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秦都雍城遗址( 二 )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秦都雍城遗址
本文图片

2018年 , 2016级实习本科生参观血池遗址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秦都雍城遗址】在雍城城址核心区的马家庄至豆腐村一带 , 分布着雍城最重要的礼制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 包括宗庙、朝寝、市场等 。 已发掘的马家庄一号建筑群 , 被公认为是宗庙 。 勘探得知的马家庄三号建筑群 , 过去一直认为是朝寝 。 近年来 , 随着对城址区展开全面调查勘探 , 发现马家庄三号建筑群的位置处于内、外城之间 , 与朝寝建筑应处内城不相符合 。 同时 , 又在马家庄一号、三号建筑群之间发现新的大型建筑群遗址 。 因此 , 对马家庄三号建筑群、新发现大型建筑群的性质 , 需要深入辨明、重新认识 。 针对此学术目标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组队 , 先后组织2013级、2016级本科生在雍城开展田野考古实习 , 分别对上述两处建筑遗址群进行了发掘 。
2015年9月-2016年1月 , 发掘了马家庄三号建筑西侧附属建筑群 。 经勘探 , 该建筑群包括大型组合建筑基址三处 , 其中中部的基址最大 , 东西长94.8、南北宽89.3米 , 面积近一万平方米 。 发掘地点位于该建筑基址的东南角 , 发掘面积1475平方米 。 发掘出的夯土建筑基址形制、规模与勘探情况基本相符 , 有利于更进一步地判断马家庄三号建筑群的性质 。 大量瓦片、陶片出土位置明确 , 层位关系清晰 , 为判断该建筑遗址的建造、使用、废弃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 该建筑遗址的年代晚于马家庄三号建筑群 , 延用至汉代 , 对探讨雍城核心区在都城东迁后的历史沿革 , 以及汉代对雍城宫殿区利用与改造的情况 , 都具有重要意义 。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秦都雍城遗址
本文图片

2015年 , 2013级实习本科生发掘马家庄三号建筑西侧附属建筑群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秦都雍城遗址
本文图片

2015年马家庄三号建筑西侧附属建筑群发掘区全景
2018年9月-2019年1月 , 对马家庄一号、三号建筑群之间新发现的大型建筑群遗址进行发掘 。 发掘地点位于豆腐村244国道东侧 , 发掘面积1750平方米 。 主要收获为11座汉、唐墓葬和1座春秋时期建筑遗址 。 其中建筑遗址呈西北-东南走向 , 发掘出建筑基槽及夯土、建筑外围垫土 , 已揭露部分至少包含两进院落 , 中间有一条L形廊道 。 廊道垮塌后 , 在原地形成一层较厚的瓦砾堆积 , 总长约53米 , 最宽处约3.2米 , 出土大量的筒瓦、长方形槽形板瓦 。 根据对出土遗物的断代 , 这座建筑的年代与马家庄一号建筑群大致相同 , 应建于春秋中期 , 废弃时间在春秋晚期以后 。 此次发掘明确了院落建筑的年代、形制、规模及废弃情况 , 为更多了解其所属大型建筑群的性质提供了考古依据 , 促进了对雍城核心区礼制建筑群内涵和布局的深入判断 。 通过对比位置关系、建筑规模和瓦片规格 , 进一步推证新发现的大型建筑群遗址较大可能是内城之中的朝寝宫室 , 而马家庄三号建筑群则可能对应“左祖右社”中的社稷遗址 。 即以新发现的大型建筑群(朝寝)为中心 , 其东侧为宗庙(马家庄一号建筑) , 其西侧为社稷(马家庄三号建筑) 。
考古|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秦都雍城遗址
本文图片

2018年豆腐村建筑遗址发掘区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