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如何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改论文_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第一,课前充分备好课是提高课堂高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要做到这一点,备好课显得尤为重要 。备课不等于简单的书写教案 。一节语文课,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程度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过程 。由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树立起全新的“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指导思想 , 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形成理性的认识,对学生的提问要有预见性,课堂中的练习和课后的作业要精心选择,有针对性 , 提高效率 。另外,语文教师在走进课堂前还要备教师自己,因为教师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关系的融洽程度,从而影响到课堂组织、管理、教学及复习的效果 。教师应该以一种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以微笑、关怀的眼神面对学生 ,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同时 , 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中来, 如师生一起搜集资料等 。这样的备课, 使学生也经历了一个积累感性材料、丰富体验、不断探索的过程, 既为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也学到了学习方法, 还有利于课上的不断创新 。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 。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第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法 , 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课堂结构的完整
新课程改革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 构建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密度,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节奏 。慢条斯理的讲解不可取,但节奏过快也不行,那种连珠炮式的讲解,使学生无暇思考,也来不及消化 。因此 , 确定教学密度应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 。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整个教学过程以文章教学为主.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假如我们不对讲课的内容进行优化,在稍纵即逝的45分钟里,什么都面面俱到,那是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法,不刻意追求大容量和课堂结构的完整 。
比如:精心安排授课内容 , 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适时点拨;温故知新,深入拓展,注意做到“长文短教”,即使就是精读课的教学,根据课文特点,教学中也要各有侧重、灵活处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仅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活动、多参与,这样才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地“精讲”,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能力 。如必修第三册的鲁迅小说《祝福》,篇幅很长,思想内涵较深 。在讲授时,教师可以把小说的故事情节作为切入点 。让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概括出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这样安排可以大大缩短课堂学习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
第三、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迁移”,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拓展迁移应该是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或由此及彼,或由点到面,或由浅入深 , 其目的是巩固基础、开放视界、深化思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 , 迁移能力的训练对开发学生发展潜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尤为重要 。
新课改下怎样做高中语文教师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彩茄娣⒄购椭丈矸⒄沟幕?。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
3.中国文化中对教师的有关隐喻 。
教师是什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唐代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天,这个说法还能适应我们的新课改要求吗?
①有关教师的作用,可分成正面和负面两类:
正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路标”,“教师是摆渡人”,“教师是梯子” ,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是学生的拐杖”,“教师是乐队指挥”,“教师是球队教练”,“教师是导演”,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
负面:“教师是三大公害之一(其他两害是警察、医生)”,“教师是条子(意即警察),是太平洋的警察”,“教师是法官 , 而且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 , “教师是身心摧残者” 。
②有关教师的敬业献身精神:“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春蚕” , “教师是孺子牛”,“教师是铺路石”,“教师是太阳” 。
③有关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是水,不断更新,长流不断” , “教师是活的诸葛亮” 。
④有关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是酸酸(甘肃某县俗谚,有两重意思:一是“穷酸”;二是“摆臭架子酸”)” 。
⑤有关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
我们以其中的“蜡烛”角色做一个分析:
“教师是蜡烛”这一隐喻使人感到既喜又忧 。一方面,它体现了教师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但另一方面 , 它又反映了一种重要的师生关系 , 即生重于师 。光是有方向的,光总是朝着一定的目标照;而作为教师的光只能跟着学生走,围着学生转,教师的自身发展没有得到重视 。而事实上 , 教师作为蜡烛,不仅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需要与学生“教学相长”;在燃尽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要光彩照人 。教与学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 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 , 而教师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就发展了学生 。
“蜡烛论”给教师的定位太高,几乎将教师抽象为一种“圣人” 。它反映了社会普遍对教师这个职业所抱有的崇高期待,似乎教师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可以为其“传道、授业、解惑” 。而实际上 , 蜡烛的光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有时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它的光太微弱了 。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作用估计得那么高,不必一味顺从社会的期望,将其作为巨大的包袱背在背上;不必像蜡烛那样牺牲得那么悲壮,把自己全部燃尽了口教师也是自然的人 , 也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和发展,也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有自己的情感和兴趣爱好 。如果自认为是蜡烛,一味燃烧,蜡烛会越烧越短,终有熄灭的一天 。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光照到需要光的地方,而且需要自己不断充电 。因此,有的老师认为 , 与其把教师比喻为蜡烛,不如比喻为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充电 , 于人于己都受益元穷 。
感兴趣的老师,可以看一看陈向明:《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对教师隐喻的分析》(《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1),他的文章解说的更详细 。
二、新课程标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提出的现代教育六大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 学会学习,学会办事,学会一技之长,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要求 。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 。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在语文知识、思想方面的水平和正确的情感态度 。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两点: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要弄清语文素养的具体内容,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三点:第一,要正确处理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读书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阐释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 , 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 。通过文本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上来 。第二,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 。过去 , 我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与学、考与评都框定于课本与教参的范畴,结果是教师教得死,学生也学得死 。实践证明,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该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 , 不仅包括课堂上听、说、读、写、演等活动 , 还包括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第三 , 要正确把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汉语言文字的基本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感情色彩强烈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育中,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走出“先系统讲解语文知识 , 再安排相应练习”的理性化教学设计的误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程情感熏陶功能,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 。