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 音乐欣赏课教案教学目标:
1、能有韵味地跟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
2、知道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曲,认识豫剧大师常香玉 。
3、感受豫剧魅力,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 。
教学重点:能有韵味地边表演边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
教学难点:唱出韵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用河南方言与学生交流
1、师: 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咋样?你今天开心不开心?(师用河南方言与生打招呼)
师:今天上课我跟你们打招呼与平常有什么不同?
生: 。。。。。。(引出河南方言)
师:河南方言特别有意思,咱们来学上几句?(如:好的、行、没问题:中 ; 不行、不好:不中 ;惊讶的语气词:乖乖 ; 女孩:小妞 ;男孩:孩儿等等 。)
2、小结:嘿!同学们学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再来几句怎么样?
二、新课导入
?。ㄒ唬┘绦7潞幽戏窖?nbsp;, 引出新课内容 。
师:河南人说别人说话没道理就是理太偏;说女孩啥事不干,啥心不操,在家享清福,就是享清闲 。可女孩子不同意啦,就反驳道:谁说女子享清闲?
女孩子一天可忙了!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
?。ū咚当叽7拢?br />师:河南方言咬字有什么特点?比如:偏、闲、棉 。
?。谛停阂ё忠斑挚?,多点an的感觉;语调: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有很多的第四声 。比如:享清闲、白天、纺棉;语气:重 , 北方人的豪爽 。)
?。ǘ┨驮ゾ纭端蹬硬蝗缒小菲?br />1、初听选段:师范唱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么多句河南方言 。现在我来唱上一段河南的地方戏,唱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河南的地方戏曲叫什么吗?
生: 。。。。。。
2、简介豫剧: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它来源于民间,生活气息浓厚,非常受河南人民的喜爱 。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 。
【设计意图:对小学生来说 , 知道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就够了,所以本案对“豫剧”的介绍极简 。】
师: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唱上一段豫剧 。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豫剧的唱腔和河南方言之间有什么联系?有相似的地方吗?如果有 , 你能说出来吗?(师唱选段)
3、交流:咬字和方言、唱腔音调和方言腔调的关系
师:豫剧的唱腔和咬字跟河南人说话的腔调确实很像吧!让人感觉河南人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 , 唱着唱着就唱出豫剧了!
4、复听选段
师:要不我们再听一遍?中不中?这次,老师要为大家请出正宗的豫剧演员来上一段原汁原味的演唱 。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豫剧音乐中河南方言音调的韵味 。
?。ㄔ俅务鎏《危?br />5、小结
师:我们很多的民间音乐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 。
【设计意图:戏曲唱腔和其他的民间音乐一样,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 。其咬字基本上就是方言,其行腔基本上是在方言音调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变形等发展而来的 。
本案从河南方言的感受和模仿入手,带领学生进入豫剧唱腔的学习 。学生抓住了河南方言的咬字行腔特点,也就掌握了进入豫剧唱腔学习的钥匙 。】
求一份音乐欣赏课的说课教案!音乐欣赏课《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说课稿
--------------------------------------------------------------------------------
发表日期:2006年5月10日【编辑录入:风舞十天】
复旦中学吴晶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渝中区复旦中学的音乐老师吴晶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欣赏综合课《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
本课我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共三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不同体裁歌曲的欣赏 , 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蒙古族民歌《赞歌》和哈萨克民歌《玛依拉》 。《赞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是一首长、短调相结合的歌曲,曲调豪放,优美深情 , 刚柔并进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哈萨克民歌《玛依拉》热情奔放,富于草原风味 。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赏两首各具特色的民歌,使学生了解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认识到在同一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音乐风貌 , 从而增进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情感 。
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使学生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两个不同民族的民歌 。由于少数民族的民歌分布广泛,知识面涉及较广,歌曲的风格又各不相同 。所以我采用了视听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优点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从而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点,通过直观的图象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前课乐理知识,听赏歌曲,创作活动这三个部分组成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那你们对这个大家庭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讲讲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看法 。引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题),问题和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引起他们倾听的愿望 。接着我将采用多媒体影像播放一组少数民族风情的介绍片段,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 。
接着进入第二环节:首先我让学生欣赏《赞歌》和《玛依拉》两首歌曲的旋律片段,提问:这两首歌曲各属哪个民族?两首不同的风格民歌片段,引发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全貌的兴趣 。然后我用课件展示出中国的版图,把学生“带入”蒙古,去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吃、穿、住、行等风俗习惯 , 这样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化 。接着我将让学生欣赏具有典型蒙古风格特点的歌曲《赞歌》,欣赏完后由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这样能让学生在听赏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乐,最后与他们一起总结出蒙古族歌曲的音乐特点——旋律自然流畅,宽广 。
