。河北有一位同学的父母告诉他 , 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大槐树下,这位同学想证实一下,请大家帮助他 。
【提问】在《明太祖实录》和《明成祖实录》中记载 , 在山西洪洞县城西的大槐树下共进行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而上百万山西省的移民都经过设在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机构被迁往全国十几个省区和400多个县市,那么 , 是什么原因使明朝政府进行大批移民呢?然来,元末明初,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人口急剧减少,土地荒芜 。据史料统计,当时河北、河南、山东三个省加起来的总人口还不及山西一个省的人口多,所以,明朝的统治者为了休养生息,为了富国强民,所以明初的朱元璋就做出了一桩决策,主要就是从山西向河北地区,中原地区大量移民 。
【总结】一棵大槐树,魂系千百代,如今,始于汉代的古槐已不复存在,但发生在古槐下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却永远烙进了古槐树下移民后裔的心目中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洪洞大槐树已成为一种根的符号 , 一种家的标志 。
【展示】大槐树公园图片 。
【总结】所以 , 这些传说虽有虚构的成分,但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表达了人们被迫离开故乡的痛苦,以及他们对想象中的家乡的思念 。这些传说虽然并不等于历史,但却能告诉我们老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 。
【总结】事实上,研究历史并不容易,过去的事情毕竟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可能去重温一遍历史 。因此要了解历史,必须依靠历史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 。
【承转】根据史料记录的不同方法,可以把历史资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
【板书】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
【叙述】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又同时代的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欧资料 , 都是第一手资料 。后人写的历史著作都属于第二手资料 。
【提问】上述讨论过的资料中,哪些是第一手资料 , 哪些是第二手资料?
【提问】那么,如何运用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呢?
学生总结如何运用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 。
【总结】正是凭借和利用了这些资料,我们生活的故事才不断被发现、被记载、被传承下来 。
【展示】长城的资料:长城城砖上的刻痕和老乡家的城砖和石碑 。
【提问】请同学判断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并思考:你能想到什么?(保护文物 。)
【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做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 , 学会发现身边的历史 , 运用多种资料记载身边的历史,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下去 。
(课堂作业)
写班史或家族史 。要求:运用文献、实物、口述资料,800字以上 。
附:关于长城的资料
第一组资料:
资料一:
从前有两户人家,住在寿山的长城岭下,一家姓孟,一家姓姜,他们是一墙之隔的好邻居,但两家都无子女 。
有一年,孟家栽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很旺盛,葫芦秧都爬到了姜家的屋顶上去了 。奇怪的是这棵葫芦只结了一个葫芦,葫芦又正长在两家共有的墙上 。秋天葫芦成熟了,孟、姜两家都希望葫芦归自家 , 两家各不相让 , 争吵不休 。最后,在村人的调和下决定每家各分一半 。
两家把葫芦摘下来 , 当场就要锯为两半 , 但孟家找到锯后怎么也锯不开 , 后经木匠师傅指点才总算锯开 。当锯开后,众人十分惊讶!里面竟然端坐着一位俊俏的小姑娘,长得似仙女下凡 。两家一见这小姑娘都不争着要那葫芦了,却抢着要抱那小姑娘 。两家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还是由众人调解 , 两家轮流抚养这个小姑娘 。
从此之后,这个小姑娘就被孟、姜两家养活着 。一天,孟家对姜家说:“我们给她取个名吧 。”经双方商量便起名孟姜女 。从此,孟姜女这个名字就被人们叫开了 。等她长大后就出嫁了 , 没到两个月的时间 , 丈夫便被征召为民夫,修筑长城去了 。后来丈夫累死在长城下,又被埋进了长城内,她便哭塌了长城 。她的美名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
资料二:
《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 , 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
《史记·楚世家》引《齐书》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
资料三:
长城城砖上的文字:
第二组资料:
资料一:孙中山视长城为中国最伟大的工程说:“倘无长城之捍卫 , 则中国之亡于北狄 , 不待宋明而在秦汉之时代矣 。”
资料二:鲁迅曾一言以蔽之:所谓长城,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 , 胡人何尝挡得住 。现在不过是一种古迹了 , 但一时也不会灭?。蛘呋挂4嫠?。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 。两种东西联为一体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 。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教学设计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 。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 。
- 长城的介绍_长城的介绍 200字左右
- 长城导游词作文_长城导游词作文300字
- 长城导游词_北京长城导游词
- 长城导游词400字_长城的导游词,400字
- 作文 300字以上 长城导游词300字_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 长城和运河的资料_长城和运河的资料有哪些?
-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 长城和运河_长城和运河课文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 长城一日游_天津出发去北京八达岭长城一日游攻略
- 钓鱼的启示教案_钓鱼的启示课文教学设计怎么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