要将过去那种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首先,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 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 , 语文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和学习问题 。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护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做到乐学、会学 。其次,现代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集体智慧的交融,是以承认个人的差异性 , 并将其视为学习资源为前提的 。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 , 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 。第三,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 。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 , 如果只接受,缺乏探究,那么,语文学习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 。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探究过程,是获取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探究乐趣 , 比探究获取的结果更为重要 。由此看来 ,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 ,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 ,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障 。我们在理解这一理念时,必须把握四点:第一,从课程目标上看,语文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使之相互渗透 , 融为一体 。第二,从课程时空上看,要走出传统语文课程“课本是世界”的误区,确立“世界是课本”的新的语文课程时空观 。这个世界不仅包括实存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且还包括师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第三,从课程功能上看,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培养语感; 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根据社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 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第四,从课程类型上看,语文课程不仅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还包括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
这些理念,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 我们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并付 , 之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才能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
现在,语文学科教育曾引进和还在继续引进的有全国影响的重要理论和经验大致如下:
【美】布鲁纳的“发现法”
【美】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美】罗杰斯的“不指导原则”
【瑞】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
【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
【苏】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理论”、“高难度教学原则”
【苏】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沦”
【苏】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
【保】罗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
【苏】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和“反馈学习”
【美】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理论”
【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
除上述名家理论以外 , 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之交,我国一些从国外学习归来的学者还先后引进了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等西方教育思潮与理论 , 并倾力用以疗救语文教学长期陷于瓶颈难以自拔的痼疾 。
三、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1.由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 。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 , 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 。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 。要培养学生装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 。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 实现生命的超越 。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 , 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 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 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扭转;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
俗话说,怎样的师父带出怎样的徒弟 。古代先哲墨子从染丝者那里受到启发,得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结论,并殷切告诫人们“染不可不慎” 。这些话说的是一个道理:在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存在着染与被染的关系,施教者的思想水平和智能素养将给受教者以深刻的影响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
语文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两个方面: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学科基础知识 。
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学、文章学和文学的基础知识 。语文教师在语言学方面的素养,不是体现在能不能用教科书上的概念、定义、规则来解释文章中那些被分割出来的、孤立的字词和句段;而是体现在是不是掌握我们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应用规律 , 能不能熟练地综合运用这些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发现、分析、品评一些范文的精妙和一些病例的错失 , 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语言的知识,而且领略到语言运用的“诀窍”,变得聪明起来 。
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读文章、写文章 。但在事实上,那种肢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 , 用解剖尸体、拆卸机器的办法把血肉丰满、活跃着生命的优秀作品分解成一堆堆零碎知识的教法,至今还随处可见 。至于在文学方面,语文教师当然要具备中外文学发展史和文学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素养 。
此外,语文教师是搞教学的,他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和语文教学法方面的基本素养,懂得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具有遵照教学原则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案的本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一个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科方面的素养,主要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能把教育理论化为随机应变的教育技巧,也就是说善于察觉教学进程中发生的任何细微变化,并采取相应的、符合教学原则的新的行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巧妙地、自然地把教学进程引向既定目标 。
2.由“教书匠”转向专家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科研型、创新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 。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研究 。语文教师要求承担起语文研究者的角色 , 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 , 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这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 , 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这些都意味着课堂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
语文老师难当,它不仅是要语文老师喜爱语文、擅长语文(作文),还需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如果说前者表现为语文老师要“作家化”的话,那么 , 后者则要求语文老师要“学者化” 。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 。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事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 。《庄子》上说:“水之积也不厚 ,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 。但说到底,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考试“专家”容易,而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实在困难 。
所以,语文教师要多读书 。语文教师要培养自己对语文炽热的兴趣 。如果一个教师终日以书为伴,这个书最好不是教参、教材和其他考试资料,而是一些所谓的“闲书”,即“三教九流”之类的,语文教师要具有为某种目的而广泛阅读并从中搜求各种有用资料的能力,也要具有翻查各种工具书自行索解疑难的能力,还要具有通过圈点批注对文章深入研读进而吸取其精华、发现其错失的能力,等等 。
语文教师读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 读与语文课文直接有关的书 。如著名作家的评传、节选课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赏析、名家名作的手稿、与背景有关的史书等等 。第二层次,读与语文教育有关的书 。如语文教育学、语文心理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书 。如《中学语文教学通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张志公文集》《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还有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赞科夫的论著《和教师的谈话》等 。第三层次,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 。如哲学、美学、文学、思维科学、文艺理论、艺术等方面的书 , 这些书是高品位的书 , 细致地去读它,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 。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专家型的教师也肯定不是一位好教师 。如果你不是完全为了混饭吃的话,教师要有小人物做大事业的气魄!
