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石窟_须弥山石窟的石窟特色

须弥山在什么地方?如何理解它的真实存在?我们可以这样认知,它的位置可以是在我们见到的三维宇宙的任何地方 , 在地球上,中 , 之下,太阳系中,或者太阳系外,甚至可以不在「观察」到的宇宙里!
如何去理解呢?你应有看过图片投影罢?最简单的投影就是把一个物体置在光源的前面,与光源相对的影子就是物体的投影 。当一个光源照到远处的一面白色的墙壁之时,墙壁会显现物体的影子 , 当物体离光源越近 , 则影子越大,当靠墙壁越近,则影子会越小,甚至消失 。假如墙壁比喻为三维世界,则墙壁上的影子可喻为须弥山与三维世界重叠的景象 , 实物则可喻为须弥山(高维世界中的真正面貌) 。有影子,须弥山就在我们观察到的宇宙里(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等等的地方) , 没有影子它就不在三维的宇宙里 。
天文学观察到的只是三维世界的景物,所以透过天文学去了解佛典里的世界是不可能的 。佛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议的难思议阿,透过佛陀开示的经典,我们了解到宇宙之中不可测知的智慧 , 给予了我们无限暇想的世界观 。
须弥山石窟简介须弥山石窟简介:
须弥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位于宁夏固原市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 , 兴盛于北周和唐代,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型石窟媲美 。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续凿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经营,成为中国古代长安至关外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历时已有1500多年 。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 , 自南而北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 。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3~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 。塔柱四面分层开龛造像 , 第32窟塔柱多达7层 。第24窟塔柱上层龛内雕刻佛传故事 。
北周石窟开凿工程向北发展,集中于圆光寺、相国寺区域,规模大、造像精,现存主要窟有第45、46、51、67等窟,都是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式窟 。塔柱每面各开一大龛,四壁亦开龛,有的一壁三龛,龛形雕饰华丽 。第45窟和46窟是须弥山最繁丽的洞窟 。第51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组成,主室宽13.5米、高10.6米,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 。后壁通宽的宝坛上并列3尊坐佛高达6米,雄伟壮观,在现存北周造像中最罕见的杰作 。隋唐时的石窟主要分布在相国寺以北、以唐代石窟数量最多,一般4~5米见方,沿正壁和左右壁设马蹄形佛坛 , 成铺的造像配置坛上,5尊或7尊 , 多至9尊,不另开龛 。第105窟是一座大窟 , 俗称桃花洞,主室内有近6米高的中心柱 , 柱四面和壁面开大龛,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第5窟(大佛楼)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龛 。龛内倚坐佛像高达20.6米,是现存可数的唐代大佛像之一 。须弥山保存着造像350余身 , 题记33则,壁画7处,明代石壁3通,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上的一笔重要的遗产 , 对于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
银川到须弥山怎么走须弥山风景区位于银川南320公里处的须弥山东麓 , 南距固原县城55公里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 。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晚期 , 距今1400多年 。唐朝时这里已是规模庞大的佛教寺院,至今保存有132个石窟分布于8个山崖,时称“景云寺” 。至明正统年间,高僧绰吉汪速上书英宗皇帝赐名“圆光寺” 。石窟经年累月,风雨剥蚀,加之人为破坏、地震灾害,至今造像较完整的有20多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楼、子孙宫、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等5个景区内 。现存造像最多的第45、46窟 , 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 。第51窟虽遭地震破坏,仍能看出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组成,规模很大 。主室面宽26米、进深12米多、高12多米,造像高达7米,主室高大的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龛中为一佛两菩萨 , 里辟长方形坛床,上面并列着3尊端坐的大佛,身高6米,气势雄伟 , 是造像中的珍品 。过大佛楼,参观子孙宫 。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于此 。子孙宫山崖前部的第14窟是须弥山开凿最早的一个 。窟内佛像雕绘结合,色调古朴,其造型与云冈、敦煌石窟中北魏前期的造像极为酷似 。第24、32窟比14窟稍晚,窟内佛像已是一佛二菩萨,从这些以“秀骨清相”为特点的一佛二菩萨造像中,可以看出这是北魏孝文帝以后的作品 。圆光寺后的第45、46窟和相国寺后的第51、67、70窟 , 每窟都有高6-7米的造像40余尊 , 龛内立佛多为一佛二菩萨,刻工精美 。除此外,龛额上有各种小佛,龛座下有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窟顶有围绕塔柱翱翔的飞天浮雕,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须弥山从北魏到隋唐历代开凿的各个石窟,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 。北朝的石窟佛像鼻梁高?。?保留着印度佛教的风貌 。有些造像,脸瘦肩溜 , 宽袍大袖,与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画卷上的艺术形象酷似 。隋代佛像则是上身长、下肢短,方面短颈,形象质朴拙重 。唐代佛像造型趋向完美,它的体态丰满,服饰华贵绚丽 , 表现出唐代艺术的非凡气质 。与仅开凿在一座石崖上的国内大多数石窟迥然不同的是,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8座石山上 , 格局奇特,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 。须弥山峰峦叠嶂 , 林木繁茂,傍有流水,风景秀丽,是西北黄土高原不可多得的风景区 。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方便游览 。20元从固原乘班车到三营镇(6元) , 在镇北的路口有车去须弥山(5元) 。这里独特的美只有你亲自去了才能体会 。
黄河流域的石窟有哪些黄河流域的石窟有: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须弥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等 。其中云岗、龙门、麦积山、敦煌号称我国四大石窟 。

