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马东:喜剧的关键因素就是“共创”丨揭秘( 二 )


其实当时我们找了人写情景喜剧的剧本 , 什么都折腾好了 , 但还是不敢开“第一枪” 。 我们说服不了自己 。
直到这次 , 我们决定要坚持几件事:第一 , 是坚定“素人出喜剧” 。 请明星演喜剧 , 观众看的是明星 。 我们坚定要把喜剧扎实地落在素人身上 , 这样观众没有认识干扰 , 更愿意接受角色所产生的结构性笑果 。
第二 , 我们相信“共创” 。 我们给了这个项目大量的创作时间 , 热运行了9个月 , 接触了很多人 , 最后55位演员脱颖而出 , 进入节目 。 我们坚信 , 只要把喜剧演员、喜剧编剧这些人放在一起 , 接受导演组和赛制的“虐待” , 大家都会“山重水复疑无路” , 进入绝境才能产生好的内容 。 就像《奇葩说》比赛前辩手准备发言稿的时候 , 你经常会在那个酒店里面 , 早上4点30分 , 看到一个个幽灵在楼道里转圈、背词 , 恨不得对着墙“撞头” 。 《乐队的夏天》也一样 , 乐队为了改编 , 被我们“逼疯”的也不少 。 我相信所有的创作 , 都和绝境有内在的关系 , 一定要把自己榨干了 , 拧的没水了 , 那个时候你给它一滴水 , 他们都能迅速吸收 。
想清楚这些事 , 我们就“全情投入”在喜剧上了 。
谈评判标准:
先往好笑了做 , 深不深刻是之后的事
喜剧这个事挺奇怪的 。 我们播出后看反响 , 有的朋友会在微信里跟我说喜欢哪个哪个作品;但有的人就说 , 这个我笑不出来 。 有的人说 , 我就不喜欢漫才(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 , 起源来自日本古代传统表演形式的“万岁” 。 漫才通常由两人组合演出 , 一人负责担任较严肃的找碴角色吐槽 , 另一人则负责较滑稽的装傻角色耍笨 , 两人以极快的速度互相讲述笑话 。 大部分的笑话主题围绕在两人彼此间的误会、双关语和谐音字)那是什么?有的人就觉得漫才好笑 , 但《三毛保卫战》我就乐不出来 , 演得那么使劲……
我在第一赛段乐出眼泪的就是《水煮“三结义”》 , 我觉得就是好玩 。 如果说我们怎么能够兼顾所有人的笑点 , 能做到的就是尽量放更多(喜剧)品类 。
【喜剧|马东:喜剧的关键因素就是“共创”丨揭秘】喜剧|马东:喜剧的关键因素就是“共创”丨揭秘
文章图片

《水煮“三结义”》生动表现了“三个人的友谊好拥挤” 。
这次我们选出来的 , 并不都是观众认为的专业喜剧人 , 有戏剧人 , 也有音乐剧人 。 我们认为 , 只要是表演者 , 都只有一个目的 , 就是让观众觉得舒服 。
比如说像王梓 , 他是个默剧演员 , 自己练十几年了 。 我(以前)觉得这个舞台可能对他会有点不公平 , 因为他是一个人 , 别人都是一堆人 。 但这不重要 。 重要的是观众喜欢 , 就会给你投票 。
喜剧|马东:喜剧的关键因素就是“共创”丨揭秘
文章图片

王梓的默剧表演 。
最初选择这些喜剧人 , 判断的人也不是我们 。 导演组的方式是 , 选手的作品弄好了 , 找几十个观众 , 这些人谁也不认识 , 就在我们公司楼底下的排练厅看节目 , 看完了每人发张纸发个笔就投票 , 谁好笑谁不好笑 , 我直接公布出来 。 我们只用(观众的)标准去衡量 。
对于喜剧如何兼顾快乐和社会关怀 ,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 我觉得创作者不讲这个事儿 , 那是观众在看完这个作品之后 , 由受众与内容之间的互动得来的(感受) , 是二级作品 。 而一级作品 , 不用想到底能做到什么 , 就尽量把它做好 。
像“三狗”组合 , 第一期因为被“批评”洒狗血 , 第二阶段想追求深刻一下 , 结果创作的时候就什么都不会了 。 于是第三阶段 , 他们又去“洒狗血” 。 这个过程就很奇特 , 也很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