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光的反射实验题是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两大应用题型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一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和分类;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极其四大特性和作光路图步骤,光的反射练习题 。
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 叫做光的反射 。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 。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 。
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 。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 。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 , 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 。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
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
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 , 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 。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
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
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
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 , 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 。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 , 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
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 , 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 , 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 , 使∠i减小 , 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
(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
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
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
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
3、汽车的观后镜 。
4、我们能看见物体 , 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潜望镜 。
7、反射式的望远镜 。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 。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 。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 。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
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 , 1对3,15人班 , 30人班等形式 , 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课程详情请拨打官网热线4008-770-970咨询 。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 , 只要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2、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下落高度h=gt2/2;推论Vt2=2gh;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方向竖直向下) 。
3、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 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 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 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常见的力
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必修一_高一物理必修一试卷】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 , 反之也成立;除公式法外 , 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煌恢毕呱狭Φ暮铣桑裳刂毕呷≌较颍谜汉疟硎玖Φ姆较?,化简为代数运算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物理公式高一物理必修一怎么才能学好?感觉好难啊~~~高中物理怎么样?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现在还有很多的小伙伴,都说对于高中物理这是难度比较大的学科,这就让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里的一种痛处,其实吧学习高中物理也是很简单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养好自己的学习习惯,让自己喜欢上这个学科,其实这还是比较简单的.
文章插图
高中物理试卷
读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个单元,学会每一个小题,对于高中物理每一个练习都有关键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决办法,可能他们所用的知识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记住一个定理就可以做很多类似的题.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所有公式及其推导公式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较蚴毕蛳?。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 –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 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
5.运动时间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
6.合速度V_t=(V_x2+V_y2) 1/2=[ V_o2 + (gt)2 ] 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y / V_x = gt / V_o
7.合位移S=(S_x2+ S_y2) 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_y / S_x=gt / (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 / t=2πR / T 2.角速度ω=Φ / t = 2π / T= 2πf
3.向心加速度a=V2 / R=ω2 R=(2π/T)2 R 4.向心力F心=mV2 / R=mω2 R=m(2π/ T)2 R
5.周期与频率T=1 / 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 / 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 / s
角速度(ω):rad / s 向心加速度:m / 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 , 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 , 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 / R3=K(4π2 / 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 / r2 G=6.67×10-11N•m2 / 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 V_2=11.2Km/s 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 / (R+h)2=m4π2 (R+h) / T2
h≈36000 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
三、 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 I L 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 I L , B//L时: F=0
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 V B,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 , 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
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有些超出高一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
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 , 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 m/s m/s2 m/s
决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t
决定 a不是由v、△v、△t
决定的 , 而是由F和
m决定 。由v与v0决定,
而且,也
由a与△t决定
方向 与位移x或△x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与△v方向一致 由 或
决定方向
大小 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
率
③ x-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
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
③ v—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 , 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t图象中 ,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
(2) 位移—时间关系式:
(3) 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x-t图象 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
位移为x0 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
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1 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
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 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 , 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 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 。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 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 , 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 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 , 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参考资料:百度文库
高中物理必修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 , 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
二、质点的运动
(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 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 , 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 , 但动量不断改变 。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
机械能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 (cos派/2=0) 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W总=W1+W2+W3„„WnW总=F合Scosa
2.功率(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1w=1J/s 1000w=1kw
(2)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 (此时cos0度=1)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a恒定 F不变(F=ma+f) 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 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 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 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用Ek表示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单位:焦耳(J) 1kg*m^2/s^2 = 1J
(2) 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用Ep表示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 (比如阻力做的功)ΔE=W非重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表达式: Ek1+Ep1=Ek2+Ep2 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
高一物理必修一试卷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洛成网络
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2)1.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B.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C.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D.速度向东 , 正在减?。铀俣认蛭?,正在增大2.以初速V0竖直上抛的物体可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为使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加倍,则初速度应增为A.2V0B.2V0C.3V0D.4V03.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个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A.al=a2B.a1<a22al4.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1;若保A.1和0.30sB3.3和0.30sC.1和0.28sD3.3和0.28s5.图为蹦极运动的示意图 。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和运动员相连 。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至B点弹性绳自然伸直,经过合力为零的C点到达最低点D , 然后弹起 。整个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 。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经过B点时,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②经过C点时 , 运动员的速率最大③从C点到D点,运动员的加速度增大④从C点到D点,运动员
-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1答案_高一物理优化学案必修一第一章答案
- 加速度增加 或加速度减小 高一物理加速度_高一物理的vt图像 图...
-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_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只要公式
- 高一物理公式_高一物理加速度公式
- 高一物理习题_高一物理题目?
- 高一期末试卷_2015
- 高一期末考试成绩_高一期末考成绩太差怎么办
- 高一期末考试_怎么没有高一期末考试?
- 高一期中考试_高一期中考试总结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