在一段长时间内的视觉图象后 , 为了让学生能松弛一下 , 我将运用音乐律动法,让学生感受蒙古风格的舞蹈,教他们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压手腕、骑马、跺肩的动作,来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跃起来 。接着欣赏一段新疆的舞蹈片段,欣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新疆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 分别讲讲自己眼中的新疆,同时我会让他们欣赏哈萨克民歌《玛依拉》 , 在听时 , 我会提示他们注意听哪一句给你感觉最特别?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抓住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我会让他们再复听一次跟旋律哼唱 , 最后我运用表格对比的形式 , 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新疆民歌的音乐特点——热情、奔放、自豪 。然后把蒙古族民歌与新疆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等特点作比较 , 这样能引导学生更加直观的区分出不同民族音乐来源与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音乐文化 。
最后是第三个环节创作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播放两首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说说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其音乐特点有哪些?有了前面两个民族音乐的分析过程 , 学生能更加熟练的抓住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然后我再让他们根据不同民族的特点进行表演创作 , 如:舞蹈、绘画、服装展示等等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学生在一起创作,发挥集体精神,并进行互评 。学生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了解到音乐离不开人民和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生活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也有着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都具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从而成为该民族的重要标志 。
这堂课,我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将学生的体验和活动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 课堂也变得格外生动、有活力 。这一课在教学上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在课堂里巧妙的将欣赏民族音乐——探索民族音乐——表现民族音乐融合在学生的活动中,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发现不同民族的特点,整个过程连贯而自然 。另一个特点是教学控制 , 通过熟悉的音乐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加上有效的控制,使课堂真正做到活而不乱 。
《这是什么》音乐教案【课 题:这 是 什 么】
一、年级:二年级
二、课型:艺术综合课
三、教学目标:
1、用轻松愉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这是什么》 。
2、在多种艺术形式中感受歌曲,表演歌曲 。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 , 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培养时间观念 。
四、学情分析:
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对音乐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 , 尤其对那些有情节的音乐作品更为喜欢 。他们很愿意用歌声、用动作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但这种表演常常是最原始、最表面的,音乐形象稍有些抽象他们便不知所动,加之学生对音乐素材的积累浅而少,体态语言就更显得匮乏了 。此时特别需要老师的帮助 , 从音乐本身和其思想内涵上引导学生 , 使他们的内心与作品产生共鸣 。
五、教材分析:
《这是什么》是一首创作儿童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 , 为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以谜语为歌词,“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生动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么发出的“嘀嗒”与“当当”的声音呢,启发学生以形象思维,积极动脑思考 。
五、教学重点:
用轻松愉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
六、教学难点:
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学习
七、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打击乐器 。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听音乐与教师律动:《在钟表店里》
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地表演 。
教师:提示生活中钟表的声音 。
学生:模拟小闹钟的叫声 。
[初步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科综合、扩展知识:
猜一猜,想一想: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老师真喜欢,现在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ㄊΠ唇谧嗨担咚当咦龆?。)
生:“齐答” 。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从钟声等几个特征)
师:“你对钟表有那些了解呢?谁能说说?”
生:“说一说对钟表的了解”
师:“介绍钟表的历史” 。(出示多媒体课件)
三、双基训练、解决难点:
让学生模仿钟表的声音:
小闹钟八分音符挂钟四分音符座钟二分音符
1、分别模仿3种钟表的声音 。
2、组成钟表的交响曲 。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表的声音,你们来听一听 。
2/4 滴答 滴答| 滴答 滴答| 当0当0| 当—||
请同学们也来模仿 。
四、学习歌曲、陶冶情操:
1、猜谜语导入:师:老师今天让大家猜个谜语,看你行不行,“会走没有腿 , 会说没有嘴” , 猜一件物品 。如果你猜不出,请听一首歌 , 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 。
2、播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学生与教师律动 。
3、学唱歌曲,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
4、请你拍手为歌曲伴奏好吗?
5、播放课件歌词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
(1)以交替的形式朗读歌词 。
(2)随钢琴完整朗读歌词 。
6、模唱:(用 lu 、 la)
7、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学生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
8、听听闹钟的闹铃声(当当当—),提示应该用相对稍强 , 连贯的声音 。进行两声部的节奏练习
9、感情的演唱歌曲 。
五、处理歌曲,创编节奏:
1、表演《这是什么》
2、编创与活动
教师:请你说一说钟表的作用 。
学生: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上学、下课、吃饭、起床、睡觉……
教师:还记得我们学过一首关于时间的歌吗?
