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书法名家:临摹不要太像,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书法是传承而来。如何传承?其实就是经过临摹学习而来的。但是,在当代的一些书法家的眼里,他们所写的字,不论是哪个书体,想要让别人认出来,那几乎就像是看天书一样难,以此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书法家,是与众不同的书法家。尤其是一些名家、获了大奖的,或是院校的教授,这可以说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别想认出来我写的是什么,也别想搞懂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字形&书法名家:临摹不要太像,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文章插图
然而,为了掩饰他们的这些成就,就采取了“话语权”、“平台权”的优势,时下经常有人说,如果你要学习书法,千万不要临摹得太像,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兰亭奖楷书金奖获得者崔寒柏说,你临摹时太像了,如果时间一长,就会形成自己的一个惯性书写,即使将来自己创作,也是古人的东西,所以没必要去把它临摹得太像了,如果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去看看古人的一些书论。
字形&书法名家:临摹不要太像,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文章插图
【 字形&书法名家:临摹不要太像,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还有一些书法名家,也曾经说过这一类的话,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把临摹作为即将创作的阶段来对待,也就是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他是需要这么去做。二是胡说八道,是误导书法爱好者来学习书法,因为他们在书坛最高平台上,想说什么说什么,根本不去考虑你是怎么学的。如果你反驳,他就会说你断章取义了。
字形&书法名家:临摹不要太像,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文章插图
为此,很多书法爱好者对书法临摹和他们的言论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如果不去临摹古人作品,如果不临摹像,如何传承?为什么很多人在临摹《兰亭序》等作品时,总是那么得像!也有一些人说,古人在学习书法时也是精准临摹啊,你为什么非要讲究不要太像,这是误导人的说法。更有一些人说,你们这些名家的水平不够高,根本就临不像,所以才在这里说不要临得太像,这是为自己找借口呢。
字形&书法名家:临摹不要太像,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文章插图
关于书法的临摹,其中古人当中也有许多现象。如赵子昂当年在临摹王羲之书法时,就可以做到分毫不差,有人说赵子昂是学到了王羲之的精髓,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地步。明代书法家王宠在临摹时,为了做到精准,就时常把自己的临作与原作拓在一起,对着太阳的光线进行比较,最后水平很快得到提升。但是,也有一些人临摹时并不是很像,而是在写自己的风格,如王铎在临摹时,从形上感觉并不像,但神却随之。
为了弄清楚这些名家所说的深层含义,我们还要从书法临摹的目的去说这个问题。书法临摹的目的大致有以下几个:
字形&书法名家:临摹不要太像,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文章插图
一是为了学习笔法。笔法就存在于字中,毛笔在书写时,一定的笔法会产生一定的字形。邱振中说,笔法会让字形发生变化。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篆书演变成隶书,其笔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因而字形也变了,其它书体也是一样的。如隶书演变成草书后,在原有的绞转、提按的笔法上,又加上了使转用笔,但中锋仍然保持不变。等等。如果字形不像,笔法能像吗?也谈不上学到笔法的精华了。
字形&书法名家:临摹不要太像,否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文章插图
二是为了学其字形。谁都知道,书法是传承而来的,人们学习古人,就是学习传统,如果人人都像今天的书法家那样,乱写一通,人人都是艺术家,谁又能学他们,谁又能学到他们,将来的书法又如何去传承?传承时,字形虽“因时不同”,但根本的方法还是要学到的,有时候,字形也决定风格,虽然在字形上有所不同,但风格是随着时间、修养等共同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