3.由固定的模式化教学向灵活多变的个性化教学转变 。
以往教学研究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总结教学模式,并试图用一定的模式来架构和评价老师的教学 , 因此不太注意发现和总结教者的教学个性、惯用自己的意志规范教者的教学设计 , 致使教者放弃自身的特点、长处 , 刻意按照他人的“指导”去做 。结果,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向教学模式个性化发展,形成个性化教学 。要做到个性化教学 , 首先,要吃透教材 , 在了解班级学生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和提高,用自己个性化的教学赢得学生的喜爱 。
也许是学者对“语”“文”两字过于烦琐阐解,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它只存在于教育领域,准确地说是存在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科名称 。到了大学或其他专业研究领域,这词就不复存在了,成了“中文”,成了“汉语”,就连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只一也是冠之以——汉语的 。其他学科的研究均可以成“家”,或加“学”再成“家” 。如: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 历史学家等,唯独没听说什么“语文家”或“语文学家”的 。有的也仅仅是“语文教育家”、“汉语学家”、“文学家”而已 。
所以有人说 , 语文老师是最容易当的老师,识几个字,讲几篇有统一说法的课文,做几张有标准答案的试卷 。这话不假 。但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不是容易当 , 最容易当,而是难当,最难当 。因为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师太难了 。
因此 ,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应该反省自己,可以写教育日记 , 可以写教学反思 , 可以写教育叙事等等,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最终我们成为“四个一”教师:即要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 , 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一个以身作则的教师,一个关注学生行为的教师 。
浅谈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语文教学1.强化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这使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强化高中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迫在眉睫 。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僵化、教学程序化,不能很好的理解新课改内涵,只有通过对教师进行日常的培训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使之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刻理解新课改的内涵与意义,最终更好的实现新课改 。
2.科学、合理的进行高中语文课堂的配置
课堂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只有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好课堂时间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进课堂教学 ,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 针对这种情况,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配置 , 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 , 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之外还要培养其它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 。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是什么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 。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这意味着我国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 。这意味着教育民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 。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 。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
(2)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 , 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 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 。
(3)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 。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5)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 。
(6)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 , 使课程改革建基于每一所学校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
参考资料:教学资源网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1.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 , 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
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
2.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 。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目标 。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 , 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 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
4.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 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
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 , 更新观念 , 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 , 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 , 实现教学相长 。
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按照学校的规划 , 积极开设选修课 , 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 ,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
5.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
必修课程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织五个模块,实施教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 , 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 , 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 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 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 , 发表不同意见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 , 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去体验作品 , 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 ,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 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 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 。阅读论述类文本 , 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方面理解;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 , 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 。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 , 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 。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 , 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 , 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 避免为文造情 。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 , 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 。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 , 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 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
6.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高中语文选修课对必修课的内容有所拓展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
1)选修课的设计
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辅导课 , 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 。学校及其所在地区具有的某种特殊条件,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一些特色课的生长点 。
2)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选课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开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且要让学生明白 , 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学习自我规划 。教师应该认真准备,做好选修课的介绍 。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在若干选修课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 。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趋向等方面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权衡轻重,决定取舍 。
3)选修课的教学
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具有不同于必修课的期望 。
选修课的教学 , 要按照课程目标制订计划,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造成凌乱随意、漫无计划的局面,也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一味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 。
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设定 。要防止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 。
学校开设选修课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 , 包括师资条件和学校所能利用的物质条件 。课程设计也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要简单照搬外校的课程 。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开发潜在的资源,如聘请校外行家兼课 , 选派教师进修,利用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和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等条件,建设选修课程 。
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 。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 , 强调理性和严谨 。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
4)关于五个系列选修课的教学 本系列课程应有较大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精选重点篇目,鉴赏研读 。
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 , 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 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
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 , 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中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 。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逐步学会筛选和整合,提高提取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 。指导学生阅读规范的应用文,明了应用文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术语和语言风格 , 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或创设情境,练习应用文写作 。选择合适的语言文字方面的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有关的语言问题,并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语文学习状况 , 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 。
应注重在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在广泛的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调查、分析、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尊重他人的劳动及成果,养成严谨、虚心、求实的作风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 , 有计划地收集材料,展开专题研究 。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 ,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或组织学生访问专家学者 。
应注意运用生动的实例展开教学,力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给初学普通话的人正音、开设文章病院、举办语言的疑难杂症征答活动等 。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 , 增强文化意识,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提高认识和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吸收优秀文化的营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
文章插图
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新课改正紧锣密鼓地实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阅读的心理机智入手,探究有效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三个方面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新的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语言规律,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以琐碎的分析、模式化的概括讲解取代学生的体验,教师对文本的多方位解剖取代了学生的智慧型劳动,学生在阅读理解上形成固定思维,造成阅读能力低下 , 缺乏个性化理解 。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 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如下几个方面作适当探究 。一、阅读的心理机智
- 高中语文知识_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 高中语文文言文_高中语文人教文言文中所有唯和惟的句子。!80高悬...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_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要改写为论文注意什么方面
-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_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课后应注意什么
-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_广东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有那些,要详细的
-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_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背古诗词和课文,有原文最...
- 高中语文必背古文_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必背古诗词和课文,有原文最...
- 高中语文必背_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
- 高中语文必修一_需要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本内容