让我们随着时间的转动唱起来吧 。(音乐《时间象小马车》)
学生:自觉围成圆圈扬鞭跳跃,欢快地唱起来 。
教师:谁能模拟时间的脚步,表现钟表的走动,展示一下双休日的生活呢?
学生(甲):在圆圈中间模拟钟表的指针——早九点、十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三点、四点、晚上六点、九点……
学生(群):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起床、吃早饭、看书、练乐器、踢球、跑步、下棋、看电视……
教师:指导学生把动作表演得夸张一些(渗透艺术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的道理),并不时地把每个人的表演介绍给大家 。
教师:小闹钟日夜不停地辛勤工作,它病倒了,怎么办呢?
学生:再买一个新的…去商店退换…到厂家保修……
教师:小闹钟天天陪伴着我们 , 跟它有了感情 , 还真舍不得丢掉呢 , 让我们把它送到钟表店里去吧!
提示:在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聆听并分辨各种音响 , 然后回答——有音乐盒的声音、上发条的声音、上弦的声音、闹铃的声音、大钟摆摇荡的声音、卡通表发出的报时声……
教师:经过钟表店里老爷爷的紧张工作,那些有问题的钟表都修好了吗?
学生:老爷爷看到自己把坏的钟表都修好了,高兴地笑了——
他在擦汗,他在喝水,
他在欣赏着钟表发出的各种声音,
钟表店里的音乐真是太丰富了 。
九、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说钟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提醒我们要有时间观念,提示我们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上学了!那我们能不能离开它呀?(不能)
我们要做一个遵守时间,懂得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
中职音乐欣赏教案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锦信科技与教育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文章插图
【课题导入】(5分钟) (提出问题) 教师:今天开课之前 ,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段视频,但是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来观看,问题就是:“同学们能告诉我这是怎样的演唱形式吗?” (播放视频) 学生:合唱,大合唱,童声合唱等等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越来越精准,老师就很奇怪了,为什幺大家都异口同音乐老师教案范文【音乐欣赏教案_音乐老师教案范文】作者单位:北京海淀实验小学 冯琳
年级:二年级1班
课题:《阿细跳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民族是我们所熟悉的 , 从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
2、从视觉上使学生了解彝族这一民族的风格特征 。
3、从听觉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乐型,掌握五拍节奏的特点及我国特色民族乐器的认识 。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所带来的旋律,介绍乐曲是由哪些民族乐器所演奏的 。
教学难点:5/8节拍的掌握及民族乐器的分辨 。
学生分析:
创造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大于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 。发扬我国传统民间
乐器的知识与文化,是小学音乐课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让学生查阅和搜集有关我国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 。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 。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 。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 , 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 。《跳月歌》很有特点 , 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 。演唱时 , 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 。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 , 特色鲜明 。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
教学准备:“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乐课件、演奏的乐器、彝族服饰
教学设计: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设计用有趣的魔杖给予学生神秘的暗示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请根据魔杖的提示寻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的线索,看看同学们谁的运气最好,在准备的民族知识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
2、教师提前藏在学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让学生赶快找到并揭开谜底,学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乐器、音乐、舞蹈、服饰、民族”等,找到教师提早准备的彝族素材 。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民族知识 。
3、通过音乐使学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旋律,并进行详细的段落分析,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 。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 , 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 。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 。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 。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 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
4、通过乐器使学生了解这首旋律活泼跳荡的《阿细跳月》 , 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 教师准备一样实物乐器,其余的乐器可用课件代替,准备的乐器可以让学生轻轻地用手尝试,使学生体验拿到实物的乐趣 。
5、通过服饰使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 。并延续“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学生在教室找到关于彝族的服饰及装物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6、通过舞蹈使学生掌握5拍节奏型 , 先可以用简单的手来表示,123拍不动,45拍拍手;然后加上脚,123用脚来表示 , 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较强难度 。
7、结束,同学们安静的等待和倾听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节之夜”,教师用“哈利·波特”的魔杖变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听着《阿细跳月》的旋律,穿着彝族服饰,跳着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请一位同学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来,融入到我们团结的大家庭里 。
8、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
- 音乐欣赏课_求一份音乐欣赏课的说课教案!
- 音乐欣赏心得_学习音乐欣赏课后的感想和启发,1000字左右
- 音乐教研组工作总结_高分求一份音乐实习生教育实习工作总结!!急急急...
- 音乐教师述职报告
- 音乐教师个人工作总结_在初中实习了2个月担任音乐老师和见习班主任 急需...
- 音乐教学计划_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音乐教学案例_音乐课的教案要怎么写??
- 音乐教学工作计划_教育调查工作计划,音乐课的
-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_求一篇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总结~~
- 音乐教学反思_小学音乐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