  云岗石窟
坐落在山西大同西面16公里的武周山北崖,依崖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现存主要洞窟53个,造像5万余尊,大部分为北魏兴安二年(453年)至太和十九年(495年)凿琢而成 。被人称赞为“雕刻奇佛,冠于一世” 。 

 龙门石窟
坐落在河南洛阳城南13公里的香山、龙门山间 , 自北魏都成迁到洛阳(公元494年)之时开凿,历北朝、隋、唐至宋,历代营建不绝,仅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即达150年以上 。经过几百年无数艺术巨匠的精心雕凿,使龙门和香山之间,窟龛连属,多达2100多个 。窟龛之中,又有碑刻3600块,全山造像达10万余尊 。另外,龙门石窟作为佛教艺术的奇观,还有独具特色的数千块碑刻,其中不仅有抄经写经僧徒的手笔 , 也有唐代大书法家禇遂良等人的杰作 。

 麦积山石窟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天水县 。这里有洞窟194个 , 石雕、泥塑7200尊 , 壁画1300多平方米 。塑像塑造的时间从后秦至清代,历经10多个朝代,约1500年 。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流域的许多文物古迹 , 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 。麦积山石窟,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一个著名的硕果 。

 炳灵寺石窟

坐落在甘肃永靖县城南石积山下的黄河右岸,始建于十六国西秦时期(公元385年~431年),全部窟龛凿成于西秦到唐以前 。石窟群的规模远比云岗、龙门和莫高窟要小,现总计存有窟龛183个,岩石造像694尊,泥塑82尊,壁画900平方米 。然而炳灵寺石窟的地位却非同凡响,由于地处河西,中国僧人西行求法多经此地,因此窟中往往留有求法僧的遗迹 。在第169窟中 , 保存有晋代高僧法显西赴印度时在这里留下的墨书真迹 , 其题记年代为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这是国内石窟题记中最早的纪年 。炳灵寺石窟集西秦至唐数百年雕塑、绘画艺术于一处 , 并大量吸收了西域和印度的佛教美术,表现出西北佛教文化的特色 。

敦煌莫高窟
位于甘肃敦煌城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崖壁上 。开凿于前秦,鼎盛于隋唐 , 宋以后仍有人凿补 。现存窟龛492个,彩塑2415尊,壁画45000平方米 。这些开凿千余年的石窟佛龛及其精美的塑像、奇异的壁画,使莫高窟的佛教艺术驰誉五洲 。但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打开第16号窟窟壁发现的一个封闭千年的新窟,内藏大部分珍贵文物流散到了国外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石窟 , 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_须弥山石窟的石窟特色】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北50多公里六盘山北端的须弥山东麓,分别置于当地群众称之为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桃花洞等处的崖壁上 。石窟开凿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稽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上判断,大约开凿于北魏中晚期 。至唐代止 , 须弥山石窟先后修有洞窟132座 , 大小石雕造像315尊,佛龛113个,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20余窟 。还保存有唐、宋、明各代残存的彩塑、壁画、建筑遗址以及汉、藏、西夏三种文字刻制的碑石,是国内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